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今日計劃&回顧
(一)今日計劃
(二)今日回顧
1.總體完成情況:
2.具體完成情況:
核心任務
(1)Teach Now項目
預期成果:評論區討論,學習記錄,學習計劃
完成情況:只完成學習記錄,另外對昨天提交的作業進行了補充。
預計用時:2.5小時
實際用時:1小時51分鐘
差距原因:注意力分散,時間不足。
(2) 《思考快與慢》共讀0920
預期成果:閱讀筆記,流程圖,反饋文檔,微博日簽
完成情況:流程圖未更新
預計用時:2.5小時
實際用時:2小時23分鐘
差距原因:時間不足。
(3) 目標管理
預期成果:8階段訓練文集,訓練內容文檔,記錄表格
完成情況:未推進
原因:時間不足。
每日常規任務
(1)老大文章學習-62天
文章:《永澄:他那七八個問題怎么用一個方法解決呢?》
成果:微信留言截圖
收獲:用系統思維解決問題的一個具體案例
用時:1小時
(2)睡前英文小說閱讀(Frankenstain)-Day05
進度:
內容:
用時:
(3)百詞斬背單詞Day46
進度:GRE3000 751/2904,總1565
成果:百詞斬打卡截圖
用時:94分鐘
(4)0919日回顧
成果:回顧表格+核查清單+成就記錄+回顧文檔
用時:
(5) 堅持運動
成果:keep運動記錄打卡截圖
用時:48分鐘
(三)未完成任務處理:
- Teach Now M2A1 其他視頻討論作業 →推遲到0921完成
- 8階段訓練文檔整理及記錄 →推遲到0920優先處理
二、今日反思:
(一)亮點&原因
1.今天執行過程中的亮點在于:
(1)完成了《思考快與慢》和Teach Now項目的學習感想文檔。
(2)準時參加了共讀并對其中的內容進行了聯想整合。
2.這些亮點背后的原因有:
(1)在做回顧的時候對照任務清單進行了核查,并及時補充。最后發現其實寫學習感想并不是一件那么耗時的事情,比想象中簡單一些。
(2)關鍵時刻想到了自己要堅持每天跟進共讀的計劃,保持秩序感的想法戰勝了趕其他任務的欲望。
(二)不足&原因
1.今天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在于:
(1)注意力分散嚴重,大量時間消耗在聊天上,導致大量任務未完成,且一整天心理狀態不佳。
(2) 執行任務的過程中沒有及時記錄時間和完成進度記錄。
2.這些問題背后的主要原因有:
(1)之前對于突發事件的認知和應對方案有問題:突發事件之所以突發是因為自己沒有做好足夠的風險防范,事情發生的時候只能被動應對。尤其是這兩天以來沒完沒了的聊天需求,完全是因為之前沒有針對聊天這件事做出相應的計劃。
(2)計劃中設置的觸發器無效,需要尋找更有效的方法來觸發記錄這件事。
(三)經驗封裝
1.基于以上亮點與不足,可以封裝的經驗有:
(1)一天中應該至少兩次對任務清單進行核查,隨時發現執行中落下的事項,并及時提醒自己補充完成。
(2)一定一定一定要遵守對自己的承諾!
