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叔叔
村上春樹于1985年發表了《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當時日本國內的純文學出版并不景氣,后來村上的其他作品在大陸又太火了,這些都導致這部作品缺乏關注。實際上,《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對于21世紀的人們而言變得更重要了。
一、故事梗概
事先聲明:村上春樹的作品非常不適合被概括。村上文學的重要特質是語流中的詩性與寄托,離開了具體句子對其解讀幾乎是不成立的。你現在能搜索到的對于這部小說的中文介紹,我認為基本是錯的。于是為了新讀者和忘性大了的老讀者,我拼命概括一下。
注:兩條線索中的主人公都是第一人稱“我”,其實在日文中寫法不同。“冷酷仙境”中的“我”寫為“わたし”,較為正式;“世界盡頭”中的“我”寫為“ぼく”,較為隨和。為了規避中文翻譯帶來的混亂,查理叔叔在下文中采取音譯名對兩個“我”分別稱呼:前者是“哇塔夕”,后者是“布酷”。這樣就一目了然了。
“冷酷仙境”
故事的起點。大抵以現代東京生活為模板,富有冰冷的未來感。主人公哇塔夕是一名計算士,以將數據存儲于腦中保密為生。從接受老博士的任務開始,哇塔夕離婚以來幾年的平靜生活就被打破了。他先后結識了老博士的胖孫女、圖書館的胃擴張女人、高矮特工組合等離奇人物,屢遭追殺、房屋被毀、人受摧殘。最后哇塔夕得知:自己腦中有老博士偷偷植入的APP;而隨著APP出錯,自己的生命可能也即將終結。
“世界盡頭”
一個詩意、封閉、安靜卻瀕臨崩塌的世界。主人公布酷是外來者,作為進城的代價,他失去了過去的記憶并且被迫和自己的影子分離。在城里的圖書館,讀取一個又一個獨角獸頭骨中的殘夢成為他的主要工作。他青睞圖書館里的瘦女孩,結識了大校、倉庫管理員等朋友。雖然覺得城里的生活充滿不協調感,但是布酷也很享受那種安逸和靜謐。他千辛萬苦實施的出逃計劃更多是出于對自己影子的關心。當他帶著瘦女孩和影子,千辛萬苦來到林中小湖時,布酷最終決定讓影子獨自出逃,而他自己選擇留下來彌補這個世界的所有缺憾。
二、7個關鍵問題
1、冷酷仙境是什么?
村上描繪冷酷仙境時,使用了大量東京生活的細節、黑科技和某種冰冷的筆調。這誘導了第一個重大誤解:冷酷仙境是未來世界。
大凡對于未來世界的想象,人類生活的若干重要方面必有大不同于今日者。而冷酷仙境中,除了組織和工廠這兩大組織對于信息化數據的高科技競爭以外,完全看不出有什么未來特征。便利店、圖書館、電梯和地鐵都與現實無異,家居的布置也就那樣,冰箱和人類的口味也就那樣。至于老博士的黑科技,消除聲音之類的,倒是很科幻,可是連哇塔夕都覺得他是“遠遠超出我想象的另一個異常世界的居民”。況且老博士又直接引出了一個古老的種族,夜鬼。夜鬼這個設定帶來的奇幻既視感是巨大的、無法回避的。綜上所述,冷酷仙境并非什么科技高度發達的未來資本主義社會,它更像是現代生活的某種抽象化表達,折射后的鏡像,色弱畫家筆下的解構主義油畫,或者干脆,你稱它為一個不同于現實世界的奇幻世界亦無不可。
2、世界盡頭是什么?
細心的讀者注意到:第15章,當哇塔夕讀到《紅與黑》時他覺察到了世界四周皆是墻壁;第17章,明明在冷酷仙境,標題中卻出現了“世界盡頭”(“世界盡頭、查理·帕克、定時炸彈”);第23章,當哇塔夕處在生死關頭時,他基本發現了記憶被剝奪的事實。哇塔夕的這一系列發現,證實了哇塔夕和布酷之間實為一體的關系,并由此導致了另一個重大誤解:世界盡頭是哇塔夕腦中的一個程序,一個APP。
然而在第25章,老博士說:“……就好像你親自下到自己意識底層的圖像工廠親手制作圖像,而且是在不知不覺之間。”哇塔夕沒有像其他25名實驗品一樣死亡,正是因為他沒有被動接受程序對精神的改造,而是潛意識參與了APP和自身的融合。從這個意義上說,世界盡頭是一個類似于冷酷仙境的天上仙境的奇幻世界。這種融合當然導致了老博士所說的中轉站和腦回路的問題,卻也指出了另外一種可能性:真正的主人公可能身在奇點之中,而哇塔夕和布酷都是他意識流動的結果。打個比方,就像《星際穿越》,奇點之中正是村上春樹本人。
否則,獨角獸是怎么出現在兩個世界的?
