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于平淡中品味天天相伴的美好
師:《去年的樹》是一篇童話故事,故事的開頭是這樣寫的,誰愿意讀一讀?
(屏幕出現:一棵樹和一只鳥兒是好朋友。鳥兒站在樹枝上,天天給樹唱歌。樹呢,天天聽鳥兒唱。)
生:(朗讀)一棵樹和一只鳥兒是好朋友。鳥兒站在樹枝上,天天給樹唱歌。樹呢,天天聽鳥兒唱。
師:讀得真好,誰愿意再來讀一讀?
生:(朗讀)一棵樹和一只鳥兒是好朋友。 鳥兒站在樹枝上,天天給樹唱歌,樹呢,天天聽鳥兒唱。
師:讀得真棒!一棵樹,一只鳥;一個唱,一個聽。多好的朋友,多好的日子,我們一起美美地讀一讀。預備,起——
生:(齊讀)一棵樹和一只鳥兒是好朋友。鳥兒站在樹枝上,天天給樹唱歌。樹呢,天天聽著鳥兒唱。
師:鳥兒給樹唱歌,可能會在什么時候?
生:可能會在春天,可能會在秋天。
師:可能會在春天,可能會在秋天,他猜想了季節的不同。
生:可能在樹孤單的時候。
師:你注意到了人物心情的不同,可能在樹孤單的時候,真好!誰還有不一樣的猜想?
生:可能在早上,可能在晚上。
師:也有可能。是的,鳥兒給樹唱歌可能在春天,可能在秋天;鳥兒給樹唱歌,可能在樹孤獨的時候,也可能在樹高興的時候;可能在早上也可能在晚上。那么,那么多種可能,你是憑這一段話當中的哪一個詞語猜想出來的?
生:我在“天天”這個詞語發現的。
師:你的目光真敏銳, 正是這樣的“天天”,給了我們多少美好的想象,帶給我們多少美好的畫面。(舒緩的背景音樂響起,屏幕依次出現鳥兒在早晨、晚上、春天、秋天等各種背景中站在樹上唱歌圖片,同時呈現文字:鳥兒站在樹枝上,給樹唱歌。樹呢,聽著鳥兒唱。)
師:大家看,當太陽露出笑臉的時候——
生:(朗讀)鳥兒站在樹枝上,給樹唱歌。樹呢,聽著鳥兒唱。
師:當月亮掛上樹梢的時候——
生:(朗讀)鳥兒站在樹枝上,給樹唱歌。樹呢,聽著鳥兒唱。
師:當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的時候——
生:(朗讀)鳥兒站在樹枝上,給樹唱歌。樹呢,聽著鳥兒唱。
師:當葉子在秋風中飄落的時候——
生:(朗讀)鳥兒站在樹枝上,給樹唱歌。樹呢,聽著鳥兒唱。
師:迎著風,迎著雨——
生:(朗讀)鳥兒站在樹枝上,給樹唱歌。樹呢,聽著鳥兒唱。
師:走過春,走過夏——
生:(朗讀)鳥兒站在樹枝上,給樹唱歌。樹呢,聽著鳥兒唱。
師:這真是一段美好的時光。
(音樂繼續,屏幕依次出現鳥兒在夏天、晚上等各種背景中站在樹上唱歌的圖片,同時呈現文字:鳥兒站在樹枝上,給樹唱歌。樹呢,聽著鳥兒唱。)
師:是的,這是一段多么美好的時光啊!就這樣,一天又一天,一日又一日,
師:孩子們,由這兩個“天天”,你體會到了什么?
生:我體會到了鳥兒和樹這對好朋友結的時間很長。
師:這是你的體會。
生:他們是形影不離的好朋友。
師:“形影不離”這個詞用得真好!
生:鳥兒和樹的友誼地久天長。
師: 哎呦——“地久天長”,感情是那樣的深——
生:深厚。
師:好的,我把這個詞寫下來(板書:深厚)
師: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個故事的開頭,體會他們那段形影不離十分深厚的感情。預備,起——
師:孩子們,讀著讀著,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一棵怎樣的樹,出現了一只怎樣的鳥兒呢?
