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或許,我們誰也走不出自己的童年。”
少年時讀《草房子》,這種感覺并不強烈。白駒過隙,兔走烏飛,少年時光一去不復返。童年往事化作一汪清澈的水,成了記憶里柔軟溫情的夢鄉,夢醒看身外,只恨時光匆匆不再來。
時光像個頑皮的孩子,我興高采烈的和他告別,滿心歡喜的向前走,一回頭卻又被他幽幽的打了一拳。童年時的玩伴總是很有趣,有說不完的故事,而自己更像是其中最有故事的人。總是淘氣不完的桑桑,總要留些遺憾的紙月,同命運抗爭的杜小康,好強要面的禿鶴……那些說不清的大人也會走進我們的故事,純情的白雀與蔣一輪,飽經滄桑的杜雍和,堅守執著的艾地秦大奶奶……
以為隨著時光向前,不斷長大的我們會遇到更多更美的故事,哪知長大以后,時光倒打我們一拳,身邊都是沒有故事的同學,而自己似乎是那個最無趣最沒故事的人。
我看《草房子》那年,我已經15歲,我和桑桑他們一樣有些相似的經歷只能用來回憶。還記得,當時看的很動情,為艾地奶奶流淚,為杜小康的落魄傷感,替紙月的身世惋惜,為桑桑的病情擔憂……看完了書,仿佛回憶了一遍自己童年時的那些瑣碎的、猜想的和幻想的故事,有些遺憾又有些傷神。
之后,我把整個故事講給妹妹阿燦聽,阿燦在我的講述里開心、失落,愛上了桑桑和紙月。阿燦當時的年紀比紙月還要小,她還有許多字不認識,不能夠讀完一本書。不過在我的冷嘲熱諷和她好奇心的驅使下,阿燦也開始讀《草房子》,一讀就讀了大半年。看完后,阿燦把她的孩子氣發揮到了極致,總喜歡拿自己和桑桑他們比,把自己當作了他們中某個沒寫出來的孩子。總是喜歡問我稀奇古怪的問題。
后來阿燦上了四年級,五年級,六年級,她覺得自己和他們一樣。直到她快小學畢業時,她突然問我,桑桑上初中了會怎么樣呢?紙月去了哪里呢?杜小康的鴨子是不是養起來了呢?哦,他們是不是都長大了,比姐姐你還大嗎?紙月會和桑桑在一起嗎?……我從來不回答,我知道她會想象無數種結局,那將是她期待的,但歲月變遷會打破那干凈的幻想,回到現實,她才會更加感到那些時光的珍貴。
桑桑的小學時光將永遠定格,而我們卻不會停止向前的腳步,甚至像只剛出籠的小鳥滿懷期待沒頭沒腦的向前飛,想要返回都找不到來路。中學時我不覺得歲月珍貴,總盼望著早點長大,就可以自由、盡情的玩。直到后來時間過得太快,我開始后悔,開始遺憾。我向阿燦抱怨,我多想自己還小,許多事還可以重新選擇。阿燦總是嬉笑的安慰我說她還盼望著能快點長大,像我一樣呢。
有時候覺得很奇怪,我們從小就那么矛盾,小的時候那么開心偏要期待遠方,想要去做更開心的事。等真的長大了卻又遺憾后悔。有時候我也會像阿燦那般傻傻的問,桑桑紙月她們呢?她們長大了會怎么樣呢,他們若是在生活中,那他們也會漸漸褪去那層青澀稚嫩成長的皮,變成一個普通人吧。他們也會像我一樣遺憾吧,不過是書里只寫了最美的故事罷了。
這就是時光罷,我們留下的遺憾于是成了最美的時光。追得回來嗎?哦,就這樣吧,把它留在我們心底罷。
就這樣吧,讓童年定格,沉封到心底的最深處,想象著她那么美,那么美,就像渾濁歲月里的一灣清泉,滋潤了我們本平淡無奇的一生。
一篇舊日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