3、獨角獸是什么?
獨角獸是世界盡頭亮相的第一種生物。“秋天一到,它們全身便披滿金色的長毛。這是絕對的金色,其他任何一種色調都無法介入其中。”因此獨角獸有時也稱為金毛獸。到了冬天,大量老獨角獸就會死去;次年春天,又有新的小獨角獸降生。死去的獨角獸由守門人燒掉,其頭骨保留到圖書館里等待讀夢人(布酷)讀取其中的一種光亮。
同時,獨角獸似乎又存在于冷酷仙境里。據胃擴張女人說,1917年9月,烏克蘭一片獨立高地上曾經掘出獨角獸頭骨,可惜衛國戰爭時期神秘失蹤了。在小說中,她援引的資料和口吻應是可靠的。老博士送給哇塔夕的,正是根據資料描述和哇塔夕腦中的圖像打造而成。甚至即使是這件工藝品,也曾經發出世界盡頭里的那種光亮。
綜上所述,柔軟溫馴的獨角獸是心的硬殼,被我們臆造出來用以代謝不堪的記憶。正是借由獨角獸的犧牲,哇塔夕和布酷才獲得了安詳生活的能力。離婚,成為實驗品,嚴苛的職業或者失去記憶,失去心,被囚禁于孤城——這樣痛苦的經歷在主人公身上完全不露痕跡。
按照林少華在序中的說法,村上在這部作品中設置兩個世界的做法似乎是“上來就耍花招”。我倒不以為然。村上固然長于尋章雕句,在大方向上還是嚴肅的。他是那種很真誠地面對自己、剖析自己然后訴諸文字的作者。以獨角獸為例,借由溫馴善良者的犧牲獲得生命的恩典與平和,恐怕正是人類歷史的某種寫照。
不然你以為“犧牲”這個詞是怎么來的?
4、夜鬼是什么?
根據老博士和胖孫女的說法,夜鬼有以下特征:非常邪惡,非常古老;生活于東京地下,視力卻異常發達,可以在黑暗中做出精細的雕刻;有利爪,喜食人肉,東京地鐵的隧道是它們獵食的天堂;信仰巨大的有爪無眼魚,似乎曾經擁有高度發達的文明,后來出于某種原因,它們盡量不再去地面上活動;有自己的語言,也能與人交流,最近與符號士勾結,意圖奪取老博士的研究成果。
這股黑暗勢力,明顯有著不同于其他反面角色的本質。計算士與符號士作為兩個爭權奪利的人類商業組織,一切行為以盈利為出發點,非常資本主義,很多惡行是追求利潤的副產品。而夜鬼是另一種生物,其生存模式是反人類的,是一種邪惡的實體。
村上作品始終有著如一的腔調,主人公始終是第一人稱“我”,這非常容易導致評論者陷入跨文本解讀的甜蜜陷阱。夜鬼這一設定就引得我不自主地想起村上的上一步長篇小說《尋羊冒險記》。背有黑五星的羊,就是邪惡的本體。只不過羊需要寄居在人心,而夜鬼是獨立的實體。這個差異可能是村上持續思考的結果。惡是始終縈繞在村上心頭的謎題,而1985年這個時間節點尤為重要。我理解,因果相隨,人心自然而然地創造出邪惡,也就勢必有以邪惡為養料的自然物隨之誕生。至于這種自然物是善是惡,人的善惡觀是無法分辨的。恐怕直到《1Q84》,村上對于惡的探究也沒有超出這個范圍。
5、進化是什么?
我們過去熟知的進化論,是一套宏大敘事。而村上春樹所謂的進化,更偏重個體在潮流中何以自處。他借老博士之口說道:“進化之中最嚴峻的是……無法自由選擇。任何人都無法選擇進化,它屬于洪水雪崩地震一類,來臨之前你不得而知,一旦臨頭又無可抗拒。”接下來胃擴張女人又花了十頁紙的篇幅與哇塔夕研討獨角獸作為進化一環的地位和意義。除非有極端封閉自足的環境,否則獨角獸之流必然會被進化所淘汰,這種必然就是天大的嚴峻。
沒有誰喜歡被淘汰,對不對?
