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基他老人家說過:讀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作為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好青年,我也是非常熱愛讀書的。
現在電子書的興起,不僅滿足了讀者隨時閱讀的需求,而且體積小,便于攜帶,價格便宜等特點也備受大批讀者熱衷。但是電子書相比紙質書,也有一些缺點:比如不易標記,打破了傳統的閱讀體驗,對眼睛不好……
那么,如何在電子書閱讀中學到知識呢?
首先,養成電子書優質閱讀的習慣。可能看到這里的你,是有些無語的,吐槽這不是廢話么?我說的習慣,不是說看一本懸疑小說或者穿越言情小說那樣的追劇情,而是在閱讀中思考并主動吸收知識的習慣。中學大學時代,我們閱讀的電子書都是一些免費的,并且多半是小說,養成了走馬觀花的閱讀習慣,這樣的閱讀習慣不適合專業性書籍的閱讀。
然后,閱讀過程中記錄一些重要的句子或者標題。在閱讀過程中,肯定有很多讓你眼前一亮的句子或者觀點,如果軟件沒有標記功能,可以自己記下來,長久積累下來,也是不錯的儲備了。這種帶著任務閱讀的方式,可以一定程度上我們走神的壞習慣。
最后,整理知識框架,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儲備。當我讀完一本書,這不能算做結束,應該保持一定的知識輸出,整理框架能讓你站在宏觀角度去思考問題,加深對此書的理解能力。保持知識輸出的習慣,不但能夠加深對內容的理解,而且能夠暴露自己的不足,也能夠更好的保持謙虛的態度對待前輩。
我們該如何選閱讀呢?
站在一個謙卑學習者的角度,我請教了幾個電子書閱讀的深度愛好者,這里分享一下他的經驗:
第一遍,快速瀏覽,抓住中心思想。這是篩選出優劣書籍的第一步,好的內容會吸引讀者,觀點明確,能夠給予讀者警醒或者共鳴。拿我看的《不一樣的平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商業模式創新》,雖說這本書不怎么火熱,但是很多章節和語句會給我一些啟發。比如書中寫道垂直細分的產品如何做好運營,列舉了八點,并且在閱讀中非常享受這個過程。
第二遍,根據自己理解整理導圖,摘錄好的內容。整理過程中,應清晰表現每一章的知識脈絡,言簡意賅的表達知識框架;摘錄過程中,吸收精華內容,最好能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這種方式更加便于理解;對于作者觀點進行思考,并記錄筆記。
復盤總結過程是最重要的,如果精力有限,可以輸出類似讀后感的文章。
通過小范圍的調查,我發現很多人是不看好電子書的,吐槽了一些電子書的缺陷。我本人是保持中立態度,因為紙質書價格貴,占空間,但是閱讀體驗比較傳統;而電子書價格便宜,占空間小,但是閱讀體驗差一些。市面上的閱讀app層出不窮,例如當當讀書,QQ閱讀,咪咕閱讀,微信讀書,福昕閱讀器等。
當當讀書是當當網旗下的閱讀類app,前幾年比較火,這款app的亮點在于導讀和社區這兩欄,導讀一欄激發了讀者購買的欲望,社區有效的保證了在線時長。其中也有簽到、讀書活動這類的運營策略保持用戶留存,個人感覺不錯。
QQ閱讀和咪咕閱讀這兩款app我并沒有深入體驗,并不展開個人愚鈍的看法。
最近倒是迷上了微信閱讀,第一沒廣告,用戶體驗很好;第二,根據時長贈送書幣,保證了用戶的在線時長;第三點,相互關注,好友排名,激發了用戶爭強好勝的心理。僅僅試用一小時,我就決定付費購買書籍,因為好的產品值得去付費。
福昕閱讀器是不算是一個大眾app,主要滿足特殊格式的文檔閱讀,體驗不太好,但是文檔本身一般是免費獲取的影印版。如果不太注重體驗的話,這款閱讀器也可以滿足你。
總結一下,最想說的是,無論是電子書還是紙質書閱讀,都是通過文字內容補充自己的知識,只要堅持閱讀,堅持思考,必然有很大收獲,夢想實現也是源于堅持。
(感謝master,mr 薪,鄭先生關于電子書閱讀方面幫助,讓我有思路完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