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堡包是英語Hamburger的音譯,是現代西式快餐中的主要食物,最早的漢堡包主要由兩片小圓面包夾一塊牛肉肉餅組成,現代漢堡中除夾傳統的牛肉餅外,還在圓面包的第二層中涂以黃油、芥末、番茄醬、沙拉醬等,再夾入番茄片、洋蔥、蔬菜、酸黃瓜等食物,就可以同時吃到主副食。這種食物食用方便、風味可口、營養全面,現在已經成為暢銷世界的方便主食之一。漢堡熱量高,含有大量脂肪,不適合減肥人群或高血壓高血脂人群過量食用。
漢堡的暢銷毋庸置疑,中國美食這么多,那么有哪些是也可以做到食用方便、風味可口、營養全面的呢?
1.包子
這個相信在每個家庭的早餐中都出現過。
包子是一種古老的漢族面食,相傳由三國時期諸葛亮發明(距今1800多年)。包子這個名稱的使用則始于宋代,《燕翼詒謀錄》:“仁宗誕日,賜羣臣包子。”包子后注曰:“即饅頭別名”。饅頭之有餡者,北人謂之包子(意思就是說饅頭沒有餡兒,包子有餡兒)。包子一般是用面粉發酵做成的,大小依據餡心的大小有所不同,最小的可以稱作小籠包,其他依次為中包、大包。常用餡心為豬肉、羊肉、牛肉、粉條、香菇、豆沙、芹菜、包菜、韭菜、豆腐、木耳、干菜肉、蛋黃、芝麻等,出名的有揚州富春包子、天津狗不理包子、開封小籠包、開封灌湯包、商丘永城薛湖牛肉水煎包、廣東叉燒包、杭州小籠包,上海灌湯包、山東王老土大包等等。
經過發酵的包子、饅頭有利于消化吸收,這是因為酵母中的酶能促進營養物質的分解。因此,身體消瘦的人、兒童和老年人等消化功能較弱的人,更適合吃這類食物。同樣,早餐最好吃面包等發酵面食,因為其中的能量會很快釋放出來,讓人整個上午都干勁充足;但對于要減肥的人來說,晚餐最好少吃饅頭,以免發胖。
2.肉夾饃
肉夾饃是古漢語“肉夾于饃”的簡稱,中國陜西省漢族特色食物之一。
肉夾饃,實際是兩種食物的絕妙組合:臘汁肉,白吉饃。肉夾饃合臘汁肉、白吉饃為一體,互為烘托,將各自滋味發揮到極致。饃香肉酥,肥而不膩,回味無窮。臘汁肉歷史悠久,聞名中國,配上白吉饃,有著中式漢堡的美譽,揚名中外,深受人們喜愛。臘汁肉夾饃由三十多種調料精心配制而成,由于選料精細,火功到家,加上使用陳年老湯,因此所制的臘汁肉與眾不同,具有色澤紅潤,氣味芬芳,肉質軟糯,糜而不爛,濃郁醇香,獨特風味。
2016年1月,肉夾饃入選陜西省第5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3.煎餅果子
大學校門外總有那么幾個攤是賣煎餅果子的。
煎餅果子是中國北方著名小吃。天津人把其作為早點,東北地區也稱之為雞蛋餅,現在南方地區也流傳甚廣。
由綠豆面薄餅,雞蛋,還有馃子(油條)或者薄脆的“馃篦兒”組成,配以面醬,蔥末,辣椒醬(可選)作為佐料。
煎餅可以用麥、豆、高粱、玉米等多種谷物制作,含有谷物本身的各種營養,食用方便,是人體補充能量的基礎食物,再卷入各種蔬菜、雞蛋、肉等配料,營養豐富,深受人們所喜愛。煎餅多以粗糧制成,常吃煎餅可以促進腸胃蠕動,有益腸胃健康;其次煎餅筋道耐嚼,常吃煎餅有益牙齒健康。
4.手抓餅
