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節(jié)課開始,重點來了。大家拿好筆和本子。這次我把常見的,常用的攝影專有名詞,力求用最簡單、最直白的方式把復雜的攝影理論給大家講明白,講透徹。
這里不分手機攝影還是相機攝影。因為專有名詞之間是互通的。手機上一些專有名詞適用范圍有一定特殊性,這會在課程里做特殊說明。
1、主題,主體
一、就好比寫文章一樣,文章無論是用什么方法,什么技巧去寫,無論寫什么素材,小說還是散文,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告訴讀者你要表達什么?簡而言之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的中心思想是用有抽象的文字來表達的,而照片的中心思想是用形象的畫面來表達的。
照片的主題是用影像的形式給人講明白一個什么情緒,什么事情? 是溫馨的、浪漫的、悲慘的、美麗的、感人的、裝X的;抑或者偉大的,弱小的、神圣的……
例如下面這張照片,第一眼就感覺到了深深的孤獨,這就是主題,對嗎?
一句話總結:主題就是照片的中心思想
二、主體是照片中重點突出的部分。一張照片中元素很多,通過拍照把現(xiàn)實中的元素在畫面中重新排列組合,突出重點的元素,做到?jīng)芪挤置?,主次有別。
一句話總結:主體就是畫面的點睛之筆
這張圖片主體是人還是貓呢?很明顯是貓帶給我們的樂趣。
雖然照片中有人,但顯然人是襯托作用,貓才是主體。也就是說這張照片有突出的主體貌才讓照片有看點。加上鮮明的主題,整個照片讓我們印象十分深刻。
2、像素相關:像素、分辨率、像素密度
一、像素
小時候我們打開黑白電視,調(diào)到一個沒有節(jié)目的頻道,會看到屏幕上黑白相間的小方格子,呲啦呲啦地響。這些方形的格子就是像素。我們經(jīng)常說的800萬、1200萬,就是由這800萬或者1200萬個方形格子組成的。
一句話總結:像素就是一個又一個的方形格子
黑白電視時代,每個方格子是由黑白灰根據(jù)不同的比例,亮度組合起來的;而在彩色的當代,屏幕中每個方格子是由RGB三種色彩根據(jù)色相、亮度、飽和度組成成千上萬的顏色。
二、分辨率
每個方格子大小尺寸是不一樣。所以就有了分辨率的概念。
分辨率,有的地方稱之為解析度。是指屏幕顯示的精密程度。
顯示的越精密,畫面越細膩,屏幕內(nèi)顯示的畫面信息越豐富。
一句話總結:分辨率是指顯示器能顯示多少像素,或者屏幕上像素的個數(shù)量。
我們常見的智能手機分辨率是1920X1080,意思是水平線上的像素是1920個,垂直線上像素是1080個,總共可以顯示1920X1080=2,073,600個像素。
同樣尺寸的情況下,分辨率越高,畫面顯示越細膩,清晰。1334X750肯定沒有1920X1080清晰。同樣的圖片,一般手機上分辨率高于ipad,ipad上高于電腦。
現(xiàn)在索尼手機已經(jīng)達到了驚人的4K級別,以后手機8K,16K會成為家常便飯。
三、像素密度
大家要記住,圖片大小和圖片的像素是沒有關系的。
圖片的大小只取決于你把圖片以什么形式去展示。
舉個例子,你用14英寸的顯示屏顯示一張照片,照片就是14英寸大小,你打印出8英寸照片,照片就是8英寸,假如你把照片打印成繞地球一圈,照片的尺寸就是繞地球一圈的尺寸。
同樣一張800萬像素的照片,放在14英寸的顯示器上肯定沒有放在8英寸的屏幕上清晰。
說到清晰度這里就要說像素密度了,我們繼續(xù)......
