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蓮】王海參拆書訓練營03

拆書訓練營03:積極傾聽

  • 書籍:關鍵對話
  • 目標:學習者拆書后,能夠理解非語言信息如何接收和識別

【R片段】? ? 對非語言信息的積極“傾聽”?
非難以正確理解,因為同一個信息(比如微笑或者交叉手臂)可能傳達著完全不同的幾種意思。因此,最好通過下面三個步驟來檢驗你的理解是否正確:
1. 告訴對方你所看到和聽到的、借以得出自己結論的內容。
2. 試探性地告訴對方你對其動作的理解。
3. 問對方你的結論是否正確。
例如:
1.“我問你是否愿意一起去我學習結花邊的課堂,你只是輕輕地說:‘聽起來好像很有意思。’然后就轉移了話題。我覺得你不是真的想去,對嗎?”?
2.“你剛才說喜歡你的職業,可是又皺了皺眉頭。是不是有什么令你不太滿意?”?
3.“你不停地打哈欠,我覺得你是不是想回家了?”
I·拆書家講解引導
一般來說,“傾聽”就是用耳朵聽。但是在現實溝通中,考慮到當時的情景或者彼此的情況,很多關鍵信息人們不會主動說出口。因此為了達到更好的溝通效果,就需要我們學會“傾聽”(識別)對方的非語言信息,比如說一個眼神、一個表情,甚至一個簡單的身體挪動等等。
具體如何去做呢?
1、表達出你觀察、感受到的對方的表現,從而得出你認為的這些行為代表著什么。
2、試探性地說出自己得到的結論。
3、確認自己的判斷是夠符合實際情況。

A1·描述自己的相關經驗。
對非語言信息的積極“傾聽”? 非常難以正確理解,因為同一個信息(比如微笑或者交叉手臂)可能傳達著完全不同的幾種意思。同樣也說明了非語言信息在人際溝通和交流中非常的重要。
我理解的非語言信息主要是肢體語言信息,我做過一個這樣的體驗,當老公和我聊天時,我一會兒擦擦桌子,一會收拾收拾茶幾,一會兒又去廚房洗菜準備做飯,老公跟在我身后,吧啦吧啦的講的非常認真,而我也會給予回應“嗯/哦/是嗎/”等等,不一會兒,當我電話鈴聲響起來準備去接電話的時候,老公著急的追在后面問“你到底有沒有在聽我說什么”我說“有啊”然后又去接電話,老公表示很無奈!電話掛掉之后我問老公這樣的溝通如果打分的話你打幾分?老公說打個屁分,你根本沒有在聽我講什么,我強調說我有在聽,我還特地把他講的事情的復述了一遍,而他也只是翻了翻白眼,很不爽的樣子。我狡黠的笑了笑,我知道他想要的是“積極傾聽”。同樣的我讓老公也試一下,我找他談事情,他耳朵在聽,手里卻在忙,體驗后老公不好意思的笑了,因為,其實這種溝通模式在我們生活中太常見了。
比如說“你吃飯了嗎?”這五個字,你可以感受一下用兩種方式去和對方溝通,一種邊做別的事邊問對方,一種什么也不做看著對方問對方。你可以采訪一下對方被問后的感受,當然你也可以做那個被問的人親自感受一下。總之“積極傾聽”不僅是在商業上、工作中我們需要注意的課題,更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必須要學習的課題
A2·以后我要怎么用
“積極傾聽”體現的不僅僅是一份素養、更是一種人文關懷,同樣的事情,當我們積極的去關注對方時,也許給予的回應仍是簡單的“嗯/哦/是嗎”但對方的體驗卻是被理解,被關注,被重視的!這種感受遠超過事情本身。
“積極傾聽”不僅能有效的提高親密關系的和諧度,在親子關系中也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甚至可以作為專制“熊孩子”的武林秘籍。
打個比方,假設你工作沒做完在家修改方案時,你需要全身心的投入構思,而你的孩子不停的跑過來喊你“媽媽這個怎么了,媽媽那個怎么了,媽媽陪我玩兒...”盡管你覺得你是一個事業家庭兼顧的好媽媽,并且很有耐心的告訴孩子“媽媽在忙等一會兒陪你玩”而熊孩子仍然會一趟一趟的來激發你的洪荒之力!
你要了解孩子并不是非要打擾你工作,而是當他覺察到你對工作的關注度比對他的關注度高的時候,他的安全感會相對較低,雖然你知道你肯定是愛孩子比愛工作要多的多,但他在與你的互動中卻接收不到了,他看到的是你只顧工作不顧他了,所以他會做出一些相應的行為去獲取你的關注,直到你肯抬起頭看著他,而為了獲取這樣一個非語言信息,孩子通常會很努力,他會用各種方法去引起你的注意。而這樣做的結局畫面往往就是一個暴跳如雷的媽媽指責孩子不懂事和一個委屈的孩子無所適從!如果你懂得適時的去給他關注,孩子都是好孩子,親子關系也會輕松愉悅。
如果你懂得“積極傾聽”,解決起來親子關系就比較輕松了,同樣的例子,你可以在孩子第一次來找你時放下你手頭的工作,把孩子抱起來,聽聽他到底想要說什么,給他回應,然后告訴他“媽媽有個工作沒完成,得完成工作才能玩,但是媽媽有個秘密,如果媽媽不被打擾的話認真工作很快半個小時就能完成,如果被打擾的話需要的時間可以要長一點兒,就要晚一會兒才能陪你玩了,媽媽很想趕緊陪你玩兒"一般孩子會趕緊從你懷里蹦出來,甚至還會邊走邊督促你趕緊專心做事。雖然這幾個動作和語言用不了你三分鐘的時間,但是效果卻遠比你奮筆疾書頭也不抬的告訴他“媽媽在忙等一會兒陪你玩”來的更有效果。

我記得關于溝通在一本書上看過這樣一個數據,7 38 55。7代表的是我們說話的內容,他在實際的溝通效果中只占了7%,38代表我們說話時的語氣語調,占了38%。而占比最大的也就是我們說的非語言信息,即肢體語言,占了55%,生活中很少有什么大事,很多時候,我們感到不滿,只是因為沒有得到對方的關注,換句話說就是因為非語言信息沒有匹配到語言信息而導致的不良情緒體驗。無論親子關系還是親密關系或者其它的一些關系,影響溝通效果的往往不是你說了什么,而是你做了什么!所以當與人交流的時候、請你停止手頭的動作,安靜的坐下來,聽對方講一講話,給予對方足夠的關注!當你開始注重你的非語言信息,給予對方的關注越多,你收獲的也就越多!非語言信息也要避免走入暴力溝通,非語言信息也要進行正向的引導,希望你能通過學習“積極傾聽”家庭、事業事事順心!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