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晚下班時,我腳踩一雙恨天高的尖頭皮鞋,雙腳忍受著被它磨傷的生疼,艱難的走在還在整修的凌亂街道上,真真是苦不堪言。
興許是許久不穿恨天高了,哇靠!一不小心,差點崴著我的腳。我在心里將自己鄙視了一番。
腳上這雙鞋是我去年對它一見鐘情時,花了些鈔票買回家的,在我這里還算價格不菲。
當時一眼瞧見它時,很是心動。它款式新潮,比較百搭。
我在腳上試穿好,站在鏡子前照了照,的確瘦腳,人也顯得高挑了些。用兩個字形容它:漂亮!
基于它漂亮的原因,我在當時已覺著夾腳磨腳的情況下,為自己的購買欲找了個非常好的理由:新鞋嘛,是這樣的,穿一穿就好啦!
于是它便成了我鞋子中的一員。
(2)
第一次穿它時,只半天時間,它成功把我的腳磨出兩個大水泡,并且尖頭的地方夾得腳趾疼痛無比。
好吧,新鞋嘛,正常,總得磨合。于是脫下來,搽拭干凈,小心翼翼的存放起來。
而后每次翻出來穿上時,結果都是一樣,次次受傷。仔細算了算,穿它還沒有十次吧。
對它也是由愛轉恨,不敢再穿,便將它放進鞋柜,時不時還得拿出來打理一番,看著它心里只有兩字:后悔。
這哪里是給自己買了雙漂亮鞋子,簡直就像是找回一個“姑奶奶”,還得小心伺候著。
這下,我陷入了兩難的境地:想穿,腳疼,受不了;想扔,太貴,舍不得。
(3)
昨兒個,又翻出它來穿上。這一天,腳那個酸爽啊,走一下歇一會兒,站一下坐一會兒,一坐下就想趕快甩掉它。
好不容易熬到下班時分,踩著它搖搖晃晃走到小區門口,徹底忍無可忍了。想到它帶給我的種種痛苦,立在垃圾桶旁,毫不猶豫的脫下它,“砰”地一聲,把它扔進了垃圾桶里,算是徹底擺脫了。
然后不管旁人詫異的眼光,光著腳,頭也不回的離去。
光腳踩在地面行走,倒是感覺無比舒坦了,每一步都走得非常自然。終于讓我這辛苦了一天的雙腳能夠徹底放松下來。
想到被我扔掉的鞋子,我居然一點兒也沒有感到后悔,反而像是扔掉了累贅一般的長舒了一口氣。
再想到當初因著它漂亮的購買,后來的忍痛穿著和因著價格的不舍扔掉,我好好的自嘲了一番,只想送自己兩個字:傻子!
(4)
我們生活中有許多這樣的事情發生。不管是鞋子,衣服,還是其他物品,只因一時喜歡而購買,卻沒有過多的去思考它的實用性。
而后導致,買回的物品往往被自己束之高閣。想用不知道怎樣好用,想扔又覺得也許以后會有用,還有價格方面的原因,舍不得扔掉。
最后,我們生活當中,身邊的那些看似美好,又實則毫無用處的物品越來越多,因為舍不得,好可惜,怎么也丟不掉。每每翻出它們還得后悔糾結一番。
其實仔細思考一下,既然這些東西對自己毫無用處,還會影響心情,干嘛不痛快舍棄,丟掉它們呢!
拿出那些讓自己費神的物品,一件件重新審度,思考它們是不是當下需要的,適合自己的,讓自己感覺舒適的。只要它不符合需要,適合和舒適,那它就是多余的,占用自己空間和心靈的物品。
(5)
生活當中,我們自己才是主角,而不是附屬于我們的那些物品,應該關注的是我們自己的感受,而非過多的關注物品。
首先斷掉自己對那些無用物品的幻想,不要想著總有一天會有用,當下都沒用的東西,能指望以后某一天它會突然變得有用嗎?
就像那雙被我扔掉的漂亮鞋子,以前總想著以后不會磨腳夾腳,可是結果從來不曾改變分毫。
這樣的鞋子于我就是無用的物品。當我斷掉對它的幻想,就真正感到了它的無用,我根本不需要它,它根本不實用,根本不適合我。
是無用的物品,那它們于我們都是多余的廢物。既然是廢物,那還有何理由不丟棄,舍不得呢?所以,果斷舍棄吧!
其實,無論是我們生活中堆積的廢物,還是那些影響我們的不良情緒,對我們而言都是不需要的,不實用的,不適合的。而這些,卻成為了讓我們糾結痛苦的思想包袱。
如果讓它們繼續堆積在我們生活的空間里,我們的心里,只會加深我們的苦惱,讓自己越來越疲憊。
(6)
當我們開始學習斷舍離時,生活當中那些對我們無用的廢物會慢慢減少,它們帶給我們的糾結痛苦和煩惱也會隨之減少。
我們的生活環境會變得清爽,也會由此改善自己的心靈環境,從內到外徹底煥然一新。
我們在執行斷舍離的過程當中,會發現生活當中對我們來說需要,實用,適合的物品將會慢慢增多,在我們心里愉快的情緒也將會隨之越來越多。
在斷舍離的過程中,我們也學習到購買物品時重要和首要考慮的是自己是否真正需要?是否對自己來講是實用的?是否是適合自己的?這樣就算是有新的物品走進我們的生活,無用的廢物也會少之又少。
在斷舍離中我們收獲到的是滿足,愉悅與自在輕松。我們生活的宗旨不就是要讓自己過的輕松愉快嗎?
若我們從斷舍離中學到了教訓,思考到了改變,那我們又何必再耿耿于懷,不肯放手呢?
讓我們就從身邊的物品開始,到自己的內心,行動起來,認真的斷舍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