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里有位小伙伴問了一個很接地氣的問題:一年年過去了,兩手空空,很想知道,學什么技術好?
工作后有些人會有這樣一種迷茫:一年時間匆匆忙忙,錢也沒有賺到,也感覺到什么事都沒有做成。
該學點什么技術?該做點什么事?其實這個問題并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該做的事,該學的知識,只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選擇,不要祈求別人給出答案!
這是首先要明白的!
其次,不管選擇去做什么事,都要重視積累的價值!
年初沒有計劃,每月沒有定期的檢查跟進以及總結,到年底毫無收獲,一年年地就這樣老去!
如果你是這樣子的狀態,我想很有必要去觀察一下自己的時間都用在了哪里!
學會安排時間,可以先從一天的計劃開始,到一周的計劃,到一個月的計劃,到三個月的計劃,是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不是,這一年我該做些什么事,所有的事情都是這樣一個積累的過程。
當你有一天突然意識到時間比錢更珍貴時候,我想那時候的你也就不那么迷茫,更多的是會思考如何把手頭的工作做好!因為儲備時間比儲備錢更有價值,錢少了后續還可以補上,但是時間沒了就什么也沒了。
以前看到一個段子,大致意思是薪酬與時間計算單位來算,按照天來計薪酬的最低,按照年薪來及薪酬最高。
現在看來,盡管在調侃,但是真的是在反映事實。按照天計工資的可替代性是最強的,而按照年度來計薪酬的人則在項目中起關鍵作用。為什么會這樣子?因為大項目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完成的,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為之不斷付出,更是一個長期積累做事的過程!
所以,在選擇自己要做什么事情的時候,建議去從一些可以積累的事情做起,然后把時間花費在這些事情上,而不是到頭來兩手空空!
知乎采銅老師,提出「可實現的成功學」, 從兩個不同的維度來看,一是該事件將給我帶來的收益大小(認知、情感、物質、身體方面的收益皆可計入),即「收益值」;二是該收益隨時間衰減的速度,我稱為「收益半衰期」,半衰期長的事件,對我們的影響會持續地較久較長。
所謂成功的人生,就是這樣把無數個或大或小的收益累加起來的結果。
更重要的是盡量少做或不做「短收益半衰期」的事情。
如此看來,不斷地積累是多么重要!把一年的時間投資在有價值的事情上,做正確的事,正確地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