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個朋友聊天,說起讀到一本書很恐怖,不在于氣氛的渲染或者是可怕的描寫,而是讀到一種今天看來難以理解以至于詭異的邏輯
比如有的小說把人命不當回事說死就死了,仿佛無足輕重一樣。我想這種情節我讀的太多了,且不說把老婆宰了給劉備吃的獵戶劉安,在和平年代背景的《水滸傳》,反而更像一個詭異莫名的世界,無辜的人說死就死了,而且殺人的理由毫無邏輯難以理解,替天行道的好漢其實更多只是被放出來殺人放火的一百零八個妖魔。
不過這些人里面還是有幾個少數幾個活得很漂亮、沒有妖魔氣的,其中以魯智深為首。
施耐庵似乎也很喜歡這個人物,魯智深的故事可以構成一個獨立而精彩的魯十回,和其他人比起來,魯智深是很不一樣的一個人,比如他比較尊重女人,保護女人,這一點只要看看怒殺閻婆惜的宋江,虐殺潘巧云的楊雄,還有扈三娘的下場,就能感覺到魯智深的可貴了。
女人在《水滸傳》里是相當悲慘的,要么是水性楊花的形象(潘金蓮、潘巧玉、閻婆惜),要么就是母夜叉母老虎的形象(孫二娘、顧大嫂),再不然就是莫名其妙就家破人亡(扈三娘),有人分析梁山好漢對女性的虐待,比如石秀看著義兄楊雄虐殺潘巧云,是為了發泄一種性的壓抑。
而魯智深似乎不在這上面刻意克制或者發泄,不似盧俊義天天只顧打熬一副好筋骨,也不像董平、王英的好色嘴臉,就像一個孩子,心理沒想過這些事,只是見了人被欺負就會出手相助。每次聽到“路見不平一聲吼啊,該出手時就出手啊,風風火火闖九州啊”腦海里首先浮現的就是一個耍著禪杖的大胖和尚。
魯智深是個活得極其爽利漂亮的人,出場時我們到的是是一個在老種經略相公手下當差的魯提轄,聽到金翠蓮的悲慘遭遇時,出手就是十五兩銀子,接著就是很有章法的一套做法,先保護金家父女離開后,再不急不慢去打鄭屠,打之前還找了由頭好好羞辱了他一番,和李逵一比判若云泥,李逵替柴大官人打抱不平,不僅間接導致柴大官人差點丟了性命,還讓龍子鳳孫的柴進落草為寇,不說武功,單說處理危機或者說完成一件任務,魯智深井井有條、粗中有細的作風就讓人大為傾倒。
后來魯達成了魯智深,仍然活得漂亮,耍的是62斤的水磨禪杖,從潑皮到豪客都去結交,在大相國寺制服了幾個破皮無賴,也不仗著勇力欺負,而是天天一處吃酒,活得很自在,再后來仗義救林沖,野豬林那一聲吼,也是極其漂亮,說起來別人沒幾個這么爽利的,林沖一直郁郁,楊志不得志,宋江手辣心黑,吳用工于心計,都不那么漂亮。他是魯達的時候,性魯而達,成為智深后,魯而有智,宋江都要稱一聲“吾師”,著實難得。
魯智深這種角色,在施老筆下活得漂亮,死的也很瀟灑,作為和尚,殺人、喝酒吃肉無一不為,然而仔細想想貪嗔癡恨又都一樣沒有,既沒有死在征方臘的路上,怎么死法就大有講究了。
小說里人物從生到死,都契合了人物的一生,《三國演義》里諸葛亮病死五丈原貼合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關羽不降被殺正是忠義本色,說回《水滸》,到最后征方臘,很多人草草地就死了,沒死的如林沖,是病死的,還是覺得很窩囊。
魯智深怎么死的呢?
聽到錢塘江上大潮滾滾如千軍萬馬,問身邊人得知這是潮信,想起師父說過“聽潮而圓,見信而寂”,遂沐浴更衣,留下一首偈子,于是就圓寂了,偈云“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繩,這里扯斷玉鎖。
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這就很有意思了,智深可沒在廟里老老實實念過經啊,卻能悟到“今日方知我是我”這一層,飄然圓寂,當真是瀟灑極了。這個人從出場到謝幕,沒什么不光彩的地方,沒什么遺憾的地方,真是不僅我輩讀者覺得欽羨,只怕水滸里其他人看到也覺得羨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