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的樹》是人教版第七冊第三組中的一篇精讀課文,講述了一個哀婉動人的故事:鳥兒和樹是好朋友,鳥兒天天唱歌給樹聽,冬天即將來臨,鳥兒將要飛回南方時,鄭重承諾明年還要回來唱歌給樹聽。可是第二年春天,當鳥兒飛回來時,它的朋友樹卻不見了。鳥兒在樹根、大門和小姑娘的指引下,四處尋訪,歷盡千辛萬苦,最后找到的卻是由樹做成的火柴點燃的燈火。它心里充滿了憂傷和惆悵,面對著由朋友的生命點燃的煤油燈,唱起了去年的歌。
? 這篇童話主要通過對話展開故事情節,推動故事發展。童話略去了鳥兒在尋找朋友過程中以及面對燈火時的心理描寫,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讀過之后,小鳥與大樹之間的純真感情打動了孩子們,鳥兒信守諾言的品質引起了孩子們的共鳴。
? 講讀課文后,讓孩子們分角色朗讀體驗時,我讓其他孩子思考,對于本文還有沒有不明白的問題。
古皓文提出了這樣的疑問:“老師,我一直不明白,大門告訴鳥兒說大樹被切成細條條,做成火柴運到村子里賣掉了,鳥飛到村子里小女孩告訴鳥兒,火柴已經用完了,火柴點燃的火還在燈里亮著,這么多的樹,這么多的火柴,最后點燃的火怎么能確定就是鳥兒的好朋友樹做成的呢?”“哎呀,問題好長呀!但是老師覺得你很會思考,提出這樣的問題”
這個問題可是在班里炸了鍋。孩子們紛紛發表對于這個問題的疑惑。并表示真的不能確定最后的燈火就是它的好朋友樹做成的火柴點燃的。即使能確定是它的好朋友樹做成的火柴點燃的,也不能確定這最后的火柴就是大樹的主體做成的,那多多的火柴,樹的靈魂也不一定在這根火柴上,所以樹的靈魂不一定能聽見鳥兒唱的歌。“哎呀,都探討到靈魂所在了,孩子們,你們想的深奧,思考的高遠呀!”。嘿嘿。值此百家爭鳴之際,我,這個點撥者說話了:“孩子們,既然鳥兒不能確定這燈火就是它的好朋友,它還是對著燈火唱起了去年唱過的歌,這不正說明了---”我拖長音說。孩子們很默契地說:“鳥兒信守諾言”“鳥兒與大樹的深厚情誼”“大樹不在,友情依在”“鳥兒的忠貞”……
就這樣,隨著不斷的生成,本課的重點迎刃而解。
沒有想象就沒有童話,沒有想象就沒有創造,為了讓學生在學習童話時學會想象,激活他們的創造性思維,我還抓住了課文中的空白點引發想象,完成文本的補充和再創造,同時也讓學生更深刻地感悟到鳥兒內心的傷感和對大樹的眷戀。
課文最后一段這樣說:“唱完了歌,鳥兒又對著燈火看了一會,就飛走了。”
我問孩子們:“這時候鳥兒會怎么想?”
“我回來了,你卻不在了,真傷心呀”。“你體會到了鳥兒的難過,是個情感豐富的孩子。”
“樹朋友,假如你還在,該有多好呀。”“你體會到了他倆之間的友情。”? ? ? ? ? ? ? ? ? ? ? ? ? ? ? ? ? ? ? ? “再見了,我的朋友,我會想念你的!”“你體會到了鳥兒對大樹的眷戀。”
“樹朋友,你能聽見我唱歌嗎,你在天堂過得好嗎”深切的問候,朋友逝去了,還是如此的牽掛。你是個有情的孩子。"
“真的是你嗎,我的朋友”“問出了讀書的疑惑,會質疑的孩子。”
“我終于實現了我的諾言,我的朋友,你一定要安好”
“我的朋友,我會一直為你禱告的,祝你幸福”“美好的心愿!"
“按照童話的特點,小鳥一定會為他的朋友報仇……”
孩子們的思緒又如奔馳的列車,剎不住車了。我趕緊拉回來。
“孩子們,鳥兒又飛向了一片茂密的樹林,看到了一位伐木工人,會發生什么呢?鳥兒可能要為它的朋友復仇,可是在復仇的過程中發生了一件事,讓它改變了這個想法,它要與人們和諧相處,這件事又是什么呢?請大家大膽想象,續寫一篇童話吧”。我期待你們的精彩!孩子們很興奮,這樣的續寫怎么能不成功呢?我認為這才是真正的讀寫結合,這才是語文課中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
最后我這樣說:“孩子們,雖然鳥兒帶著傷感飛走了,她卻給大樹留下了歌聲,這是友誼之歌,誠信之歌!“珍愛友情,信守諾言是人世間最美好的東西”,我相信你們會帶著這只小鳥和大樹的的溫暖,做一個珍惜友情,遵守承諾的孩子。
本課完美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