(屏幕出示:一棵樹和一只鳥兒是好朋友。樹長得 ? ? ? ? ? ? ? 鳥兒呢,長得 ? ? ? ? ? ? ?。學生在音樂中想象寫話,教師巡視)
師:森林里會有千萬棵樹,森林里也有千萬只鳥,是嗎?那么,這棵樹長什么模樣,這只鳥又有怎樣的外貌呢?生:樹長得特別茂盛,郁郁蒼蒼的,引人注目。
(教師板書:茂盛、郁郁蒼蒼、引人注目)
師:這是樹,誰來讀一讀鳥兒呢?
生:鳥兒呢,長得特別小巧玲瓏——
師:(板書:小巧玲瓏)“小巧玲瓏”這個詞用得特別好。
生:(繼續)像個小天使。
師:這個比喻真貼切。孩子們,我們看黑板。森林里有千萬棵樹,然而我們的鳥兒只為這樣一棵樹唱歌,他長得特別——
生:(齊答)茂盛。
師:郁郁蒼蒼的,引人注目。
師:森林里有千萬只鳥兒,我們的樹只喜歡聽這只鳥兒為他唱歌,她長得特別——
生:(齊答)小巧玲瓏。
師:像個小天使。
師:是的。在千萬棵樹中遇見這樣一棵樹,在千萬只鳥兒中遇見這樣一只鳥兒。這是一段多么深、多么深的緣分哪!當你體會到這一點的時候,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個故事的開頭,我想,你的感受又會不同。
生:(齊讀)一棵樹和一只鳥兒是好朋友。鳥兒站在樹枝上,天天給樹唱歌。樹呢,天天聽著鳥兒唱。
師:可是,孩子們,你一定已經發現了,在我們這個故事的開頭,并沒有寫樹的模樣,是嗎?
(教師擦去板書:茂盛、郁郁蒼蒼、引人注目)
師:在我們這個故事的開頭,并沒有寫鳥的外貌,是嗎?
(教師擦去板書:小巧玲瓏)
師:如果故事的開頭有了樹的模樣、鳥的外貌的描寫,會帶給我們什么感覺?
生:美好的感覺。
生:感覺很具體。
師:是啊,仿佛樹和鳥就在我們面前了。但是故事既沒有寫樹長什么樣,也沒有寫鳥兒長什么樣,(在“寫外貌”前,板書“不”,形成“不寫外貌”)讀了這樣的開頭,你又有什么感覺?
生:有點疑惑的。
生:有點不清楚的。
生:有點不生動。
師:是的,這樣的文字帶給我們的感覺,我們可以用一個詞來命名它,就叫平淡。你可以在開頭標注“平淡”這個詞。(教師板書:平淡)至于平淡還會帶給我們什么感覺?你還可以繼續往下讀這個故事。打開課文,自由地朗讀《去年的樹》,,在我們這個故事當中一共出現了五個會說話的人物,都是誰?(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 ? ? ? ? ? ? ? ? ? ? ? ? ? ? ? ? ? ? ?二、于平淡中品味苦苦尋找的執著
師:好了,讀書的聲音漸漸息落了。看到你們讀得這樣投入,老師很感動。讀完了這個故事,我想大家一定記憶猶新誰還記得是哪五個?不看書。
生:樹、鳥兒、大門、樹根、小姑娘。
師:說得真好!沒錯,在我們這個故事當中出現了這五個會說話的人物,他們都會說話,在故事當中他們都說過話。來,讓我們一個一個地找,
師:先找一找樹和鳥兒之間的對話。找到了,誰來讀?
生:(朗讀)“再見了,小鳥!明年春天請你回來,還唱歌給我聽。”“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來,給你唱歌。請等著我吧!”
