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界那么大,一個人肯定不能無窮無盡地追求,在啟程之前,你必須有一張能裹得住事物的“荷葉”,手執(zhí),心執(zhí)。
2、20世紀(jì)70年代,美國華盛頓大學(xué)的心理學(xué)教授約翰·戈特曼就開始研究夫妻關(guān)系。他為此專門建立了“愛情實驗室”。愛情實驗室研究了3000多個美國家庭,堪稱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家庭關(guān)系研究。戈特曼提出了“3個盒子”理論。一個盒子是美好盒子,一個盒子是糟糕盒子,一個盒子是中性盒子。在夫妻關(guān)系中,我們會把情緒和行為放在這3個不同的盒子里。美好盒子里裝的是積極的情緒和行為,那些浪漫的回憶、激情的時刻、快樂的日子,情到深處,纏綿繾綣。糟糕盒子里裝的是所有消極的行為,那些猜疑和恐懼、爭吵和煩惱、悲傷和沮喪,還有生命中無比灰暗、絕望而無趣的日子。中性盒子里裝的是那些既不積極,也不消極的行為和情緒,每天的問候和道別,寒暄和商討,柴米油鹽,家長里短,在不知不覺中慢慢流逝的日常生活。
3、《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大衛(wèi)·布魯克斯在一篇題為《在人工智能時代,主修“為人”》的文章中,提出另一份超越人工智能技能的清單,分別是:獨特的個人聲音、演示技巧、孩童般的創(chuàng)造才能、不尋常的世界觀、同理心以及情境意識。
4、“不可能三角形”是金融領(lǐng)域的概念,又稱“三元悖論”。它是說,一個國家不可能同時實現(xiàn)“資本流動自由”“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匯率的穩(wěn)定性”這三個目標(biāo),必須放棄其中一個。后來引申出各種不可能三角形。不可能三角形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思考原則。我們做一件事時,可支配的資源總是有限的,總有一些領(lǐng)域比其他領(lǐng)域更有優(yōu)勢,更值得投入。不可能三角形可以幫你聚焦目標(biāo),匹配資源,找到最優(yōu)解。不可能三角形,其實是一個在決策成本和決策效果上尋找平衡點的方法。它把所有決策因素總結(jié)成三項(或者找到三項最重要的因素),然后放棄一項,對一項設(shè)置控制線,最后只重點比較某一項因素。
5、人們總是忘記當(dāng)初的愿望一度簡單而高尚。只要最重要的到手了,便有時間和心思去索取更多東西。
6、看人垂釣,一竿在手,清水邊,樹蔭下,靜得像一幅畫。有的人來釣天光云影,有的人來釣一湖秀色,有的人來釣半日清閑。所以,無論得魚幾條,都不會沮喪,他們已經(jīng)滿載而歸。姜太公一竿釣王侯,柳河?xùn)|一舟釣風(fēng)雪,都不為魚。人在釣魚的時候也在釣自己。弄潮捕魚,人在船頭帆下,與風(fēng)過招,與浪周旋,向水中拋出一張大網(wǎng),他們真正為魚而來。獲魚多少很重要,有關(guān)生計。經(jīng)歷大風(fēng)大浪,是必須付出的代價。拒絕風(fēng)浪的漁人,多是空手歸人。釣,是下餌的游戲,有了餌,早晚會有下文,考驗人的是等待。漁,是打撈的游戲,可以一網(wǎng)打盡,又不能一網(wǎng)打盡,考驗人的是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