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是記載事物發揮情意的東西,
它的內容是事物的情意,
形式就是一個個的詞句以及整篇的文字。
內容雖然各不相同,形式上卻有相同的地方:
整篇的文字:章法、段落、結構等法則;
每一句話:句子的構成及彼此結合的方式;
每句中的詞:有各種的方法和習慣。
但是各有一定共同的樣式。
在了解了文字,內容和形式的基本關系后,就是將這些放到具體的國文的學習中,可以這么理解:
國文科是語言文字的學科,除了文法、修辭等部分以外,并無固定的內容。
而國文科的學習工作,不在從內容上去探討深究,倒在從文字的形式上去獲得理解和發表的能力。
夏老在此提到了內容和文法學習時,人們常陷入的困境,就是內容比形式精彩,很容易就偏重內容而忽略形式了。畢竟在形式上思考,是要批判性的剖析。
具體在國文學習中,以上提到的三個方面,字詞段,該如何開展呢?
1)詞:不但要知道它的解釋,還要懂得它的情味。你在讀文字的時候,如果不用這步功夫,那么你不但對于所讀的文字不能十分了解,將來自己寫起文字來也難免要犯用詞不當的毛病。
2)句子:讀文字,聽談話,能夠留心句式,找出若干有限的格式來,不但在理解上可以省卻力氣,而且在發表上也可以得到許多便利。句子不僅要單獨地認識它,還要通過上下文 聯絡了認識。
3)表現的方法:寫一件事情、一件東西或是一種感情,用什么文體來寫,先寫什么,后寫什么,寫得簡單或是寫得詳細,等等,都是表現技巧上的問題。
還有一點被當下很多人忽視的學習方法,即用口來讀。
讀的篇數不必多,材料要精,讀的程度要到能背誦。讀得熟了,才能發現本篇前后的照應,才能和別篇文字做種種的比較。
自我反思:
因為記憶力差,所以總是以此為借口而不背誦,不管是中文還是英文的,都不喜歡。每每只有在大量閱讀,頻繁看到相同的詞語,表達技巧,才能夠大致記住,但是這么一看,顯然效率還是低。在看了幾個中國文學和英語文學大家的書之后,看到他們都在強調誦讀背誦這個學習上不可繞開的點。這也是我自己的舒適區,走出去吧,從現在開始,日日誦讀,從句子到篇章,開始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