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有一個現象,格力的一個技術人員每天都有人請客吃飯。很多人到格力都說原來格力是這樣的,一個普通的技術人員,竟然天天有人請吃飯。她的精力沒有用到技術上,導致技術系統不是以產品標準來設定你符不符合要求的,而是給了我多少好處,所以董明珠當初堅決把她開掉。她認為這樣的人,就算技術能力再強,她還反問董明珠,你這樣做,別人會怎么看格力,格力不注重人才,這樣影響多壞?董明珠說我認為這種人不是人才。
這就是董明珠的人才觀——人才既要有技術,又要有人品。
人才第一個要具備的條件是忠誠,如果沒有這兩個字就不是人才,所以格力成為了黃埔軍校,全行業天天格力來挖人,過去挖十個、八個人覺得沒有所謂,現在挖人的速度比培養人的速度要快,董明珠就急了,但是不會發火,因為她認為愿意走的人趕緊歡送,留下的是精英。現在格力每年招一兩千個應屆大學生,用心培養他們,格力人才平均年齡沒有超過三十歲,但是有幾千專利是他們發明的,雖然沒有被評上專家級別的人,但是他們創造了所謂專家沒有的技術,這就是格力的競爭力。
那么,你可能要問人才在哪里?
董明珠說人才就在自己的企業里。她最深刻的體會是不能挖人、拉人,而應當立足于自己培養。市場競爭造就了不少人才,一些企業不想;花錢花功夫培養,喜歡用摘桃子的辦法到其他企業拉人。這是一種職業道德的缺乏。
這樣的行為在國外受到嚴格限制。我國還沒有相關法律,希望格力在這方面帶一個好頭,寧肯付出幾年時間慢慢培養剛出校門的人,也不去挖現成人才。她總是自豪的說,這些年來,她從未收留過一個跳槽到我們這里來的人。
其實,從長遠觀點看,挖人也沒有太大用處。
挖來的人不會長久。一個人能被你挖來,就能被別人挖走,除非企業滿足他的一切要求,而這在事實上是辦不到的。
1、挖來的人很難融入企業
成熟的企業往往有自己的企業文化,自己的風格。中國空調廠家在技術上、業務上有很多相似之處,但要長期發展上去,就要有一大批熟悉企業、對企業有感情的員工。合格的員工不只是技術上合格,還要求思想感情的合格,這樣的人靠挖是挖不來的。
2、挖來的人渙散隊伍
自己培養的人才對企業有感情,員工也信服。有的企業好不容易挖來一個營銷人才,“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上怕飛了”,即使操作違規,炒機,虛報工程機數量也只能睜只眼閉只眼。“一粒老鼠屎壞一鍋湯”,這個人后來會殃及整個網絡,甚至毀掉整個銷售隊伍。
由此,格力電器有一個規定,只要是從同行業企業出來的,無論你多能干,原則上不收留。通常情況下,員工跳槽無非兩種,一是失意,升官發財不成;二是因某種缺點被炒掉。這兩類人董明珠都不要。
??$?!z?y|??G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