像素密度全稱是Pixel per inch,簡稱PPI,意思是每英寸像素數(shù)量。字面意思就是每英寸上可以顯示多少素,每英寸顯示的像素越多,像素密度越大,體現(xiàn)出的數(shù)值越大,照片就越清晰。
在顯示器上,人眼目前能分辨出最高的像素密度是300PPI,有沒有發(fā)現(xiàn),蘋果的每次更新?lián)Q代,硬件升級幅度很小,甚至有的硬件壓根不升級,夠用就行。就比如,從6sp到8sp一直都是1920X1080,像素密度為401ppi的屏幕,蘋果會認為超過300ppi就可以了,人眼已經(jīng)很難區(qū)分差距了,再使勁往上升級沒意義。
一句話總結:像素密度就是每英寸顯示多少像素
3、光線的組成(色相、飽和度、明度)
攝影是用光的藝術,光線是由色彩組成的。色彩影響我們的情緒,影響我們的心情和心理感受。光是由三原色組成的
一、色相
我們小時候的一句順口溜:赤橙黃綠青藍紫,這就是色相,
色相就是色彩的相貌。
實際上大自然中色彩的顏色肯定不止赤橙黃綠青藍紫這幾種。光一般都由三種顏色調(diào)和成千變?nèi)f化的色彩,這就是RGB,漢語直譯紅綠藍,有了RGB三原色就可以調(diào)和成大自然中你要的任何色彩。
這是我們常見的顏色色環(huán)分布,
每一個相鄰的顏色叫做相近色,對角線的顏色叫做補色。
二、飽和度
飽和度就是色彩的純度有多少,純度越高,飽和度越高;純度越低,飽和度越低。
飽和度高的照片,色彩鮮艷,看起來比較扎眼,飽和度低的照片色彩清淡,看起來平靜。
關于飽和度給新手的建議是初期先把照片飽和度調(diào)高,對色彩敏感了,后期再把照片飽和度降低,然后對色彩就會有感覺,就能駕馭的游刃有余。
因為飽和度調(diào)高了,照片帶來的變化是非常大的,效果一目了然,也會給自己修片增加信心。
一句話總結:飽和度就是色彩的鮮艷程度。
三、明度
這個很容易解釋,就是色彩的明亮程度。
高明度和低明度跟飽和度高低給人的心里感受一樣,都是不同的。
每種色彩的明度是不一樣的,在純度100%的時候,黃色明度最高,紫色最低。
一張照片曝光通常是由相機中三個因素影響:光圈、快門、感光度。三個要素都是影響照片曝光的要素,之間是此消彼長的關系,被稱為曝光三角。
4、光圈
光圈用F表示,例如,手機常見的光圈是F1.0,F1.02,F(xiàn)1.4,F1.6這就表示的是光圈。需要說明的是手機光圈一般是固定的,相機有固定有可變光圈,兩者光圈的構造也很不同,由于手機體積小,沒有相機光圈那么復雜的構造。
我們把光圈比作人的眼睛,光圈越大,就相當于人的眼睛睜得越大,進光量越多,看的就越清楚,反之亦然。光圈調(diào)小就好比人眼縮小,調(diào)大就好比人眼睜大。我們眼睛遇到強光會自然而然縮小瞳孔,光線暗會放大瞳孔,光圈大小調(diào)整也是一樣的,隨光線來調(diào)整。
一句話總結形容:光圈好比瞳孔的張合來適應光線變化,達到完美曝光。
光圈比較奇葩的是數(shù)值越大,光圈越小,數(shù)值越小,光圈越大。這是反著來的。就比如F2>F2.8>F4
光圈有什么作用?