師:沒錯,這是他們之間的對話,我們繼續找,找鳥兒和樹根之間的對話。
生:(朗讀)“立在這兒的那棵樹,到什么地方去了呀?”“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師:是的,這是鳥兒和樹根之間的對話。我們再找,鳥兒和大門之間的對話。
生:(朗讀)“門先生,我的好朋友樹在哪兒,您知道嗎?”“樹么,在廠子里給切成細條條兒,做成火柴,運到那邊的村子里賣掉了。”
師:好的,最后是鳥兒和小女孩兒之間的對話。
生:(朗讀)“小姑娘,請告訴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兒嗎?”“火柴已經用光了。可是,火柴點燃的火,還在這盞燈里亮著。”
(屏幕出示四次對話)
師:沒錯,孩子們,你們看五個人物四次對話,構成了我們這個童話故事最重要的內容。這樣,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四次對話。好嗎?怎么讀呢?咱們來分一下角色。
(師生交流商定,一生讀鳥兒的話,四個組的同學分別讀樹、樹根、大門與小女孩的話,教師讀旁白。師生合作分角色朗讀四次對話。)
師:在我們合作朗讀中,你覺得誰讀的很好
師:你們表揚了很多同學,但是唯獨沒有人表揚我。的確,我讀的很平淡。但是這也不能怪我,因為我發現我讀的提示語,或者說旁白,太簡單了。讀著沒勁兒。你看,是吧!“樹對鳥兒說”,怎么說?你再看,“鳥兒說”,怎么說?你再看,“鳥兒問樹根”,“鳥兒問大門”,“鳥兒問女孩”,就那么簡簡單單的三個問,你讓我怎么讀?真沒辦法讀啊!
如果加上反映人物的心情和表情的詞語,讓我們讀這些旁白的時候情緒就出來了。我們替它加一加。在這些人物提示語的中間加一加能夠反映它的表情和心情的詞語。(板書:寫表情)
師:我們先來看一看樹跟鳥兒的那一次對話。
(大屏幕出示:
樹 ? ? 對鳥兒說:“再見了,小鳥!明年春天請你回來,還唱歌給我聽。”
鳥兒 ? ? ?說:“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來,給你唱歌。請等著我吧!”
“立在這兒的那棵樹,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鳥兒 ? ?問樹根。
她 ? ? 問大門:“門先生,我的好朋友樹在哪兒,您知道嗎?”
鳥兒 ? ? ?問女孩:“小姑娘,請告訴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兒嗎?”)
師:好,不要著急,讓我們再重新走進這個故事,在故事當中,我們來好好揣摩、體會他們內心的情感。一棵樹和一只鳥兒是好朋友,鳥兒站在樹枝上,天天為樹唱歌。樹呢,天天聽著鳥兒唱。日子就這樣一天一天地過去,寒冷的冬天就要到來了,鳥兒必須離開這里,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過冬,眼看著這么一對朝夕相處、形影不離的好朋友就要分手了,這個時候,樹的心情是什么?鳥兒的心情又是什么?
生:樹依依不舍地對鳥兒說:“再見了,小鳥!明年春天請你回來,還唱歌給我聽。”
師:樹的心情是依依不舍。(板書:依依不舍)
生:鳥兒難過地說:“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來,給你唱歌,請等著我吧!”
(教師板書“難過”)
師:好的,請坐。一對好朋友就要分手了,一個是那樣的依依不舍,一個是那樣的難過。是的,這是人之常情,還有不一樣的寫法嗎?
生:樹戀戀不舍地對鳥兒說:“再見了,小鳥!明年春天請你回來,還唱歌給我聽。”
師:(板書:戀戀不舍)鳥兒呢?
生:鳥兒含淚說:“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來,給你唱歌,請等著我吧!”
