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參加了“小行星手賬行動營”的學習,在學霸手賬這一課中,營主小雨童鞋,提到了《聰明人用方格筆記本》這本書。恰巧很久前屯過這本書,趕緊翻出來讀。看的時候,說有醍醐灌頂之感可能夸張些,但真的明白了,為什么我的學生生涯中,花了時間,效果卻甚微,從記筆記層面來體現的學習力確實薄弱了些。寫下來分享,做為更好的自我轉化,在今后的學習之路上繼續升級。
筆記常見的幾種癥結:
1.臟亂的筆記本(先寫上再說,通常還會有遺漏)
2.小筆記本(小而精致,只能當簡單記事)
3.多彩筆記本(各種彩筆、熒光筆五彩斑斕)
4.復制無重點筆記本(照抄板書,沒有獨立思考)
5.填鴨式筆記本(滿滿當當的文字,沒有空隙,自己看都累)
我的筆記之前基本屬于4和5類型,翻看筆記的時候,也不知道當時記下的重點有多少,文字多的不想看第二眼。有時還帶著一種記了筆記就是學習的自我麻痹心態,實際對于后期的回顧基本無用。如果你也有以上筆記癥結,那么就一起來看看下文的小TIP吧。
在聰明人用方格本一書中提到的一些筆記技巧和手賬是要點很多事相同的,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借記筆記的形式來提升和訓練自己的思考能力與思維方式。
什么樣的筆記形式可以訓練思維呢?
在書中、在手賬課上,都提到了“黃金三分法”。所謂世界頂級精英親身實踐的方法,用“黃金三分法”來訓練邏輯思維,圍繞“事實---解釋----行動”來展開,其中“事實=板書” “解釋=發現點” “行動=總結”,按照這樣的框架來記筆記。以下是幾款黃金三分法框架圖,大家可以參考:
黃金三分法,將事實與思考的環節展現,同時把最后的總結單獨列出,以固定的架構出現,這樣在寫的過程中,針對事實(板書)做分析與思考,最終得出結論。長期的堅持,訓練自己的思考能力,記好這樣固定格式的筆記,在回顧過程中,可以更快速的找到自己所需內容。
除了架構,還有什么需注意的TIP呢?
TIP1:A4紙是基礎
如果是小的本子,橫著用比豎著用更好,因為人的思考會受眼睛構造限制,視野大小會影響人的理解速度以及對信息的把握程度。但《聰明人都用方格本》的作者建議用A4大小的本子來記錄。因為A4紙是國際標準,在咨詢公司的提案多為A4紙,那么日常的練習用A4直接訓練自己的展示能力,何況,大本子可以輸入大量信息,有更好的視野效果。
體會:我常用的是B5的本子,在記學習筆記過程中,經常會覺得一頁不夠記,特別是想整體做思考的時候。我的辦公室常備一打用過的單面A4紙,思考事情的時候拿來當草稿紙,但會出現一種問題,用過得到結論后,思考的“廢紙”就扔了,沒法進行回顧。直到學習了關于記筆記的課,我才明白,為什么在工作中自己習慣用A4紙來記東西,除去節省外,潛移默化之中也暗藏著玄機,可惜自己以前愣是沒有想過用A4的筆記本來記筆記。
TIP2:顏色控制在三種以內
常見女生的筆記色彩很多,像畫一樣各種顏色,其實顏色過多并不利于我們快速抓取信息。把顏色控制在三種以內,每種顏色有其特有的含義,翻閱起來會更高效。例如經典的黑、藍、紅三色。書中提到咨詢公司的人更喜歡方格本加藍色筆,因為藍色更利于激發創造性。在筆記中,紅色多半是重點、反饋意見時的標注,更有判斷之意,來提升準確度。
TIP3:每頁一主題
在本子頁面的最上方3到5厘米處,標出本頁的主題內容,就像報紙新聞那樣起個題目。在手賬營我們訓練一行力,用一行字來想清楚、寫下來、說明白的能力。在過程中,問自己三個問題“要不要?”“對不對?”“好不好?” 。生命有限,幫助自己快速抓住要點。配合每頁一主題,如果可以標注出每頁的重點則能更好的在閱讀時抓住關鍵信息。可以是直敘的,也可以是提問式的,針對什么問題,如何解決。
TIP4:適當留白
不僅僅是記筆記,在繪畫、以及目前我每周的舞蹈課上,老師也會分享和要求我們感受舞蹈的留白。適當的留白能讓人閱覽視覺效果更舒適,反倒覺得飽滿而不壓迫。
TIP5:配有圖、表、畫
筆記中配上圖、表、畫更生動的來展示內容,相比滿是文字的頁面,會有更好的體驗感。如果可以,嘗試用結合思維導圖做總結,可以幫助自己進行知識梳理,而且相比一頁頁的PPT,它能更直觀的幫預覽者把握整體結構與脈絡。本身思維導圖也是訓練思維的方式之一。閱讀技能、知識類的書籍時,我們也可以嘗試用思維導圖做筆記,我的切身感受是,這可以幫助我對大量文字的精簡和對知識的結構把握,常常,看完一本書,以為自己明白了,可做思維導圖的時候還會發現有遺漏或者結構偏差,用思維導圖來做二次轉化,可以幫我們更好的掌握學習內容。分享一張學習金字塔圖片,在主動學習過程中,我們可以更好的內化學習內容,正如我決定寫這篇文章目的,分享的同時也是自我的學習。
TIP6:空白的一秒
在我上學時候,經常出現一種情況,就是老師寫板書,我在底下照著記;早先的閱讀筆記也是,讀到很好的句子就拿出本子做摘抄。其實我們可以嘗試空白一秒的。就是把原有的“看黑板——記筆記”變成“看黑板——印在大腦中——不看黑板,將印在大腦中的內容重現在本上。印在大腦中的這一環節即空白的一秒。個人成長集訓營時,Grace_郭琳靜在講讀書筆記和每日聽課筆記時就提到過類似觀點,閱讀書時中途不做摘抄,而是閱讀完,自己還記得哪些重要的內容寫下來,這才是自己掌握的;在聽課時,也是先聽然后把聽到的重點寫下來,再對照文檔,看自己get到多少。做起來真不容易,是一項日積月累的訓練,因為這是對記憶,理解力,學習力的綜合考驗。但現在每一點的進步,都在離那個更好的自己近一些,不是么?
最后,分享兩個這兩天自己用三分法做的手賬筆記。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很多老師都在借不同的形式講思維,掌握它也是一切高效學習的底層規律。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成為更好的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