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TVB電視劇《倚天屠龍記》賺足了大眾的眼球,街頭巷尾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茶余飯后人們津津樂道于精彩絕倫的劇情無法自拔。我還記得那年我小學5年級,這部戲被好多電視臺滾動播出,今年我27歲這部戲依然是我心里的No.1。
至今這部作品也被翻拍了很多版本,如蘇有朋版本、鄧超版本,可是我們搜索知乎、百度后集結大多數觀眾的評價(下圖節選了某影迷對這部戲具體的評價)似乎永遠覺得TVB的這一版才是永遠的經典。
作者我認為我們已經有了永恒的經典倚天屠龍,情節扣人心弦、場景變幻多端、人物關系錯綜復雜,它的二次創作似乎不被那么期待。究竟為什么呢?
1.元素花樣創新多,作者權威變味濃
還記得霍建華版本的《笑傲江湖》嗎?東方不敗和令狐沖是CP,任盈盈卻淪為小三地位;儀琳初始狀態是孤苦無依的尼姑身份,后面認祖歸宗于啞婆婆老娘和不戒和尚老爹,居然還有個姐是東方不敗......鐘漢良的《天龍八部》喬峰居然溜著滑板出場,阿紫的臉是居然真是天真爛漫的紫色(由于篇幅有限,我只列舉部分).......
這種腦洞果真異想天開,這種新新之火著實成為觀眾茶余飯后的笑料與談資,但是金庸爺爺的權威是不是被挑釁了?
看在人家廢寢忘食、嘔心瀝血地創造出他那驚世駭俗的經典14部曲“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的份上,如果被改得面目全非、金庸爺爺連自己的孫子都不認得,
是不是會讓爺爺心疼?
是不是侮辱了爺爺的心血?
金庸爺爺將來離世入土會不會安息?
2.收視曝光媒體求,味道變換經典崩
電視劇的出生使命就是有人看。媒體策劃人——導演、編劇、制作方、服裝燈光師.......似乎淪為收視的奴隸。他們不遺余力挖腦洞、廣積糧將劇情、人物、環境等攪得天翻地覆,觀眾的審美疲勞消失殆盡,新鮮情緒體驗接踵而至。
隨著電視劇的出品和播映,無論是贊譽或罵聲,眾人的關注度成功被贏得,媒體們成功俘虜了收視率,稱霸了市場,于是金錢滾滾來。過了N年,這部作品卻無人問津。當年的萬人空巷不復存在,因為它們作繭自縛,把本可不朽的持久體驗扼殺在經典的搖籃中。
3.經典地位永固存,歲月佐證難撼動
如果問金庸的作品里面被演繹得最經典的那幾部,我們90后必定脫口而出、數萬百度回答顯示:黃日華的《天龍八部》、呂頌賢的《笑傲江湖》、陳小春的《鹿鼎記》、吳啟華的《倚天屠龍記》以及古天樂的《神雕俠侶》等等,而不會有人說鐘漢良的《天龍八部》、霍建華的《笑傲江湖》、黃曉明的《鹿鼎記》、鄧超的《倚天屠龍記》以及陳曉的《神雕俠侶》等等。
年輕孩子鐘愛小鮮肉的臉蛋、中意狂拽炫酷刁炸天的場景布置以及他鄉遇故知般點滴往昔劇情——暫時對翻拍作品寄情。但當他們閱歷豐富,他們會清晰意識到經典永遠無法超越。正如經典如美酒,時間越久越彌新。
4.經典永裱萬世中,機會讓步新鮮風
經典就讓它成為永恒,彌留在人們的心目中。它們的名聲和地位萬世永存,給后起之秀樹立榜樣,照亮戲劇之路。這個世界需要新鮮血液的注入才能給人世間新的活力和體驗,那么我們不妨請經典讓路,給新的作品一絲絲機會。
全新的體驗或許更能讓我們尊重作者的原創版權,新手黨更沒有機會去偷懶、也沒有外力協助去盜版、更致力于全心塑造自己無可替代的“經典”。
金庸作品是中國的文學精髓,與其二次創作不如將其永世隔絕,阻隔出下一批經典的希望和未來。
辯論咖&電視劇聯合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