師:鳥兒是含淚說。(板書“含淚”)
師:真好!孩子們,樹和鳥兒要分別的時候,一個依依不舍,一個難過;一個戀戀不舍,一個含淚。有了這樣的體會,有了這些提示語,我們再來讀一讀樹和鳥兒的對話,我來讀旁白,這次我保證能讀好。
(師生根據板書,加上提示語,再次合作朗讀樹和鳥兒的對話,聲情并茂。)
師:是的,這樣一對好朋友,他們分手時依依不舍,就在他們分手的時候,他們之間有了這樣一次約定。
(屏幕出示:
“再見了小鳥!明年春天請你回來,還唱歌給我聽”。
“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來,給你唱歌,請等著我吧”。)
生:(讀)再見了小鳥!明年春天請你回來,還唱歌給我聽。
生:(讀)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來,給你唱歌,請等著我吧!
師:孩子們,這是一個春天的約定,這是一個心心相印的約定。帶著這個約定,樹開始了這個冬天最漫長的等待,寒風起了,大雪落了,但是樹的心里充滿了溫暖,因為他的心里有著一個關于春天的約定——
生:(讀)再見了小鳥!明年春天請你回來,還唱歌給我聽。
生:(讀)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來,給你唱歌,請等著我吧!
師:我們的鳥兒開始了跋山涉水,她飛過了高山,飛過了大河,飛過了原野,飛過了沙漠,她飛得千辛萬苦,然而她的心里卻是甜的,卻是溫暖的,因為她的心里一樣有著一個關于春天的約定——
生:(讀)再見了小鳥!明年春天請你回來,還唱歌給我聽。
生:(讀)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來,給你唱歌,請等著我吧!
師:是的,就這樣,第二年春天來臨的時候,鳥兒迫不及待地從遠方飛了回來,她飛呀飛呀,她越過千山萬水,她終于到達了這片森林,來到了她的好朋友大樹的地方。然而,眼前的這一幕卻讓他驚呆了。孩子們,此時此刻,鳥兒的心情會是什么樣的呢?
(大屏幕出示:
“立在這兒的那棵樹,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鳥兒 ? ? 問樹根。)
生:“立在這兒的那棵樹,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鳥兒焦急地問樹根。
師:你焦急地再問一次。
生:“立在這兒的那棵樹,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鳥兒焦急地問樹根。
師:是的,他焦急,她不安,因為她的好朋友樹不見了。她對自己說,怎么會這樣?樹啊樹,不是說好了我還要回來給你唱歌嗎?難道你忘了我們關于春天的約定了嗎?
師:然而,得到的結果讓人揪心,伐木人把樹砍倒了,拉到了山谷里去了。鳥兒告訴自己,必須去找,必須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因為我還要為他唱去年的歌。就這樣鳥兒飛向了山谷,飛到了工廠,她來到了工廠的大門前。這時,她的耳旁,傳來了鋸木頭的“沙、沙”聲,她知道,自己的好朋友樹一定會更加危險。孩子們,這個時候,鳥兒的心情又會是什么呢?
生:她心急如焚地問大門:“門先生,我的好朋友樹在哪兒?您知道嗎?”
師:心急如焚哪!(板書“心急如焚”)
師:孩子,你有過心急如焚的時候嗎?請體會體會你心急如焚的那份感覺,來,再來讀鳥兒的話。
生:(再讀,情感加強)她心急如焚地問大門:“門先生,我的好朋友—樹在哪兒,你知道嗎?”
師:是的,她心急如焚,她能不心急如焚嗎? 然而答案再一次令人不愿相信,因為她的好朋友樹被切成了細條條做成了火柴。那一刻,鳥兒感覺到自己的世界已經沒有了春天,她又一次跌入了那個可怕的冬天。鳥兒繼續了她的尋找。她飛呀飛呀,她飛向了村子,飛向了暮色。她來到了小女孩的身邊,此時此刻鳥兒的心情又會是什么呢? ? ? ? ? ? (大屏幕出示:
鳥兒 ? ?問女孩:“小姑娘,請告訴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兒嗎?)
生:鳥兒傷心欲絕地問女孩:“小姑娘,請告訴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兒嗎?”
