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你不優秀,認識誰也沒用
聽起來很殘酷,但很真實
你還記得我們小時候嗎?
你還記得我們小的時候嗎?
如果我們自己有兩個棒棒糖我們會找去有兩個蘋果的人,問問他愿不愿意交換,然后一人一個棒棒糖一個蘋果,兩個人都很開心,現在是你有多一個愛國福,我有多一個和諧福,然后交換一下,都湊齊了五個福,哈哈。
其實早在在原始社會,人們就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換自己所需要的物資,比如一頭羊換一把石斧。
我不是歷史學家,但個人認為人類文明的進步與人類開始進行交換“物品”分不開的,這個物品不一定是具體的東西也可能是信息,比如在原始社會,你告訴我哪里可以采到好的果子,我知道了哪里有干凈的水源也會告訴你。
正是因為有了“物品”的交換,人類才可以彼此分工合作,進而形成了一個社會,社會形成的本質或許就是建立在不同個體之間的持久合作的基礎之上,不同的個體干不同的事,然后通過“物品”來相互交換,進而滿足自己的需求。
朋友是建立在對等交換的基礎之上
有的人,看到這個標題肯定要反駁我了,你先別急,我這里所說的“朋友”是指你真正進入社會后所認識到的大多數朋友,即是你們之前沒有一定的感情基礎,不是從小光著屁股和你一起活著泥巴長大的玩伴,畢竟我們也非常注重感情。
你可以想想,你平常的那些“朋友”是不是和你差不多在同一水平上,有一類人各種社交場合都去參加,急于去建立各種所謂的“人脈”,我想說建立人脈的固然重要,因為“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嘛”,我們中國人樂于常道的一句話,但你的所建立的人脈真的是“有效”的資源嗎?
舉個栗子,你如果遇到了“困境”,你真的會得到你“朋友”的幫助嗎?
我的一個朋友小S他就是個“社交達人”,他絕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去社交的機會,每次聚會時都急著去牛人拍合照,并且還去主動去要各種“牛人”的微信和聯系方式,事后還把拍照曬到朋友圈顯示自己很牛的樣子,光是微信就加了一大堆,上次還和我說他有誰誰的微信,怎么著,怎么著,聽起來很牛的樣子,他自己也是很自我滿足,覺得自己的社會地位都在提升,直到上次他有一次遇到了點小麻煩。
去年,他半夜打電話給我,我還以為怎么了,嚇了我一跳,隔著電話,我都感覺到他渾身上下散發出的酒味(補充一下,他高中就輟學了),用他那含著滄桑無奈的語調告訴我“他終于看清了一個事實,求人不如求己”,我問他怎么了,原來是他上班老遲到,被廠里開除了,然后他去給那些他認識的那些朋友“領導們”求助,卻沒有一個人鳥他,然后給其他地方的朋友老板打電話“找活”,然而他們表示不認識他,并且他們不缺打雜吃閑飯還要發工資的員工,這一下也是傷透了朋友的心,我對他說了幾句安慰的話,勸他好好自己努力,也沒多說什么,因為整個過程,基本上是他一直給我抱怨。
前兩天,他打電話告訴我,語氣中透露著幸福的味道,原來他自己賣起了蔥油餅,由于他做的確實用心,口碑傳的很好,月收入也達到一萬左右,現在也是起早貪黑的拼命掙錢,雖然算不上成功,但起碼是靠自己的努力換回來的,值得一提的是,現在還給他以前工作的廠子送外賣呢,還形成了良好的協作關系,結交到了真正的“朋友”。
什么才是有效的人脈
個人認為有效的人脈不是你認識多少人,而是有多少人相信你,又有多少人愿意在你困難時,不用你開口,也會出手相助,因為你值得他們這么做。
你才是自己最有效的人脈
我一直堅信的一句話是好的朋友不是追求來的,而是你吸引來的,與其去參加各種無效社交,不如把自己打造的“值錢”,坦白的說,沒有人愿意與一無是處的人做朋友,不與你做朋友,不是因為別人功利,而是你們之間沒有一點共同語言。
不成熟的小建議
與其把時間放到到處追逐牛人去建立無效的社會關系,還不如把更多的時間放到自身修煉上,比如打磨自己的創業項目,提升個人能力,認真學習自己的專業知識,培養一項興趣,并努力打造一個特長,讓自己具有不可替代性等等,這樣才會把自己變成一塊有吸引力的磁鐵,資源和人脈也自然會集中到你的身邊。
浩哥有話說
這個世界大家都很忙,沒那么多時間用來關注你不痛不癢的無關所以的吐槽與傷感,如果你真想與更多優秀的人做朋友,混進他們的圈子,請從自己身上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