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馬歇爾將軍究竟是否有一本“黑皮書”,學界對此一直存有爭議。據說,他在這本冊子里向年輕軍官承諾,他會牢記自己對他們許下的晉升承諾。有人說,這只是陸軍的一個神話,根本就沒有這種小冊子或名單,也從未有任何文件提過它。
??????? 不過,馬歇爾在提拔軍官問題上,有非常明確的質量標準。對于一個好領導者需要具備何種素質,他有自己的觀點。該觀點深深影響著他對于二戰期間將軍人選的提拔,以及此后數十年里陸軍將領的任用標準。
1920年11月,成為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約翰?潘興(John
Pershing)將軍的副官后不久,他在一封書信中列舉了成功領導者需要具備的七要素 :
1、 “豐富常識”
2、 “鉆研專業”
3、 “身體健壯”
4、 “積極樂觀”
5、 “精力旺盛”
6、 “極其忠誠”
7、 “意志堅定
乍看之下,即使對男童子軍來說,七要素也并不出人意料,但它們值得仔細推敲。吸取了一戰中的教訓,馬歇爾突出強調了活力的重要性,將年紀稍長的軍官果斷排除在提拔名單之外,特別是那些名將,因為他們很少離開安逸的指揮部,和部隊一起深入前線作戰。相反,他更看重那些精力旺盛、愛管閑事的軍官。
從七要素名單上不難看出,馬歇爾看重軍官的品質,遠遠超過此人的智力。他有意識地打造了一個模板,以適應美國的特殊情況。馬歇爾爭辯,安靜的悲觀主義者或許在其他國家的軍隊里能發揮作用,但難以留在美軍里。美國在兩大洋的保護下,總試圖靠“無準備之政策”應戰。按此趨勢,這不可避免地意味著,將領要帶領一支欠缺培訓和裝備很差的部隊消極應戰。馬歇爾于是認定,將領需要“樂觀積極,足智多謀,能夠快速評估形勢,冷靜地作出判斷。此外,他還要擁有豐富的常識,讓他能在行動中避免因迅速決斷和快速行動而犯低級錯誤”。馬歇爾認為,那些看法總是很負面的將領必須盡快撤換。他明顯帶有厭惡情緒地寫道,在更適合的指揮官接替前,讓這些“總愛講喪氣話的人”帶兵打仗,他們的負面情緒會迅速傳染開來,戰斗效率也會降低。
馬歇爾提出的七要素明確了將領選拔的取舍條件。他曾矛盾不已,不知該選擇搏斗者還是沖勁十足的騎兵。他希望將領能打仗,但并不希望此人行事魯莽或因個人行為而令部隊蒙羞。“你有時憑著沖勁能打個大勝仗”,馬歇爾曾表示,“但通常或者說更頻繁發生的是,一旦行動不成功,沖勁過猛會將你暴露出來,從而產生致命的后果。這相當于把所有的事情都押在沖勁上賭運氣。”
馬歇爾對局外人、有個人主義傾向、行為古怪的人以及空想家更加不信任。他喜歡情緒穩定、頭腦冷靜、有能力和有協作精神的團隊合作者。與一戰相比,二戰時期的美軍指揮官是一批全新的將領。二戰期間,尤其是在突破敵人防線并進一步擴大戰果的時候,他們能熟練地協調步兵、炮兵、裝甲兵以及航空隊之間的關系,讓他們共同努力。德國陸軍元帥格爾德?馮?倫德施泰特(Gerd
von Rundstedt)1945年被捕后曾評論稱,“我們無法理解,你們(美軍)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領導層何以差別這么大。如果只是出現了一名卓越的將領,我們也能理解。但現在,我們發現你們所有的將領都很出色,而且素質相當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