影響進光量。大光圈就好比睜大了眼睛,肯定進光量大,照片越明亮。
影響景深,解釋半天景深沒意義,不懂景深?暫且理解為虛實范圍,沒什么大礙。
就像這盤肉,光圈越大,背景虛化的越厲害,肉更能突出,畫面也更唯美。
這里有個口訣:大光圈小景深,小光圈大景深。不理解?再換一個版本,大光圈背景虛化強,小光圈背景虛化弱。
5、快門
快門是一般用于時間區(qū)分的,分為快門和慢門。
快門跟光圈是一樣的,時間越長,進光量越大,照片越清楚,,反之亦然。
快門的單位是秒,手機上快門的范圍一般是從1/4000秒到32秒之間。其中1/250到1/500被稱為手持拍照安全快門,也就是手持拍照照片不會糊掉。
大部分時候我們用的是較快的快門來凝固瞬間,借助專業(yè)模式或者攝影配件可以實現(xiàn)慢門效果,比如拉絲形狀的流水,車水馬龍的軌跡。
高速快門定格瞬間,
慢速快門記錄運動軌跡,
蘋果手機不能手動調(diào)節(jié)快門時間,只能借助第三方app ,華為手機有B門模式,就是說,我想讓快門什么時候結束工作就什么時候結束。
一句話總結:快門是表示拍攝時間長還是時間短的衡量標準。
6、感光度
一句話概括,感光度就是對光的敏感程度。
感光度用ISO表示,數(shù)值越大,表示感光度越高。我們通常用高感,低感來形容感光度高低。低于100的被稱為低感,200以上是高感。
感光度常用的數(shù)值:ISO50、 ISO100 、ISO 200、ISO400、ISO800、ISO1600、ISO3200,以兩倍的數(shù)值變化。
高感和低感使用起來特別微妙。
一般我們會選擇較低的感光度,不會選擇太高的感光度,高感是絕對禁區(qū),感光度過高,畫面噪點就越多,影響畫面畫質。
如果用在手機上,手動模式下拍攝,不懂的運用感光度,初期可以將感光度設置為自動即可,只調(diào)整快門時間就可以。
最后用一個公式可以表示一下三者關系:
曝光=光圈x快門x感光度
當曝光不變的情況下,這三個要素間有任何一個變化,其他兩個要素都要改變,以保證曝光值不變,例如,感光度不變。快門變慢了,那么進光量就多了,就需要小光圈來減少進光量,這樣才能保證曝光值不變。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曝光三角,對于手機和相機拍攝都是一樣的。
7、色溫
色溫就是光線在不同光線環(huán)境下呈現(xiàn)的顏色。
色溫讓我們知道色彩是有溫度的,色溫給人的感受要么是溫暖的,要么是冷峻的,不冷不熱的照片沒有個性,一般也沒人愿意嘗試。如圖,所示
比如,同樣的場景,大晴天的時候。早上太陽未升起時是偏藍色,中午是白色。黃昏是紅色或者橙黃色,這些不同的顏色具有不同的色溫值。
一句話總結:色溫是就拍攝環(huán)境的真實色彩
人眼可以看到最真實的現(xiàn)場色溫,
而相機比較傻。常常不能正確還原拍攝現(xiàn)場的色溫,就出現(xiàn)了色溫偏差。因此就有了色溫的校準。
色溫校準對應的就是相機上的白平衡,白平衡的作用就是為了把當時拍攝現(xiàn)場的顏色準確還原,成為我們看到的真實情況。
但,色溫的使用有時也會反其道而行之,例如,在陽光明媚的一天相機拍攝一般不用調(diào)整色溫,用自動白平衡就能讓拍攝的色彩跟當時環(huán)境色吻合。但這時候,假如有個攝影愛好者,剛失戀,心情是糟糕的,他完全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心情把白平衡設成冷色調(diào),以此來反應當時拍攝時的郁悶心情。
所以,沒有正確的色溫,只有失敗的創(chuàng)作。
8、焦距
焦距決定了我們拍攝畫面中的視野,也就是影響我們?nèi)【暗姆秶?。焦距單位是毫米(mm)。
記住兩段話:
這個數(shù)字越小,焦距就越短,可呈現(xiàn)的視野范圍就越大,畫面中顯示的物體就越多,而物體在畫面中占的比例就越小。
這個數(shù)字越大,焦距就越長,可呈現(xiàn)的視野就越狹窄,畫面中的物體就越少,物體在畫面中所占的比例就越大。
相機上焦距劃分的特別詳細,一般分為以下幾種:
超廣角,一般在24mm以下,適合拍風景,建筑;
24-28mm,標準廣角主要拍攝風景;50mm,標準人文鏡頭,可街拍,可拍人像;
24-70,24-100,標準變焦鏡頭;拍攝題材通殺;
200-300mm則是長焦了,適合拍鳥,拍運動物體;300mm以上是超長焦,適合拍野生動物,生態(tài)題材。
手機不同于相機,沒有那么多劃分,一般分為長焦,廣角。
手機焦距從廣角到長焦一般范圍是從24mm到80mm,例如iphonex廣角是28mm,長焦是52mm,華為p30PRO的50倍變焦達到了恐怖的1443mm,在相機的劃分里面則屬于超級超長焦了,最近幾年看來很少有廠商能超過了。
原來手機只有一個焦距,比如35mm,這叫做定焦,現(xiàn)在中高端手機都有廣角加長焦,可以改變焦距,這叫做變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