師:傷心欲絕。(板書:傷心欲絕)孩子,你知道“傷心欲絕”的“欲”當什么講嗎?
生:將要。
師:對,她的悲傷到了極點,甚至覺得自己的氣息也要終止了。鳥兒傷心欲絕地問女孩——
生(齊讀):小姑娘,請告訴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兒嗎?
師:孩子們,你們一定不會忘記,鳥兒這一問是這個故事當中的最后一問。來,我們一起替鳥兒做最后一問。鳥兒傷心欲絕地問女孩——
生:(齊讀)小姑娘,請告訴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兒嗎?
師:孩子們,我們回頭看黑板。真沒想到原來在鳥兒、在樹的內心有那么豐富的感情啊!當一對好朋友分手的時候,一個是那樣的——
生:(齊答)難過。
師:一個是那樣的——
生:(齊答)戀戀不舍。
師:第二年春天鳥兒回來尋找她的好朋友——樹的時候,她發現樹已經不見了。這時,她的內心是如此的——
生:(齊答)急切。
師:當她知道自己的好朋友被伐木人砍倒,拉到工廠里去的時候,她的內心又是如此的——
生:(齊答)心急如焚。
師:當她知道自己的好朋友樹已經被切成細條條、做成了火柴的時候,她的內心又是那么樣的——
生:(齊答)傷心欲絕。
師:孩子們,從鳥兒的心情當中我們分明能夠感受到她跟樹之間的那一份感情。這份感情如果用一個詞兒來形容的話,那就是——
生(齊答)深厚。
師:請允許我再寫一遍深厚,你也可以在書上再寫一遍。(板書:深厚)讓我們體會著這樣的感情,再來讀一讀鳥兒的這些對話。我讀旁白,你們讀人物的對話。
(師生根據板書,加上提示語,再次合作朗讀文中的四次對話,聲情并茂)
師:通過這樣的寫,通過這樣的讀,我們分明感受到了鳥兒和樹之間的感情是那樣的——
生:(齊答)深厚。
師:然而,在我們這個故事當中,有寫樹的“依依不舍”和“戀戀不舍”嗎?
生:(齊答)沒有。
(教師擦去板書“依依不舍”和“戀戀不舍”)
師:有寫鳥兒的“難過”和“含淚”嗎?
生:(齊答)沒有。
(教師擦去板書“難過”和“含淚”)
師:有寫鳥兒的“焦急”嗎?
生:(齊答)沒有。
(教師擦去板書“焦急”)
師:有寫鳥兒的“心急如焚”嗎?
生:(齊答)沒有。
(教師擦去板書“心急如焚”)
師:有寫鳥兒的傷心欲絕嗎?
生:(齊答)沒有。
(擦去板書“傷心欲絕”)
師:什么都沒有。我們這個故事根本就沒有寫鳥兒和樹的任何表情和心情。(在“寫表情”前,板書“不”,形成“不寫表情”)你讀這樣的文字,感覺是什么?
