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十九世紀的法國作家,如巴爾扎克和左拉等,其中最欣賞福樓拜。他的寫作風格細膩,飄逸,透著幽默,并且用詞簡潔,擅長用連續的動詞描繪人物和景色,有極強的畫面感。
今天開始第四遍閱讀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看到第一部結束時,倏然想到,小說的女主角愛瑪不就是法國版的潘金蓮嘛。
是的,這兩個女人有極其相似的婚姻。年輕貌美的潘金蓮錯嫁給了賣燒餅的武大郎,而多愁善感的愛瑪則草率的嫁給了其貌不揚的平庸醫生包法利。這兩位漂亮夫人的婚姻都不幸福,但由于作者的描述方式不同,卻給人以完全不同的印象。
與西方小說重視心理活動的特點一樣,福樓拜筆下的愛瑪也是一位多愁善感,耽于幻想,內心渴望浪漫愛情的小女人。她在無法從婚姻生活獲得想要幸福的情況下,選擇了出軌和毀滅。
福樓拜用細膩的手法描述了愛瑪的內心掙扎。她并不是一個膽大妄為的人,在謹守婦道的道德束縛下痛苦的活著。面對奢華生活和情人的誘惑,愛瑪反反復復,不斷的思想斗爭,甚至一度把自己折磨成了神經官能癥。
潘金蓮雖然也是不幸婚姻的受害者,卻被描繪成一個心狠手毒,貪圖性愛的蕩婦。作者沒有對她的心理描述太多,更多反映她的美貌和壓抑的情欲。這顯然會給人帶來不好的印象。
西方小說的好處是人物個性鮮明,很容易在現實社會找到相對應的人物。而中國小說里的人物往往只具有集體特征,個人的內心世界卻是模糊的。
我在想,假如讓福樓拜描寫潘金蓮,又會成為怎樣的一位美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