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鎮
古華
《芙蓉鎮》是中國作家古華的長篇小說作品,是茅盾文學獎第一屆獲獎作品。
小說以湖南與兩廣交界處的小鎮的人物發展為主線,以中國的近代革命發展狀況為背景,講述了靠賣米豆腐發家的芙蓉姐子從貧窮到致富再到被批斗,成為掃大街的犯罪分子,最后平反獲得幸福的故事。
作者用最樸素的語言來表達最真實的歷史,鄉鎮的熱鬧風情,領導人物的自私陰險,人性的矛盾與反抗,“芙蓉女”、“王秋蛇”、“北方大兵”等人物聯系與發展背景以及故事進程環環相扣,反映了當代發展探索路線中的無奈順從與執著反抗。
以下為部分精彩內容抄錄:
1、芙蓉鎮街面不大。十幾家鋪子、幾十戶住家緊緊夾著一條青石板街。鋪子和鋪子是那樣的擠密,以至一家煮狗肉,滿街聞香氣;以至誰家娃兒跌跤碰脫牙、打了碗,街坊鄰里心中都有數;以至妹娃家的私房話,年輕夫婦的打情罵俏,都常常被隔壁鄰居聽了去,傳為一鎮的秘聞趣事,笑料談資。偶爾某戶人家弟兄內訌,夫妻斗毆,整條街道便會騷動起來,人們往來奔走,相告相勸,如同一河受驚的鴨群,半天不得平息。
不是逢圩的日子,街兩邊的住戶還會從各自的閣樓上朝街對面的閣樓搭長竹竿,晾曬一應布物:衣衫褲子,裙子被子。山風吹過,但見通街上空“萬國旗”紛紛揚揚,紅紅綠綠,五花八門。
再加上懸掛在各家瓦檐下的串串紅辣椒,束束金黃色的苞谷種,個個白里泛青的葫蘆瓜,形成兩條顏色富麗的夾街彩帶……人在下邊時,雞在下邊啼,貓狗在下邊梭竄,別有一種風情,另有一番景象。
2、胡玉音不知她的來由,連忙停住碗勺賠笑說:“經理大姐,我做這點小本生意,圩圩都在稅務所上了稅的。鎮上大人娃兒都曉得……”
“營業證!我要驗驗你的營業證!”女經理的手沒有縮回,“若是沒有營業證,就叫我們職工來收你的攤子!”
溫順本分的胡玉音傻了眼:“經理大姐,你行行好,抬抬手,我賣點米豆腐,擺明擺白的,又不是黑市!”
這可把那些等著吃米豆腐的人惹惱了,紛紛站出來幫腔:“她擺她的攤子,你開你的店子,井水不犯河水,她又沒踩著那家的墳地!”“今天日子好,牛槽里伸進馬腦殼來啦!”“女經理,還是去整整你自己的店子吧,三鮮面莫在吃出老鼠屎來就好啦!哈哈哈……”
后來還是糧站主任谷燕山出面,給雙方打了圓場:“算啦算啦,在一個鎮上住著,低頭不見抬頭見,有話到市管會和稅務所去講!”把李國香氣的喲,真想大罵一通資本主義尾巴們!芙蓉鎮廟小妖風大,池淺王八多,窩藏壞人壞事,對她這個外來干部欺生。
3、從小住祠堂他只習慣了“吃活飯”:跑腿,打鑼,掃地;而沒有學會“做死事”:犁田,整土,種五谷。好田好土不會自己長出谷子、麥子來,還得主家下苦力,流黑汗。人不哄地皮,地不哄肚皮。
可是栽秧蒔田面朝泥土背朝天,腰骨都勾斷,挖土整地紅火厲日頭曬脫背脊皮,而且和泥土、土塊打交道,一天到晚嘴巴都閉臭,身上的汗水干了又濕,濕了又干,真是一粒谷子千滴汗啊。
他乏味,受不了這份苦、臟、累。他生成就不是個正經八板的作田佬,而生成是個跑公差吃活水飯的人。
兩三年下來,他田頭里草比禾深,土里藏得下鼠兔。后來他索性算他個毬,門落里的鋤頭、鐮刀都生了銹。他開始偷偷地、暗暗地變賣土改時分得的勝利果實,箱箱柜柜的,都是人民幣。
人民幣雖說是紙印的,嘩嘩響,卻比解放前那叮叮當當的“袁大頭”還頂事呢。他上館子,下酒鋪,從不敢大吃大喝,頗為緊吃慢用,細水長流,卻也吃喝得滿臉泛紅,油光嘴亮,胖胖乎乎的發了體。
有時本鎮上的居民,半月一月都不見他的吊腳樓上空冒一次炊煙,還以為他學了什么道法,得了什么仙術,現成的雞鴨酒席由著他招手即來,擺手則去,連杯盤碗筷都不消動手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