所以哇塔夕選擇獨善其身地生活,布酷選擇放下過去進入孤城,老博士選擇與世隔絕搞科研……所以我們每一個人,被裹挾進入快節奏、高壓力的現代生活,就是一場進化,就是頭懸達摩克利斯之劍的嚴峻。孤獨是現代人唯一的選擇。我們就像獨角獸一樣,為了不被進化淘汰,只有躲進格魯吉亞高地或世界盡頭的死寂孤城,畫地為牢,茍延殘喘。
而讀夢,今天看來其實就是網絡時代無限延展的淺閱讀。所有人都在貪婪地渴求著他人的夢的碎片的光亮,無窮無盡地刷著微博、朋友圈、購物網站。而所有人都沒有心,只有碎片,這就是世界盡頭。
——鳥兒還在歌唱,太陽還熠熠生輝,我們難道不知道嗎?世界已經走到盡頭。珍稀的獨角獸默默地隨著四季更替,終于有一天,這些自然的生靈會在無限的輪回中滅亡。這種極限,類似于命運,曾經保護我們的,也將引我們一同滅亡。
6、布酷為什么不逃走?
在世界盡頭,影子和本體分開之后的第一個冬天就會死。影子死了之后,心和記憶便永遠消失。布酷原本不在乎心和記憶,來到孤城享受平靜是他自己的選擇,但出逃也是必須的。他對圖書館女孩說:“……也許我將因失去這鎮子抱憾終生。盡管如此,我還是不能在這里裹足不前,因為我的心不允許我以犧牲自己的影子和獨角獸為代價留在這里。無論我得到怎樣的安詳平穩,我都不能欺騙自己的心……”布酷的這一層意思也為中日兩國的眾多評論家所認可,即逃出世界盡頭是必須的。
可是經過重重波折,千辛萬苦來到湖邊以后,布酷卻決定讓影子獨自出逃,自己留下。他對自己影子說:“我發現了造就這鎮子的究竟是什么。因此我有義務也有責任留下來。……我有我的責任。我不能拋開自己擅自造出的人們和世界而一走了之。……我必須對我所做之事負責到底。這里是我自身的世界,圍墻是包圍我自身的圍墻,河是我在自身中流淌的河,煙是焚燒我自身的煙。”
這個決定可謂是輿論嘩然,再次導致了對作品的巨大誤解——布酷代表的作者意志,被形容為怯懦的;布酷選擇留下,被認為是不負責任的自我放逐。
天可憐見!布酷明知和影子一起逃出去,就可以健健康康在其他什么地方活到老,而沒有影子之后,他一輩子都再無第二次機會出逃。森林里的生活注定異常艱辛,留下來的風險巨大到不可衡量。即便如此,面對世界盡頭的一花一木,每一個活生生的為他而活的生命,布酷無法棄之不顧。他選擇留下來修復一切缺憾,無論風險如何巨大。
這是我見過最英勇的抉擇。
布酷最終決定從一名獨善其身的現代人,去做一名自我犧牲的古代英雄、一名好萊塢類型片里對每一個生命不離不棄的主角。即便如此,在那么多人眼中,他卻成了懦夫。怪不得村上稱自己為日本文學的棄兒。只要看看序中所引日本重要作家對村上的評論,看看被完全誤解的布酷的最終抉擇,恐怕我們可以收獲不少人生啟示。
7、哇塔夕死了嗎?
行文至此,秦皇島再次突降暴雨(2016.7.30 18:00左右)。剛剛裝修一年的塑鋼窗戶漏雨了,查理叔叔一邊拿著拖布、抹布吸水拯救自己的小家,一邊思考如何在不劇透的情況下說清楚這個問題。
給出哇塔夕壽命倒計時的是老博士,依據的是目前掌握的各項實驗數據。和哇塔夕一體的布酷留在了世界盡頭,只有影子逃出去了。針對這兩個事實,我提兩個問題:老博士預見過世界盡頭的形成嗎?布酷一定會死嗎、影子一定會死嗎?
對這部小說的最后一個誤解就是哇塔夕死了/哇塔夕必死無疑。從某種意義上說,每個人都必死無疑,而且死了一次就不用再死第二次了。我不知道身在奇點之中的哇塔夕/布酷的本體會看到何種情形。對我而言,《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的結尾意味深長甚至大有希望。
為生活所累,最近一次細讀村上已經是去年的事情了。我誠摯歡迎大家留言批評、指教。如果你不同意我的觀點,那么我希望你知道,足夠的、有說服力的細節可以改變我的看法。另:如需轉載,請熱情不懈地與我聯絡。不說了,擦地去了O(∩_∩)O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