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球大時代》連載-第二篇 擁抱迷茫

《小球大時代》封皮


文/“北京套爺”文經風

迷茫是好事,說明你還有希望,只有那些完全被時代甩下的人,才沒有思想的黑暗期。

在一次讀書會上當當網總裁俞渝來做主講嘉賓,當當網作為中國第一大圖書網站家喻戶曉,主事的老板娘卻十分低調。

著名導演馮小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一個偉大的導演應該是拍出的片子如雷貫耳,走在馬路上誰也認不出來,這樣的導演才能拍出好片子來。這話說得在理。

俞渝不僅氣質高雅而且才思敏捷,說話條理清楚,邏輯性強,不僅妙語連珠贏得臺下一片片掌聲,而且許多話說得頗有哲理耐人尋味。“擁抱迷茫”是那天她演講的主要題目,聽得我心里一動,因為我剛剛擁抱完迷茫不久,深刻的體驗了這段心路歷程,感受多多。

張愛玲曾經說過成名要趁早,這是她的切身體會。趁著改革開放的大潮,我碰到了做夢都沒有想到的好機會,1993年因創辦了中國第一家性商店而一夜成名,引起了全世界各大媒體的關注和報道,各種誘人的機會就像雨點一樣打得你睜不開眼,從此企業被推到一個高度,順風順水走了十多年,不知道什么是挫敗感,更忘了失敗是個啥滋味兒。

2007年因網絡的沖擊性用品市場開始急劇萎縮,營業額開始大幅下降。我們位于西城區白塔寺大街的公司總店房屋到期不能續租,那個地方被國內外媒體十多年來反復報道,已成為一個地標了,離開那里對于我們來說是致命一擊,有可能會使公司大廈轟然塌下,陷入滅頂之災。公司人心不穩,有些人已經開始找退路了。

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對我這個從未經歷過逆境和失敗的人來說攻擊度是很大的,靠著多年打乒乓球鍛煉出來的毅力和體質,我雖然沒有最后倒下,但卻陷入了深深地迷茫當中,真是前邊沒有岸,后邊遠離了岸。

我開始變得自閉了,把自己關在房間里終日不愿見人,也不想干事。失眠、吃不好飯,每到黃昏時刻都覺得自己要死過去一樣,常常在窗前惆悵地看著黃昏中的落日,又在傷感中等待著黑夜的到來。連續不斷地患感冒發燒,讓體重迅速下降,真是“為伊消得人憔悴”了。

我曾試著在書籍和大師們那里尋找解脫的辦法,答案多種多樣,可大都是停留到書本上,與實際相聚甚遠。都說學以致用,此刻的我對這句話的真實性產生了懷疑。

這種狀態持續了將近五年,那是我人生中最好的年齡段,就這樣在迷茫中度過了,總覺得很痛苦,又是那樣的身不由己。

漸漸地我覺著自己的身體在起變化,好像很多器官都出了毛病,去醫院從頭到腳查個遍,結論是一切正常,但我仍然覺得不舒服,對那些一切正常的科學結論也總是將信將疑,因為我覺得科學能解釋的東西很有限,我也不是一個徹底的唯物主義者。

我懷疑自己是否得了抑郁癥或神經系統這樣的“軟病”,就跑去人民醫院神經內科找了孫麗大夫,她是我的好朋友,不僅在國外學習工作多年,在國內醫學界也很有影響,是我醫生朋友中“醫感”最好的大夫之一,她行俠仗義,為病人能兩肋插刀,人送外號“孫二娘”。

她接過我查體的所有單據看了看,又細細地聽我對她胡噴了一通,笑笑說:“掛號費免了,晚上請我吃飯,你的病醫院治不好。”

在一家咖啡廳我們坐了下來,脫去了醫生冰冷的白大褂,她顯得更有女人味。她告訴我很多人都把迷茫期當作病來治,其實這種生活和工作當中的迷茫所給人帶來的變化和病沒關系。她勸很多人把迷茫期當作病來治的人,別在醫院花這冤枉錢,心病還要心來解,為此得罪了不少人。

放下功利心,讓自己動起來,順著快樂的聲音走向你最有興趣的下一步。這是她給我開的藥方。我這才明白為什么這病不能在醫院看,我相信她說的話,信則靈。

翻翻自己興趣庫里的家底,賺錢、寫作、音樂、話劇、乒乓球都是我的最愛,在以前的那些年里賺錢是專業,其它都是業余,屬于小二小三之列,雖然喜愛卻不能入正房。篤信無利不起早是商人的鐵律,是我們做事的出發點,不管做什么腦海里第一反應就是看有沒有利可圖。和朋友出去吃頓飯,參加一個活動,如果和商業無關就會退避三舍,為此還被《中國現代商業報》的記者寫了篇文章,題目叫“都市地主”,大半個版面放在了報紙的第一版。現在我把其它幾項能給我帶來快樂的愛好,放在和賺錢同等位置上,認認真真地當作一項事業去做。在這些愛好中寫作是除了賺錢我第二喜歡的,順著寫作這條線索追下去,其它愛好都可以作為寫作觀察生活的一部分,有機地被組織起來。

