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前天深夜又在淘寶上淘得一本舊書,似是絕版的樣子,只是沒有像上次那樣高價,但按初版價來算,翻的倍數(shù)不差于上次的納博科夫自傳。
這次收入囊中的是莫里亞克的《愛的沙漠》集子,里面涵蓋了他大部分的中短篇。最初知曉這位大作家倒不見得是因了他獲得諾貝爾獎。那時遇見的是譯林版的《愛的沙漠》,可惜大學里逃課看閑書錄下的無數(shù)筆記,現(xiàn)在均無處尋覓,不知是夾在專業(yè)書里賣掉了呢,還是收在別的犄角旮旯里堆灰了。但記得了讀后的那份感覺——不那么透徹的看到了人生的側面,卻還是頓悟于語絲語星的璀璨。
這次的版本比當時看的譯林版更早,83年的,1版1次。書到手時相當驚訝,原來它有那么厚,而且那么綿軟。賣家包裝很好,塑料袋外加牛皮紙,保存得也很完整,比家里現(xiàn)有83年的書都來得新嶄,呵呵,大約也是愛書之人,但為何要賣,又是另一個問題與思考了,不在我考慮范疇。書頁黃黃的,雀斑在所難免,捋指翻過有沉郁的書香,上個世紀的書頁特有的香氣,可大多數(shù)人會覺得這是霉腐之氣吧,各取所好。到底是舊書,書頁上有細細鉛筆劃過的勻稱又美觀的下劃線,習慣一如當年的我,小心翼翼,雖然已是自己的書,卻像對待一位不怎么相熟卻又抑制不住巴結之情的大客人。劃痕又輕又細,唯恐力透紙背去傷了背面的文字。這么多年過去了,讀書的習慣早已更改為粗讀略讀,筆是更少握在手里了,讀到實在精妙處,大約也是在公交車里,周圍嘈雜不堪,筆與紙的出現(xiàn)相當不適宜,于是便由小小手機一拇指一拇指地摁將下去,再在某次信息爆滿需大規(guī)模刪除時,將其重新發(fā)掘而謄入QQ空間。于是很懼怕QQ空間的突然消逝,電子的存儲在我來說永遠是沒有安全感的。
可我們的文字又有多少是值得保存的呢?在他人而言,恐怕也只是路過時的匆匆一瞥吧,是聊勝于無的消遣。于是又翻看此版本的譯筆,到底已不能迎合現(xiàn)時的口吻。國外譯著的私藏,艱難也正在于此,譯筆倒成了它的精魂,牽引著讀者的領悟與迎合。
漸漸地就習慣了在網上買書,偌大個中國,介么多層次泛領域的淘寶,網羅了新奇與經典,只要你耐心搜尋合適的賣家還得合適的價格便可擁有心怡的寶貝。這么說似乎將淘寶之用夸大了些,可它卻的確解了解圈于大陸一小隅的我之困頓感。我們一生能擁有的又能有多少呢?悲觀了去想最終無非是塵沙一粒,可即便如此,還苛求自己成為鮮亮而豐富的那一粒。看來,一生的完滿,是萬卷書也成全不了的,但仍要孜孜不倦地細細默默沉靜地讀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