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班回家,途中遇到一個中年男子,戴一副眼鏡,斯斯文文的樣子,穿著打扮也還行。他把我叫住了,我開始以為是問路什么的,就停下了腳步。他說的是普通話,以為我是貴陽人,他還問我他用普通話,我能不能聽得懂。我說可以,然后他就說:“我是搞婚紗攝影的,在這邊生意不好做,想坐火車回昆明,但發(fā)現(xiàn)錢不夠買票,剛好還差17元,你能不能給我?”見我沒有立馬回答他,他又接著拿出了他的錢包,并打開錢包給我看:“你看,我錢包里就這點錢了!你不信的話,我可以留下你的手機號碼!”然后他拿出手機輸入打開密碼準備記下我的號碼,我看到他的手機竟然是蘋果的。不過,我猶豫了一下,還是拒絕給他錢:“哦,不好意思,我身上沒帶那么多錢!”他可能知道我是騙他的,馬上說道:“17元,就17元也沒有嗎?”我又猶豫了一下,還是走開了,走了幾步還是轉身再次說了句:“哦,不好意思,真沒有!”
在面對以上男子要錢時,我兩度猶豫不決,是我不知道該不該相信他。若是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我會毫不猶豫給他錢,因為任何人都會遇到困難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哪怕是我自己,若出遠門,錢包掉了或者其他情況,都可能身無分文沒有錢買票坐車回家,這位男子的情況是很可能真實發(fā)生的。但是,我的確已經不是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了,已經是第三次了。第一次遇到是在南昌,也是下班途中遇到的,是一個中年婦女,穿著打扮完全看不出她缺錢的樣子,她也是說初次來到這里很陌生,身上帶的錢不夠,問能不能先借她點買東西吃,可以留下我手機號過后再還我。我信以為真,但還是有些防范心理,于是給了他10元錢,但是沒留下我的手機號。第二次,又是同樣的情況,是一個打扮時尚濃妝艷抹的中年女子外帶一個抱著小孩的打扮普通的女子,她問我能不能給她點錢給小孩買個面包什么的吃的,她說她們初次來到這邊,身上沒錢了,有一個朋友晚上會來接他們,但要好晚,怕小孩餓肚子。這一次,我拒絕了她,并且開始懷疑這樣類似的情況是否真實還是欺騙。她穿著這么好,怎么可能連買面包的錢都沒有,就算沒有,也可以給家人、朋友打電話求助什么的吧,若還不行,非到問路人借的時候,也可以轉支付寶什么的吧。總之,我是越想越奇怪。
而昨天,是我第三次遇到這種情況,有過猶豫要不要給,但最后還是沒給。不是我沒有這十幾二十幾元,而是怕這是一種欺騙行為,一但助長了這種欺騙的風氣,會讓更多人加入這個行列,以借助別人的同情心進行欺騙,想不勞而獲。當然,我也害怕這是真實情況,而我讓他們看到了人情的冰涼。若不是害怕留下號碼會是一個詐騙方式,我真想留下號碼,以探這種情況的真實性。男友也說他多次遇到過這樣類似的情況,可能是一種欺騙行為,這就更讓我猶豫不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