小試一下,初見效果,自覺我那顆冰冷硬梆的心開始一天天松弛溫暖起來。我決定不再呆著房間里閉門思過,而是走出去,到人多的地方去,到有正能量出現的地方去。我把辦公室從偏僻的地方搬到了二環以里,不再端著老板架子,有事沒事經常到員工的辦公室里坐一坐。感受一下年輕人的活力與笑容,我覺得他們笑得是那樣燦爛,他們在公司工作多年,我以前從沒見到過,不是我沒見到,而是我從沒注意過。

一天,我遇到一位久未見面的朋友,拉我去參加一個沙龍活動,我一聽是關于哲學的討論,和賺錢毫無關系,以前我一定不會去的,我覺得是一群又酸又窮的知識分子在一起發牢騷,事后找一個我這樣的小老板去買單。這次我卻去了,我覺得自己在變。

那是一些哲學界和思想界的朋友們在一起的小型聚會,他們討論得很熱烈,我心中的積郁了很久的一些“結”有些被打開了,整個沙龍和賺錢沒有一絲聯系,但卻給我帶來了這幾年從沒有的快樂,也讓我第一次體會到“許多了不起和錢沒關系”這句話的意味了。

我順著這種快樂的感覺朝前走,參加了許多這樣與錢無關的沙龍活動,給我帶來的快樂是不言而喻的,而在其中觀察到的人、聽到的事還和寫作聯到了一起,使我的文章變得豐滿、生動、鮮活起來。心中涌動的一些理念、觀點也不再只有寫書這一個出口,在沙龍中得到了交流與提升。“思想永存于交流當中”這句話的含義,我在交流中才真正體會。

我把參加活動當作事業來做,這時我才發現除了賺錢以外世界上還有這么多好東西,冥冥中我似乎找到了以前的病根,好像也找到了解藥。

這種生活方式改變了整整一年之后,我自己覺得整個身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那種茫然、孤獨、困惑、心如刀割的感覺像是上輩子的事了。大部分時間都處于一種愉悅的狀態之中,我變得喜歡笑了,功利心減少了許多,對那些看起來不賺錢的事也充滿了興趣與好奇。在朋友眼里我不再那么尖酸、苛刻、喜歡爭論、總想改變別人,代而是寬容、平和、厚重了許多。

我走出迷茫了,我覺得自己像一架飛機,已經過了剛剛起飛時的糾結時刻,進入到了平穩時期,能在藍天上高高地飛翔了。走出迷茫其實并不復雜呀!往往就是碰對了一個朋友或者做了一件自己喜歡的事。我感謝第一個帶我參加沙龍的朋友,他叫杜巖,藝名阿嬰,是中國著名的戲劇策劃人。

后來我才發現這種迷茫期似乎人人都有,只是或輕或重,表現形式不同罷了。走出迷茫的方法也像老電影《地道戰》中湯司令的那句臺詞“高家莊的地道,各有各的高招”。

我的好朋友唐師曾,他是著名的戰地記者,在事業、愛情、疾病的壓力下他也有一段陷得很深的迷茫期,那個時候我們經常在一起。他的方法就是行走,他戲稱自己是行走作家,哪里有活動哪里就有他的長鏡頭,博客是在他迷茫期出現的一種網絡平臺,他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看、所拍都放到了博客上,粉絲迅速攀升。他告訴我他要用鏡頭和文字記錄這個飛旋的時代。

做一件自己喜歡而且有意義的事,是走出迷茫的好方法。我和老唐雖然迷茫期的時段不同,但最終卻都殊途同歸。正向吳伯凡先生說的那樣:“如果一個人一生有一種技能和一門愛好,他的人生不會太痛苦。”

迷茫是件好事情,它說明你還會有希望,將告別一個階段迎接一個新的開始了,只有那些被歷史完全甩下的才沒有思想上的黑暗期,迷茫期也是人生最多事的時侯,各種感受和負能量都會在這個時期竄出來向你進攻,我們常常把迷茫妖魔化,甚至貼上抑郁癥的標簽,其實這種迷茫期和我們的身體更年期一樣,是一條必經之路。小到個人,大到一個團隊,一個國家都有迷茫期。

中國人面臨著巨大的社會變化和時代轉型,我們的迷茫期會更加明顯和劇烈,這說明我們的發展空間越來越大,社會發展越來越多元,在日益與世界大潮接軌。

大膽地擁抱迷茫吧,那里有亮光,更有希望……。


《小球大時代》連載-第一篇 人生兩種力,缺一就“蝦米”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現在播報: 去年今天的,我們駕車去了一個山頂,云層很低,感覺觸手可及。 那邊有幾個牧場,也路過一個湖邊,有一對非洲...
    明華説issac閱讀 170評論 0 0
  • 2017--5-31 五月最后一天,當打字打到“最后一天”的時候腦袋里突然冒出一個感覺,原來“它”不只是五月...
    落在地上的原野閱讀 1,347評論 0 1
  • 當大家知道我準備辭職之后,周圍的人幾乎都在勸我堅持一下,當然除了老婆大人。 獵頭今天給發了很長的微信,大意是讓我堅...
    承謙閱讀 193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