2.可以改進的地方及下一步可以采取的行動有:
(1)建立關于突發事件的記錄文檔,每天對任務不能按時進行的原因進行記錄,定期統計整合出高概率的風險。
(2)明天開始早上把一天的計劃寫在紙上,一項一項打鉤,確保每一項記錄任務都即時完成。直到形成習慣為止。
三、工作記錄
早晨 →1小時50分鐘
07:40-08:00 交通:家→學校 20分鐘
08:00- 9:50 做自己的CEO宣講 1小時50分鐘
上午 →3小時55分鐘
09:58-11:33 百詞斬Day 46 1小時34分鐘
11:37-11:45 日回顧0918文檔 8分鐘
11:52-13:05 日回顧0918文檔 1小時13分鐘
13:11-14:11 永澄文章留言Day62 1小時
下午 →4小時50分鐘
14:15-14:39 幫仙麗翻譯 24分鐘
14:55-16:05 Teach Now Module2 Activity1 future learning評論補充共13條評論 1小時09分鐘
16:10-17:28 Teach Now Module2 Activity2 找法律 1小時18分鐘
17:30-18:28 《思考快與慢》共讀0920 58分鐘
18:30-19:55 《思考快與慢》共讀0920 反饋 1小時25分鐘
晚上 →3小時19分鐘
19:55-20:20 交通:學校→家 25分鐘
20:28-21:02 補充各項目進度記錄 34分鐘
21:04-21:58 日回顧0919 54分鐘
22:01-22:21 Teach Now項目學習記錄 20分鐘
22:01-22:30 《思考快與慢》閱讀記錄+感想 8分鐘
22:30-23:53 日回顧0919文檔 1小時23分鐘
四、今日收獲與總結
(一)今日收獲
1.不能忽視文中的任何一句話,尤其是帶有“受……影響……”,“由于……”之類表明結構關系的句子。
2.在閱讀的時候,要建立起知識體系的關聯,不能局限在當下閱讀的內容當中。
3.大腦負責判斷和負責創造的兩個區域之間是互相制約的。如果想要獲得靈感,可以去做一些讓自己認知放松的事
4.突發事件是可以通過統計和計劃來控制的。
(二)今日總結
今天在經歷了一整天的注意力分散和低效率工作之后,深深地意識到了自己目前存在的一個巨大的問題:對于交際需求的盲目接受。
老大說,痛定思痛,只有痛了,才會改變。
其實上幾周就已經出現過好幾次因為突然的聊天導致任務中斷甚至最后未完成的情況,但當時反思的時候,我給自己的結論是:人際交往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別人什么時候想和我聊天是不可控因素,而我的任務是可控因素。因此,在面對隨時可能發生的交際需求的時候,我的策略是暫停任務,先完成交際。
但當時只有偶爾一兩次的聊天,聊完之后多花一點時間,原先的任務總不會差太多。
而從昨天到今天,兩天的時間,因為突然發生的密集聊天,幾乎擠掉了一半的核心任務。尤其是今天,因為聊天,幾乎一整天都沒能集中精力做什么事情。
早晨起床后狀態迷糊,沒及時完成背單詞的任務;然后因為臨時出現的老大的宣講,運動沒完成;結果宣講會完事又開始跟目標管理小群討論日計劃的問題,好不容易討論完,仙麗又跑來讓我幫忙翻譯,而且要盡快。
上午寫0918日回顧的時候就已經深深地感覺到這種“隨時應對”的狀態給自己帶來的巨大影響,但這個影響一直持續到下午。晚上要回家的時候才發現,一整天的時間,居然就這么過去了。
這才意識到,自己又在不知不覺中陷入了外界信息的包圍中。幾個月前關閉了朋友圈,關掉了微信聲音,過了一段頗為安靜和集中的時光。每天都把更多的時間花在自己要做的事情上,對外界的關注極少。那段時間整個人是充實的。
可是不記得從哪天開始,下載了微信客戶端,原本是為了從手機上傳東西方便,結果每次看到圖表亮起,就忍不住要去點。就在這么不知不覺中,又回到了隨時在線,一有人找就火速回復的狀態。完全忘記了當初關朋友圈和設置勿打擾是為了什么。
而且這種狀態持續了至少一個星期,在今天這樣的情況下才被發現。
明明知道有大坑,居然就這么大大方方地跳了進去。還找到了一套自我安慰的理論!
小我的力量實在太可怕了。
不說了,先去設置微信勿打擾,然后規定每天回復信息的時間,盡可能減少注意力分散。
希望明天狀態能好一些。
記錄信息:
【回顧時間】21:04-21:58 54分鐘
【文檔輸出】22:30-23:53 1小時23分鐘
【共計耗時】2小時17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