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1799無關,老羅、錘子T1與手機設計的思考。
使用T1一月有余,對比老羅在舞臺中心高呼自己將收購蘋果的話語,我更贊同他最近的一條微博:“不會,觸屏手機已經是一個過分成熟的產品了,我們會把它做得更好并以此做好資金、人才和技術儲備,但不會一直做手機。下一次人機交互革命來臨的時候,手機一定會死掉。”
首先要感謝老羅和他做的錘子T1。老羅,作為一個外行殺入手機行業,在兩年時間后拿出了T1這樣讓世人側目的產品,其中他本人投入的資金和精力是外人無法想象的。作為一個外行進入資金和技術密集型的行業,能繞過、未繞過、繞不過的坑老羅都用他胖胖的身子做了親身示范,今時今日錘子的一切,無論結果如何,他給這個行業給這個世界帶來思考是偉大的,我僅代表我自己深鞠一躬吧。
老羅和錘子T1,網上的文字與視頻評測從視覺、使用、對比等各種角度成千上萬所謂描述與對比,但是到現在為止還未有一個從整個手機行業的角度做一個全景的描述與思考,誠然我也沒能力做著書式長篇大論,只能穿針引線,以點帶面拉出我視野范圍的種種,力量雖弱,但也是拼盡全力的一拳,如老羅一樣,人生做自己的選擇。
回到正題,首先我來說一下T1的工業設計,從這樣幾個角度——視覺美感、手感和結構設計,與上述一樣,我的描述會結合我們看到的整個手機行業。
視覺美感如果是一場游戲,老羅的得分將是S級別的,這與老羅本身的天賦、經歷與追求是分不開的,我不清楚老羅在早年有怎樣的美學經歷,但是我看過老羅當年“一個理想主義者的創業故事”演講,其中他對其英語學校的廣告設計是讓人眼前一亮的。回到手機本身的視覺美感,影響其效果最大因素是成本,一個肯花成本的產品其視覺效果將會比低價產品好上很多,這個我們可以看看國際前列品牌的旗艦機型,對比國內品牌的一線機型,回到T1,在當年T1在對外觀成本的思考展開之時,全金屬太貴,塑料視覺感受太low(當然國內廠商也是蠻拼的,金屬外框加塑料板面,好看不貴好宣傳),那么唯一的選擇就是玻璃,與iPhone4一樣的選料,同樣選擇的還有索尼的各種機型,相信也是同樣的考量,在價格與視覺間做了平衡的選擇。好了做了玻璃這個材質的選擇意味著T1外殼無論怎么做處理感官也不會太差,接下來就是細節設計了,對于細節的設計就如同愛迪生的名言“但那百分之一的靈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要重要。”我們可以用細節設計代替上句中的靈感一詞,老羅的T1對后蓋進行2.5D打磨處理,這種處理之后出來的玻璃邊角有一個弧度,加上中間鑲嵌的磨砂玻璃質感的logo,多數人都覺得很美,包括我。作為一個大眾消費品,多數人覺得美,那就是美學設計上的成功,當然個人審美這個東西在現在社會很玄妙,除了你的美學修養以外還和你能接觸到怎樣的產品、目前的流行趨勢等等相關,所以別在意。
第二個角度——手感,客觀的說這是人體工程學,主觀的說就是因人而異的上手感受,目前屏幕尺寸在5寸以上的大屏幕手機機身背部如果沒有大面積的弧度,那么在其邊緣則多數為大弧度轉角,這不是一個巧合,在5寸屏幕手機成為主流的時代,單手握持與操作成為一個巨大的問題,而背部與側部的弧線就是針對這一問題的緩解,T1使用玻璃作為背板材質,雖然玻璃的邊緣做了弧度處理,但是不足以抵消其硬朗的線條給人帶來握持上的不舒適和格手的感覺,我們理解其為了視覺的美感犧牲手感的做法,同時這也說明了手機這個品類在工業設計上的困難,要在視覺與手感上達到平衡及其困難,回看蘋果的每一代產品在外觀和手感上都是出類拔萃,背后的功力與努力讓人敬畏。
最后一個角度——結構設計,在結構設計這個問題上,我們的標桿必然是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