生:要是有了這些提示語,我就感覺很生動,沒有就感覺很無味。
師:無味,是的。這樣的感覺就是平淡。我們再寫一遍“平淡”。(教師板書:平淡)
? ? ? ? ? ? ? ? ? ? ? ? ? ? ? ? ? ? ? 三、于平淡中感受款款歌唱的深情
師:故事有一個平淡的開頭,故事又接著平淡的講述。故事的結尾是否還會平淡呢?我們來看一看。
(屏幕出示:
鳥兒睜大眼睛,盯著燈火看了一會兒,接著,她就唱起去年唱過的歌給燈火聽,唱完了歌,鳥兒又對著燈火看了一會兒,就飛走了。)
生:(朗讀)鳥兒睜大眼睛,盯著燈火看了一會兒,接著,她就唱起去年唱過的歌給燈火聽,唱完了歌,鳥兒又對著燈火看了一會兒,就飛走了。
師:孩子們,讀完這個故事的結尾,你可能會留心這樣一個細節。在鳥兒唱歌之前和唱歌之后,她有一個看起來很簡單很簡單的動作,前后幾乎完全一樣的動作,你留心到這個細節了嗎?這個細節就是——
生:她唱歌前盯著燈火看了一會兒,唱完歌也盯著燈火看了一會兒。
師:一個字,那就是——
生:看。
師:沒錯,就是看。一起讀——
生:(齊讀)看。
師:輕輕地讀——
生:(輕輕齊讀)看。
師:誰都知道,鳥兒為了這一刻歷盡了千辛萬苦,經歷了那么長時間的等待,現在卻只能“看”。靜靜地看,默默地看,就這樣看著,看著,她的眼前仿佛又一次出現了過去的畫面——
(舒緩而憂傷的背景音樂響起,屏幕上課件再次依次播放鳥兒給樹唱歌的溫馨畫面)
師:她想起了,當太陽露出笑臉的時候——
生:(讀,聲音哽咽)鳥兒站在樹枝上給樹唱歌,樹呢,聽著鳥兒唱。
師:她想起了,當月亮掛上樹梢的時候——
生: (讀)鳥兒站在樹枝上給樹唱歌,樹呢,聽著鳥兒唱。
師:她想起了,當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的時候——
生:(讀)鳥兒站在樹枝上給樹唱歌,樹呢,聽著鳥兒唱。
師:她想起了,當葉子在秋風中飄落的時候——
生:(讀)鳥兒站在樹枝上給樹唱歌,樹呢,聽著鳥兒唱。
師:是啊,走過風走過雨——
生:(讀)鳥兒站在樹枝上給樹唱歌,樹呢,聽著鳥兒唱。
師:越過春,越過夏——
生:(讀)鳥兒站在樹枝上,給樹唱歌。樹呢,聽著鳥兒唱。
師:可是這一切再也回不來了, 她看啊看,她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燈火。
師:是的,她還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她的好朋友樹。
師:是的,她看到了樹,那已經是去年的樹了,此時她的心里有多少話想對好朋友樹說呀!請你用“樹啊樹”開頭,替小鳥說出她的心聲。
學生交流
師:孩子們,停下手中的筆,有沒有寫完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你提筆的那個瞬間,你完完全全化成了故事中的那只鳥。為了這個春天的約定,為了給自己的好朋友唱起去年的歌,鳥兒歷盡了千難萬險經歷了千辛萬苦,但是,留在她眼前的只有這盞用朋友的身軀化成的燈火,這一刻鳥兒有多少話要對他說——
生:(朗讀小練筆)樹啊樹,你能聽到我唱歌嗎?去年的那首歌。來世再到那片森林里去,讓我找到你,好嗎?現在燈火燒得更旺了,我和你的友誼地久天長。
師:寫的真好!這是多么深情的話語,她盼望著有來世,再為自己的好朋友唱歌。(板書:深情)對著燈火,對著去年的樹,鳥兒真想說——
生:(朗讀小練筆)樹啊樹,還記得去年在你孤單時我為你唱的歌嗎?還記得去年我給你唱的小夜曲嗎?還記得去年我給你唱的兒歌嗎?但是,這一切都是如此短暫啊,希望你還記得我們經過的點點滴滴,記得我們是好朋友。
師:寫的真好!三個“還記得嗎”讓我們永遠懷念那一段美好的時光。(板書:懷念)對著燈火,對著去年的樹,鳥兒真想說——
生:(朗讀小練筆)樹啊樹,我們去年不是約好的嗎?你怎么可以就這樣忘記呢?雖然你已經變成今日的燈火了,但這段友情永遠留在我們的心中。
師:是的,看起來似乎有那么一點點的責備,然而誰都知道,責備的背后是多么深厚的感情啊!(板書:責備)對著燈火,對著去年的樹,鳥兒真想說——
生:(朗讀小練筆)樹啊樹,我的好朋友,我以后再也不能唱歌給你聽了,這是我唱的最后一首歌。你聽,你在聽嗎,再見了,我會永遠記得你!”
