余華先以第一視角描述自己在十年前獲得了一個在民間收集民間歌謠的閑散職業,用極其幽默的言辭敘述了在此期間碰到的一件件微末事情。在一個夏天他碰到了徐福貴,并通過福貴口述的方式,讓讀者了解到他從富有到貧窮,自己親眼看著親人一個個離去的悲慘故事:
1.福貴以前是地主的兒子,家里有一百多畝良田,還有一處很不錯的住宅。他的媳婦家珍是縣城米店老板的女兒,一個很好的媳婦,即便福貴很不老實也從不頂撞于他;女兒鳳霞乖巧聰明;他爹以前也和他一樣,只是老了便沒了玩的心;他娘則是一位寵溺兒子的裹腳老人。
福貴喜愛嫖賭,俗話說十賭九輸,最后輸得一無所有,爹被氣死了,媳婦被丈人接回了娘家。
2.作者筆下的我在收集民謠的過程中,遇到過很多像福貴這樣的老人,但是他們并沒有如福貴這樣將過往記得如此清晰。福貴喜歡回憶過去,每一次回憶,就仿佛經歷了一次重生。
福貴由地主變成貧農,也開始了他的蛻變之旅,徐家的發家史是雞、鵝、羊、牛、最后是地主。按福貴的說法他那時候一無所有,爹死了媳婦走了,還上有老下有小,自己就像是剛起步的小雞一樣。
3.后來家珍回來了福貴娘卻病倒了,他去縣城請郎中又被國民黨拉了當壯丁,被帶著一路向北渡過長江在一個不知名的村莊駐扎下來,在此期間福貴認識了老全還有春生。十多萬國民黨部隊被解放軍圍困在不到二十里的地方,國民黨在人數上一定占有優勢,他們缺得是崇高的信仰還有敢打敢拼的精神——福貴就是個好例子,他有后顧之憂。
戰爭最終以解放軍勝利落下帷幕,老全死了春生也不見了蹤影,福貴在離家近兩年后終于回到了家鄉。回到家后才知道娘死了,女兒鳳霞因為發高燒變成了聾啞人。新中國成立搞土地改革,地主龍二直接被槍斃,福貴卻夫妻恩愛兒女雙全,當初他敗光家產而后又經歷了戰爭,正所謂“大難不死必有后福”這句話當真不假。
4.福貴為了讓兒子有慶上學,選擇把乖巧的鳳霞送給別人(這一段是最感動我的),雖然遭到了有慶的極力反對,但在福貴強有力的手腕下終究選擇了妥協。鳳霞被送走幾個月后偷跑了回來,面對乖巧溫順的女兒,福貴于心難安把她留了下來。他們的生活依舊貧窮,但與先前相比有了較大提升,甚至家中已經開始喂羊。有慶不光要去上學還需要喂羊,每天要跑幾十里路,一雙鞋兩個月就磨爛了。福貴見妻子辛苦便斥責有慶費鞋,有慶沒有辦法竟開始赤著腳上下學,福貴心疼兒子奈何對方已養成習慣,再想阻止悔之晚矣。
5.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田地歸公,連鍋都被收走了為煉鋼做著準備,吃大鍋飯的時代來臨,受了一輩子苦的農民開始了頓頓有肉的生活。收上來的鍋怎么化掉成了難題,有慶出了個餿主意,鍋燒得太沖就會漏掉所以需要加水,愛聽道理的隊長覺得很有道理直接執行,這可害苦了煮鐵人,一鍋鐵煮了兩個多月愣是沒軟。在此期間家珍得了軟骨病干不了重活,國慶節前輪到福貴家看煉鋼桶,正所謂無巧不成書,福貴讓兒女回家睡覺自己和家珍燒火添水,結果自己沒忍住睡著了,家珍沒力氣打水時在半道摔倒起不來,一聲轟天巨響,煉鋼桶的水被熬干直接炸了,在經過了無數烈火洗禮之后,鐵就在這樣的機緣巧合下煉成了,著實不易。
公社食堂沒有堅持幾個月就宣布破產,下地干活實行記分制,家珍的病干不了重活,所幸鳳霞年輕能干。福貴到縣城賣菜回來時給有慶買了糖吃,特意去學校看他,結果見他上課不老實,打了他兩巴掌還把老師氣哭了。這次不光自己丟了臉,連兒子的臉也讓他丟了,此后很長一段時間有慶都沒理他,福貴給有慶買了只羊后,父子倆才算重歸于好。
有了羊的有慶上下學又開始著急忙慌,但這卻給福貴家爭了臉,有慶在運動會上拔得頭籌,甚至跑贏了比他大好幾歲的初中生。體育老師夸他厲害,將來可以當運動員出國跟外國人比賽,為國爭光。
6.一場連續下了一月的大雨,將尚未成熟的莊稼全部毀掉,隊長上鎮上、縣里要糧食總是空手而歸。沒有糧食吃的福貴只好把有慶的羊賣了換了四十斤大米,在家珍精打細算下吃了四個月才吃完,但并沒有挨到第二年莊稼成熟。饑餓讓整個村民都變得瘋狂,鳳霞和王四因為一個地瓜而發生了沖突,家珍第二天拖著病身去縣城找父親了,她帶回來一點米讓瀕臨絕境的福貴一家挺過了難關,熬到了第二年的收成下來。
家珍的病愈發嚴重但禍不單行,有慶學校的校長是縣長夫人,湊巧的是這位縣長正是福貴當壯丁時的戰友春生。校長生孩子時大出血急需要補血,只有有慶血型跟她匹配,醫生為了救治縣長夫人沒命的抽血,竟把有慶的血活活抽干了。福貴聽到消息跑到醫院大鬧了一場,在得知縣長身份后悲喜交加卻也不再跟對方計較了。福貴背著有慶尸體回到村里,家珍病得厲害若知道兒子沒了定然受不了,便瞞著她把有慶偷偷埋了,可紙包不住火,家珍最終還是知道了真相。