手抓餅原名蔥抓餅,2004年在臺灣夜市被發現并于2005年正式從臺灣引進至內地。新鮮出爐后的手抓餅,千層百疊,層如薄紙,用手抓之,面絲千連,其外層金黃酥脆,內層柔軟白嫩,一股蔥油與面筋的香味撲鼻而來,讓每個人來不及等待,抓起就吃。至今一直風靡全國,可搭配雞蛋、豬肉叉燒、牛肉餅、糧心香腸、藤椒雞排、培根、蔬菜等輔料,也可搭配醬爆汁、孜然香辣醬、番茄沙司、麻辣汁、甜辣醬、甜味沙拉醬等醬料,香酥可口,老少皆宜。
能緩解更年期綜合癥;患有腳氣病、末梢神經炎者宜食小麥面粉;體虛自汗盜汗多汗者,宜食浮小麥;且面食易消化,助于杜絕腸胃疾病。
5.雞蛋灌餅
雞蛋灌餅是源于河南信陽的漢族傳統名點。深受當地居民喜愛。把雞蛋液灌進烙至半熟的餅內,繼續煎烙后烤制而成。餅皮酥脆蛋鮮香。雞蛋灌餅也算一種早餐,有蛋有面有青菜有營養又方便很受大家歡迎。是河北,山東,山西地區的風味食品之一。
6.沙縣小吃
被稱為漢民族傳統飲食的“活化石”的沙縣小吃,屬源遠流長的中原黃河流域飲食文化傳統的一個分支,它既有福州、閩南一帶的飲食特點,又有汀州一帶山區客家飲食文化風格。因此具有濃厚中華特色的沙縣小吃又分為兩大流派,即口味清鮮淡甜、 制作精細的城關小吃流派,代表品種有扁肉(面食)、燒麥、肉包等,獨具特色;口味咸辣酸、制作粗放的夏茂小吃流派,以夏茂鎮為代表,原料以米、薯、芋為主,如米凍、喜粿、米凍皮(粳秈面)、牛系列等。
7.驢肉火燒
驢肉火燒是一種華北地區極為流行的漢族小吃,分為河間驢肉火燒和保定驢肉火燒兩個流派。廣泛流傳于冀中平原,后發展為南北兩派。鹵好的驢肉伴著老湯汁加入酥脆的火燒里面,作為河北省餐飲文化中心的保定,是中國第九大菜系——冀菜系的發源地,而處于這一河北餐飲中心的驢肉火燒經過勤勞的河北人民多少代人不斷地發展和推廣,終于使驢肉火燒聞名大江南北。在華北地區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驢肉火燒的店鋪,完全融入了當地居民的生活之中。河北河間也有類似名稱食物,不過做法和味道卻大不相同。據《史書記載》驢肉火燒源于明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河北保定,現在遍布燕趙大地。
驢肉先以大火后以溫火燉,配以近20種調料,烹煮時間長,熟度透徹,色澤紅潤,肉香而不柴,香味綿長,酥軟適口。據醫書載:驢肉補血、補氣、補虛,阿膠滋陰補血、補肺潤燥。可見驢肉不僅味道鮮美,還有保健功能。近代醫學研究,驢肉是低脂肪、高蛋白食品,且鈣、磷、鐵含量也較高。驢肉火燒在北京、天津和河北餐飲市場享有盛名。
8.韭菜盒子
韭菜盒子是中國北方地區陜西、山西等地非常流行的漢族小吃,在有些地區也是節日食品。一般選春季頭刀韭菜和雞蛋為主要原料加工制作而成的食品,適宜于春季食用。
9.鍋盔涼粉
四川鍋盔涼粉簡稱涼粉鍋盔,鍋盔在四川省各市州很常見的一種漢族傳統小吃,但是鍋盔種類在四川分三種:白面鍋盔、軍屯鍋盔、三匯鍋盔,涼粉鍋盔就是三匯鍋盔包入黃荊涼粉制作而成的。三匯鍋盔分為三類:牛肉鍋盔、鹽鍋盔、糖鍋盔。前兩種可以用來制作涼粉鍋盔,用鹽鍋盔包的涼粉鍋盔的價格經歷了:1元、1.2元、3元、4.5元一直到現在的5元,牛肉鍋盔包的涼粉鍋盔價格還要高一點。涼粉鍋盔是由北方的面餅轉換而成,涼粉鍋盔是四川省南充的地方特色小吃。
歡迎提名補充~
已添加鍋盔涼粉
ps.沒有寫蘭州拉面,純粹是因為拉面不太好打包,邊走邊吃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