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性:素養的精髓
學生似乎只在某個學科和單元內才顯示出學會了這些知識,一旦出了這些學科和單元,這些知識似乎就很難被激活,懷特海(2016)稱這樣的知識為“惰性知識”。
惰性知識最大的問題是,只要換個新的情境,學生就無法調用,所以不能說一個堆積了大量惰性知識的人具有素養。因此,今天全世界都強調為素養而教,幾乎所有的國家都制定了自己的核心素養或關鍵能力框架。對于素養的含義,人們的理解紛繁復雜。而事實上“素養”就是指能在真實性情境中解決問題,使知識不再具有“惰性”。與素養相關的活動主要是指解決問題。
統觀全世界的核心素養或關鍵能力,雖然它們不盡相同,但都可以劃分為兩大素養群,即專家思維和復雜交往。
括而言之,素養導向體現在課堂轉型上,重點就是要從教授專家結論轉向培養以創新為特征的專家思維。我們發現,惰性知識的產生常常是因為學生記住的僅僅是書本上所寫的專家結論,而沒有通過這種專家結論掌握其背后的專家思維。
因此,基礎教育應當塑造業余的專家,而非強求專業知識。業余的專家能夠自信地、正確地、靈活地理解和運用基礎知識。即使未來不從事相關專業的工作,每一門學科所蘊含的思維方式也會影響人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