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出校門的時候,叔叔曾對剛剛好說,先就業再擇業,先解決有沒有的問題。
上班一年后干了幾十年同是hr的同事說,一個女孩子,不管想找什么樣的男朋友,至少先找一個。
這兩種勸告是不是異曲同工?你也這么想嗎?你知道自己想找什么樣的工作什么樣的愛人嗎?
一、找什么樣的?
也許,看到這兩種相似的勸告,你會想起紅遍各界的那句“先完成一個小目標,比如先賺他一個億。”
可是似乎又是不同的,我們可以先找一份工作,解決溫飽的問題,這也是對一份工作最低層次的要求。
而無論如何先找一個男朋友,如此的需求,大抵有一個最低標準,像hr所說的職位閾限原則,即指每一個職位對任職者都有最起碼的素質要求,這種要求稱為職位閾限。
就像有人問你想找一個什么樣的工作一樣?也會有人問你想找一個什么樣的愛人?
基于“姑且”“暫時”“先”的那些選擇,多少是會不甘心,久了便開始“得過且過”或者“混日子”,“生出二心”,待到“良緣”出現,果斷“了結”。
期望理論告訴我們,人們會從事自己認為有吸引力(產生可喜的結果)的工作和有成就的工作。同樣,人們也更愿意選擇與自己相愛,會產生幸福感的那個人在一起。
擁有一份錢多、活少、離家近的工作,是絕大多數人的希望。高富帥、白富美也是絕大多數人對另一半的希求。
每個人都喜歡和自己愛的那個人在一起,就像每個人都愿意做自己喜歡做、想做的工作。
一份喜歡的工作,會讓你“傾心”,不用任何人督促,你也會努力去做好。正如我們愛一個人,不用任何人去教要怎樣為ta付出真心和時間一樣。
二、怎么找?
找愛人,即使走出校門,倘若是自己去找,論方式有邂逅的,有不打不相愛的,有日久生情的,論途徑則有現實的,有虛擬的(網絡),論來源有陌生人有舊相識,而舊相識包括老朋友、老同學等等。總之,每個人各有神通。
同樣,找工作,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找法,畢業生大抵通過招聘網站(虛擬)、校園招聘會(現實的)等等,高級技術、管理人才有獵頭公司,作為“混過”幾年職場的還有老東家推薦。是不是很像?
兩者都有一個共同的途徑-中介,找愛人有婚介所,找工作有職介所,找愛人有《非誠勿擾》,找工作有《職來職往》。
只是不管怎么找,不管是愛人還是工作,都愿你找到的是“心之所向”,愿傾心付出,真心守候,亦得收獲。
一份喜歡的工作,一個真心相待的愛人,不僅讓你愿意去努力,也能收獲內心的安定和幸福感。
三、關于“騎驢找馬”
大學畢業,走出校門,家中長輩說,女孩子嘛,找工作,掙多掙少沒關系,穩定就好。可是當你穩定了,看見和你一樣青春的朋友同學,笑得燦爛,過得明媚,你大抵是會失落的。于是,因為年輕,總是放不下那種在風里飛揚的熱情。
當你想換一份工作,也許身邊的人都會勸你要“騎驢找馬”,的確這是很保險,可是作為一般人員去面試,有幾個hr會錄用一個未辦理離職手續的全日制員工。
即便因為地域關系,不辦離職手續,新公司也愿意接受,倘若有一天新公司要為你交養老保險,一樣是要辦轉移的。當然,倘若不在乎什么保險不保險的,就另當別論了。
即便作為高級人才被獵頭所獵,中意你的公司也是在你與上家公司解除勞動關系之后才會去錄用你。不然,新公司的hr,讓你提供與上一家公司《解除勞動關系證明》做什么。
而愛情或者婚姻里的“騎驢找馬”,自是不道德的,倘若,愛情里這樣叫“劈腿”,婚姻里這樣叫“出軌”,聽起來都帶著些不悅、排斥和眾人嫌的感覺。
愛一個人,以自由之身去放肆地大膽地張揚地去愛ta,多動人,又有誰能說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