師:是的,因為不舍,永遠記得。(板書:不舍)
師:孩子們,你們寫得多么感人又多么真切!我們在鳥兒的內心獨白當中,感受到了她的——
生:(自由應答)深情
師:感受到了她的——
生:(自由應答)懷念
師:還稍稍感受到了她的——
生:(自由應答)責備
師:感受到了她的——
生:(自由應答)不舍
師:是的,面對著燈火,面對著去年的樹,鳥兒的內心有那么多的話,讓我們再一次強烈地感受到了,鳥兒和大樹之間的那一份感情,那就是——
生:(自由應答)深厚。
師:(板書:深厚)然而,誰都知道,故事并沒有寫鳥兒深情的話語,也沒有寫鳥兒懷念的話語,更沒有寫鳥兒責備的話語,不舍的話語。(邊說邊擦掉黑板上相應的詞語)如此深厚的感情,在我們這個故事當中卻不見一個字,不見一句話。出現在我們眼前的只有這樣一個簡簡單單、平平常常的動作,那就是——
生:(自由應答)看。
師:輕輕地讀。
生:(輕輕齊讀)看。
師:淡淡地讀。
生:(淡淡齊讀)看。
師:平平地讀。
生:(平平齊讀)看。
師:多么普通的一個字眼,多么平常的一個細節,甚至讓我們感覺有點枯燥,有點乏味,但故事就是這樣寫的。看著,看著,鳥兒就唱起了去年的歌。假如大樹在天有靈,他聽見他最要好最思念的朋友唱起了去年的歌,他的心情又是什么呢?
生:他會有一點自責,他會怪自己沒有等到好朋友來。
師:是的,他會有那么一點點內疚。
生:他會有點責怪人類把他砍到了。
師:也許吧,但是他擰不過自己的命運啊。
生:他會有點自豪,為了自己有這樣一個朋友。
師:自豪,是的。他會欣慰,他會自豪,他的內心雖然傷感卻也會感到溫暖。
生:他可能有點擔心,如果沒有來世,就無法遇見這么好的朋友了。
師:其實它無需擔心,當鳥兒為他唱歌的那一個瞬間,我相信一切擔心都已經不復存在了。因為這樣一首歌,在大樹的心目當中,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流逝;在鳥兒的心目當中也不會隨著歲月的老去而老去。這是一首超越了時間的歌,這是一首永恒的歌。孩子們,帶給我們這首永恒的歌的故事,就叫做——(教師指課題)
生:(齊讀)去年的樹
師:孩子們,我們看《去年的樹》。它沒有寫外貌的句子(擦去板書“不寫外貌”),它沒有寫表情的詞語(擦去板書“不寫表情”),它也沒有寫心理的言語(擦去板書“不寫心理”),請問,是作者不會寫外貌嗎?(生:不是)是作者不會寫表情嗎?(生:不是)是作者不會寫心理活動嗎?(生:不是)作者明明會寫,為什么不寫?
(教師板書:在三個“平淡”與三個“深厚”之間畫出空白框)
生:可能這篇課文就是一篇平淡的課文。
師:你還固執地認為它就打算平淡到底。
生:可能作者想讓我們自己琢磨。
師:有這種的可能。
生:作者想讓我們自己思考,自己來感受這一種的感覺。不寫出來,自己想的可能更加有趣,更加傷感,更加漂亮。
生:可能是作者為讀者留下的想像空間。
師:真好。孩子們,你們看到這個留下的框了嗎?(手指板書)這是一個巨大的空白,這是一個巨大的空間。是的,它不寫表情,它不寫外貌,它不寫心理,它給我們留下了多么豐富的,無限的想象的空間。(在框內板書:想象)正是留下那么多的想像空間,這個故事才留給了我們這樣一份巨大的語文的魅力——用最平淡的語言調動人們的想象,表達最深厚的感情。讓我們永遠記住這個故事——
生:(齊讀)去年的樹。
師:下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