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廷貴老師2016/7/20張權2018/11/29
師父應該具備怎樣的心態和胸襟?
師父與徒弟之間不僅是知識的傳授,還有衣缽之傳承,亦有親情友誼之有余。孔子去世,眾弟子云集共墓前守喪年,子貢結廬守墓六年。
孫悟空被師父趕下山時,那份悲凄凄的心痛。師父菩提祖師對他說永遠不要回來,永遠不要跟別人說我是你師父。菩提祖師何許人也?有詩為證:
大絕金仙沒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
不生不滅三三行,全氣全神萬萬慈。
空寂自然隨變化,真如本性任為之;
與天同壽莊嚴體,歷劫明心弟子師。
對此詩,我有感觸的是:
1.沒垢姿、妙相:師父應該有端莊、安祥、圣潔之身相。
2.三三行: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三三不斷。
3.全氣、全神:人有圓滿的精、氣、神。
4.空寂自然隨變化,真如本性任為之。古人講:“人有四大多管閑事:扶爛泥、雕朽木、翻咸魚、燙死豬。”故鄭板橋說:“多讀古書開眼界,少管閑事養精神。”師父要劃清“自我選界”不做徒弟的生活的上帝,放下、放手、放心,任為之。
5.與天同壽莊嚴體,歷劫明心弟子師。適合自己的生存方式,未必適合弟子,讓弟子去歷煉吧:在歷經劫難中明心見性。
師父的大道即為:空寂自然、真如本性。
張權
師父與徒弟之間的關系
1.知識的傳授
理論基礎
實際操作
認知高度
2.衣缽之傳承
承載之物品
身行之規范
思想之境界
3.親情友誼之有余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亦師亦友,學習交流之樂趣。
作為獨立的兩個人,互相欣賞之尊重。
對菩提祖師此詩,我有感觸的是:
1.沒垢姿、妙相:自律。嚴于律己,寬以待人。
2.三三行:持續學習,構建系統。
3.全氣、全神:修氣質,養精神。
4.空寂自然隨變化,真如本性任為之。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好徒弟不是管出來的,放下,讓他自然生長,堵不如疏。
5.與天同壽莊嚴體,歷劫明心弟子師。學我者生,似我者亡。在劫難中學習、成長,走出適合自己的路。成為自己。
師父的大道即為:自然、本性。
成為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