7.有慶死后,家珍的身體日漸垂危,隊長請的大夫認為家珍馬上就不行了。福貴到處借錢給家珍打棺材,沒想到家珍又沒事了,但福貴自己卻病倒了,縣長過來看望老兩口被家珍拒之門外。
隨著歲數的增長鳳霞也到了嫁人的年紀,她望著別人結婚時喜慶的樣子,自個兒也會心生向往。福貴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便托隊長給鳳霞找了個對象,這人老實敦厚但是個偏頭名叫萬二喜。
二喜別看老實卻很會來事,第二天帶了幾個人過來把福貴家茅屋上的稻草翻了新,連墻都幫忙刷大白。福貴和家珍見女婿這么殷勤心里那叫一個高興呀!轉頭就把雞羊賣了給鳳霞置辦嫁妝,雖然他們家里窮但是別人家有的鳳霞也樣樣不缺。結婚那天二喜帶了二十多號人,鑼鼓喧天煙糖齊備熱鬧非常,那派頭于當時的農村來講相當奢侈,可算是給福貴長了臉。
8.鳳霞嫁出去以后把福貴老兩口想壞了,那時候新娘出嫁要滿月才能回家,鳳霞可不管這些還不到十天就拉著二喜回了娘家。福貴也顧不上什么老規矩,三天兩頭往城里跑,回家后還要把鳳霞在城里的事一五一十地講給家珍聽,家珍聽說鳳霞鄰居都夸她是個好媳婦,作為母親當然也跟著高興。福貴把這些事說給了村里人聽,他們卻認為鳳霞傻,給別人干活不求回報,福貴不屑一顧認為他們心眼小。
在此期間文化大革命越鬧越兇,慢慢地滲透到了村里,紅衛兵進了村就對村中的工作指手畫腳,最后給隊長定了個走資派抓走了。大伙都認為隊長這次完了,沒想到第三天被打得鼻青臉腫的隊長卻又回來了。他總體來講還是不錯的,回來后氣惱的是自己經常護著村民,自個兒落難卻沒人幫他出頭,令他大呼難過。
福貴進城去看鳳霞時,碰到了批斗走資派的游街隊伍,沒想到老戰友春生也在其中,紅衛兵對他毫無人性差點將他打死。一個月后春生偷偷去找福貴,他說自己忍受不了紅衛兵的拷打有了輕生的念頭,最后聽了福貴和家珍的話放棄了這個念頭。沒想到一個多月后春生以上吊結束自己的生命,家珍最后也看開了,說有慶的死并不怪春生。
9.福貴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還好當時有人民公社,倒也不必糾結干多少活。鳳霞懷孕了,生的時候遭遇了難產,第二天早上醫生還詢問保大還是小?二喜毫不猶豫選擇了保住鳳霞,到了中午鳳霞卻生了個兒子,醫生說母子平安。二人驚喜而泣,只是沒想到不多久鳳霞卻因為大出血丟掉了性命。
家珍在鳳霞死后三個月也離開了人世。她當時跟福貴說,覺得自己很幸福,兒女雖然死了,可是生前都孝順自己,這樣做娘的就知足了,還說下輩子仍然想要做福貴的媳婦。福貴很是感動,他并沒有讓家珍過上好日子,甚至年輕的時候還做了特別多混賬事,沒想到家珍還會說出這樣的話。(余華這一段寫的太倉促了,像家珍和鳳霞這樣人人喜歡的角色,卻如此匆忙地下線,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如何也不能接受。)
10.福貴的外孫取名叫苦根,二喜干活的時候背個背篼將苦根背在身后,福貴認為女婿太苦了想要把苦根接到村里,二喜并沒有不同意,他舍不得離開苦根。苦根很聰明又有點調皮,跟福貴家這幾個敦厚的人相比要機靈很多。在苦根四歲的時候,二喜因為意外也死了,在同樣的醫院同樣的停尸間躺過福貴的三個親人,想想真叫人唏噓。
跟苦根在一起的日子,福貴的生活開始變得有趣,這家伙能說會道古靈精怪,時常逗得福貴捧腹大笑。福貴跟苦根講了以前自家從雞到牛的發家史,苦根把這句話當成了口頭禪,對于買牛充滿了期待,平常買東西也變得特別節約。在苦根七歲的時候他有一次他發燒了,可是棉花開得很白第二天又有雨,福貴心急莊稼便給苦根煮了半鍋豆子,自己著急忙慌去了地里。悲劇再次落在了福貴的身上,苦根由于苦日子過得太久了,他一時饞嘴吃了太多豆子竟然活活把自己撐死了。
一年后,福貴買了一頭待宰的老牛,村里人都笑話他老糊涂,說這頭牛停兩年就會死。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十多年過去了,一人一牛雖然老邁,卻依舊活得康健。福貴把老牛看成了自己,他經常打趣它,其實也是在打趣自己。
…………
生活中有太多的跌宕起伏讓人無法承受,隨著年齡的增長這樣的事情便會越來越多,余華并沒有講應該用怎樣的態度去面對它們,但福貴最后表現出的樂觀、向上的態度,無疑是最好的答案。
很多人都說福貴命苦,也確實如此。但縱觀全文,福貴的身邊竟然聚集著這么多善良的人,他們吃苦耐勞從不說一句怨言,就和那頭老牛一樣,默默地付出著、理解著、陪伴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