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你是總統還是女傭,是企業家還是普通打工仔,你或多或少都在受“拖延癥”的困擾,簡·博克和萊諾拉·袁花了25年時間,將“拖延癥”這個被無數人忽略的“病癥”進行研究、剖析,最后整合成了一本書。
詳細的數據、真實的案例匯聚在這本書里,為我們深度解析了什么是拖延癥、我們為什么會拖延以及如何戰勝拖延。
? ? ? ? ? ? ? ·01拖延真是個大魔王·
拖延癥為什么能讓你如此難受?也許就是因為你陷入了拖延的怪圈。《拖延心理學》這本書為我們解剖了這個“怪圈”:“這次我想早點開始”——你很自信;“我得馬上開始了”——你開始著急了;“還有時間”——雖然你內心開始慚愧,但還是在“裝睡”;“我永遠不會再拖延”——是時候在棄船逃跑和背水一戰之間做出抉擇了!
如果你能夠真的“早點開始”,還能堅持地做下去并且完成一項任務,最后給自己的一點掌聲的話,說明你已經遠離了那個怪圈。
那么,在拖延怪圈閉合之后,你又將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怪圈可能會再一次向你張開血盆大口。
這里我想起一個朋友張哥,他的拖延成因比較有意思,就是害怕成功。之前他和同事們平級,工作量都差不多,下班沒事兒喜歡一起聚一聚,喝點酒、唱唱歌之類的,他還是個“麥霸”。
有次臨近上級檢查,領導在匆忙中居然把發言稿弄丟了,電子版也沒存檔。張哥被領導抓壯丁,要求他加班完成發言稿的撰寫,沒想到他熬了一晚居然高質量完成任務,讓領導在匯報會上大放異彩。
領導推薦他做辦公室主任,同事們更是全票通過。沒想到這好事的另一面往往都是不堪。做了主任之后,同事們莫名地對張哥開始尊敬起來,“張主任”代替了“張哥”,下班后的活動大家漸漸不叫他了,仿佛他們之間被硬生生挖出一條鴻溝,就像他現在坐在獨立的辦公室,而昔日的朋友們還在格子間。
“哎呀哎呀”這樣的嘆息聲,好像“嘆”掉了他的好運氣。頂著光環的張主任開始疲于應付匯報材料、陪同檢查和無盡的加班,一方面犧牲了陪伴家人的時間,另一方面沒有時間提升自己,對工作中的難題也是不愿面對、一拖再拖。
仿佛拖延可以讓他回避這個問題,就是“我到底有沒有做主任的能力”,他開始懼怕成功,開始安慰自己“沒事兒的”。結果就是在沒有進行充分調研的情況下憑感覺在匯報材料里寫了個數據,讓領導丟了臉,也讓他感受到了羞恥。
·02為什么你會陷入拖延的怪圈·
這世上有種人,天生帶著圣母光環,殊不知“圣母”的拖延源于原生家庭。想到前幾天看的一部劇,女主是家里的第一個孩子,她的無限榮寵在二胎出生后就結束了,她變成了姐姐、保姆甚至媽媽。她的特異功能就是讀心,別人的一個眼神,她立馬能領會其中意思。
別人隨口一說“這件連衣裙挺好看的,我女兒穿著參加鋼琴比賽的話應該不錯。”她就記在了心里,然后自己跑去商場買下來送給朋友。下班后別人想要搭車,不管是不是和家的方向一樣,她都會說“順路的呀,上來吧。”然后自己再偷偷心疼加油錢。
可能吃虧多了,她想要反抗了。但她的對策不是明確地拒絕同事不合理的要求,跟對方說明情況,而是選擇了拖延。
每當同事請她“順路”拿個快遞、“順利”捎一段兒的時候,她就像選擇性失聰一般,假裝聽不見。收不到回應的那些同事也就不會再請她幫忙或者坐他的順風車了,這時候她說她心里的石頭終于放下了,長舒一口氣。可是,最后她卻成了辦公室里的孤獨家,就連集體活動也沒人記得通知她,原因就是“她可能聽不見”。
原來,這也是拖延的一種表現,還造成這么可怕的后果。
·03是時候給拖延一記耳光了·
這一次,真的要擺脫拖延了!
想想小時候老媽給你制定的暑假計劃,7點起床、10分鐘洗漱、半小時吃飯、8點寫作業、11點踢足球;想想你現在的工作時間,8點上班、12點吃飯、2點繼續上班、5點下班。
我們一直生活在時間中,我們要學會體會時間的步伐、感受時間的體溫。
大部分拖延者都害怕Deadine,看見或想到就會頭皮發麻。因為這意味著你又將通宵趕稿、面對領導的責罵,糾其原因,《拖延心理學》告訴我們,是因為我們忽視了時間。這里就是你對抗拖延的第一把鑰匙——正視時間,提升定力時間的技巧。
《拖延心理學》建議我們:一是學會判斷時間,方法有三步:提前做好計劃;列出非計劃表;進行記錄和自我獎勵。二是學會安排好時間,比如:練習判斷時間;利用好零碎時間;預防意外的打擾;委派任務;不要過于分散精力;找到自己的最佳時間;平衡過去、現在及未來;享受自由時間。
第二把鑰匙就是明確目標。方法很實用:明確的目標是可觀察可量化的;有具體性和特殊性,可以將你的目標進行量化,具體到細小的事物上,比如上午要整理房間,整理哪間房間、哪一區域、如何整理、要整理到什么程度;將計劃分成幾個小步驟。比如將一個具體的目標細分為幾個小的步驟,一要做什么、二要做什么等等,或者幾分鐘內完成某一個小目標。
第三把鑰匙就是學會接受和拒絕。學會接受和拒絕。學會接受對你有益的人和事并學會拒絕無意義的追求。這里還要學會啟動自己的狀態,利用身體減輕拖延。
不必聞“拖”色變,你只需要帶著這三把鑰匙,破解拖延密碼,打開拖延桎梏,享受自由人生。拖延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