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大名鼎鼎,崇禎皇帝也是大名鼎鼎。俗話說時勢造英雄,但是更多的時候,是時勢毀英雄,畢竟在動蕩的年代能夠殺生成仁者必須精英中的精英,而性格中僅有的弱點也會被無限放大。
說起袁崇煥,不得不提崇禎,歷史將這兩個人緊緊捆綁在一起。然而袁崇煥在被凌遲后,人們更多的是對他報以同情,而苦苦支撐大明的崇禎,好像多了些同情,更多的是無奈與嘲諷,我不去深究整個歷史故事,因為這方面的內容太多,僅從性格特征去分析這兩位緊密的歷史人物,就像分析岳飛一樣。
不得不說,崇禎是勤勞的,要知道在整個明朝,大多數皇帝都懶,也不知道朱元璋的子孫是什么基因,總之各種奇葩皇帝應有盡有,大名鼎鼎的萬歷皇帝,居然20多年不上朝,連內閣大學士都很少能夠見到,天啟,嘉靖等等,而當崇禎登上權利的寶座,等待他的沒有什么興奮,內心也充滿悲涼,明朝第一大宦官-魏忠賢,就是天啟年間出來了,然而崇禎不到兩年就清算整個閹黨,可謂魄力很大,人們或多或少的對新皇帝充滿期待,希望他具有識人之明,以及用人不疑的從容。然而崇禎向我們展示了他最致命的缺點,多疑。我們接下來會分析。
袁崇煥。在萬歷朝中,和努爾哈赤發生過一場決定性的大戰-薩爾滸之戰,清軍以少勝多。當年袁崇煥剛剛考入進士,而此人素來“以邊才自許”,不就開始了遼東的軍事生涯,而且也確實能力超群。努爾哈赤之死一直成迷,最主要的就是猜測當年寧遠之戰被袁崇煥的紅衣大炮所傷。但是受魏忠賢的破壞而辭官回鄉。所以崇禎上位后首先想到他,年輕的崇禎召見他時,那是賜予他尚方寶劍,可以先斬后奏,而且也恰恰發揮了他的”作用“。我在想,當時君臣相見,應該是相見恨晚,怎么看怎么覺得對方順眼。我估計最重要的第一次對話發生了。崇禎肯定會問:給你無限的權力,幾年能夠平定遼東。然而袁崇煥此刻I也暴露了自己致命的缺點,情商太低,口出狂言,而你在皇帝面前說的每句話都是當真的,因為君無戲言,你說的話也是臣無戲言。”5年內平定遼東,收復全遼“。此話一出,崇禎高興壞了,而大臣們真是各個面面相覷,散朝后,大臣們都好奇,為什么這么自信,而袁崇煥卻覺得僅僅是玩笑。這次對話,注定了袁崇煥的命運,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袁崇煥開始緊張,導致出了很多昏招,而崇禎充滿希望,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所以后來的憤怒也是可想而知。
為什么詳細的說了這么多分主要的內容,而不多說真正的守與攻,因為這非常重要。那么這之后我認為兩件事情的發展,基本結束了袁崇煥的一生。
1.尚方寶劍惹的禍
其實大家都知道,尚方寶劍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見劍如見君,可以代皇上發號命令,相當于圣旨,而此劍之下,斬了重要的一人--毛文龍;此人也算大名鼎鼎,但是這里不多介紹他,只需要告訴你,他的存在讓皇太極背后發涼,想想當年義渠對于秦的掣肘。毛文龍,也是很有爭議的一個人,此人比較自大,而且應該讓很多人討厭,尤其是袁崇煥。但是我認為他有存在的必要,否則為什么他死后,皇太極敢直接繞道直接殺到北京城下,當然我純屬猜測,僅個人看法。袁崇煥以勞軍之名,登上皮島后,斬了他。此時崇禎相當震驚,雖說你可以便宜從事的,但是事先不通報,你也太內個了,但是大敵當前,我忍了,所以崇禎咬牙切齒的表揚,殺得好,賞。袁崇煥你屁股還真翹起來了。而所有的一切,皇太極最受益。
2.皇太極兵臨紫禁城
崇禎二年,皇太極率軍繞過錦州,寧遠,直接繞道進逼京城,至于怎么繞的,自己找去吧。袁崇煥聽聞后做了致命的決定。率軍也直趨京城,袁崇煥的大軍先到達京師外,但是如果你是崇禎,你會怎么想,敵人來了你不去攔,你跑我這來干嘛,你想干嘛,千萬別忘了,崇禎特別多疑,崇禎的命令是,大軍不得進入京師,袁崇煥一人來見。而君臣的再次見面,少了許期待,多了些猜忌與憤怒。后來,袁崇煥被凌遲處死。對比之前的君臣相見,賜尚方寶劍,真是天壤之別。
歷史不能假設,我們不知道,如果崇禎本身就是用人不疑,如果袁崇煥更能懂得一點做官之道,事情會不會有轉機。歷史就是如此,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但是當你存在致命的缺點時,它會毫不留情的擊垮你,成為別人的登墻梯,這也是所謂的,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的道理吧。
本人不才,僅僅闡述下自己的遇見,望書友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