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張老王的故事一
后記:老張的老婆老王,在2020年3月疫情前回老家帶孫子了。老張又干了兩年,在2022年3月疫情前回老家去了。大樓來了一位老李了,他每天都笑呵呵的,看見你都主動問好,在2022年3月后的兩個月封控期間,他們清潔人員都被安排住在小區的老年活動室里,物業提供中飯和晚飯,不提供早餐,樓下的臺灣人,每天都給他做早餐。
搬到這幢樓不久,我就注意到樓道清潔工是一個矮個子的小男人,約50多歲吧,他總是滿臉堆笑地跟你打招呼,或者在門外看你要從包里取鑰匙,他就說“我來開”,嘩啦啦拿出他腰上一串鑰匙中的一個,幫你開大門。我有時候覺得他有些過份討好,怎么就覺得不太自然呢。
然而,我發現他幾乎沒有下班的時間!早上我出門,他在這里,晚上8、9點我出去散步,又常見他還在這。他一般在樓梯平臺上的垃圾筒旁邊搞黑色垃圾袋,他沒有下班時間嗎?
后來,我發現他晚上大概在“收東西”,什么意思?這里每家每戶的情況他太熟悉了,有些什么東西從家里淘汰出來,大概他都全部篩一遍吧,有可能白天他不方便拿出去就晚上來拿?那他又怎么拿出小區呢?
唉,不容易,就不去研究這些細節了,反正應該不會有什么事吧,這小區總是標榜物業管理好、安全。后來,家里的報紙雜志、舊衣物清出去時,我都好好地堆在平臺垃圾筒旁邊,有時候給捆扎好,有些比較結實的包啊什么,我就放在很明顯的位置,如果他能用他應該看得明白。
一開始我清舊貨時,老公說怎么不打電話叫收廢品的來,以前不是教育女兒不要亂丟廢瓶子能賣錢攢著??!我說,現在觀念變了,看看你自己,吃得好睡得好,就不懂手指縫里“漏點出去”啊,老公無語,后來也有什么東西就跟著我的口氣說,給門口老爺爺吧。
住了幾年,我也看慣了他的笑臉了,原來人家真是這樣的,他叫老張。
最近休息在家,我得以更多地知道了老張的情況。這幢樓里經常有一位臉色極紅潤還戴珍珠項鏈、滿臉堆笑的阿姨進出,我問她能否來幫我做打掃,她來了。一邊做一邊聊天,原來她是老張的老婆,叫老王!
老張是清潔公司的雇員,老王是自由鐘點工,老張的清潔范圍就是這幾幢樓,老王呢就在這幾幢樓里給幾家住戶做家政,最早的一家是5點燒早飯,接著做第二家、第三家。。。從6樓上到8樓再下到2樓。。。直到晚上最后一家約6、7點結束,有幾家不定時要做到8、9點,因為都是老主顧,有幾家提供飯食,做到不供應飯的人家老王就去小區門口買個包子。而老張呢,正規清潔工作結束到點下班后,就去同小區的飯店報到,吃個晚飯,然后就給飯店送外賣直到8、9點,然后再回到樓里收垃圾筒。于是,有時候就夫妻倆一起回家,跟同鄉合租在隔壁小區,回家洗洗立刻就睡,眼睛睜開就是第二天了。
原來如此,我以前怎么就沒有注意到呢,不過他倆還真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無論何時你看到他們,一定都是“滿臉堆笑”。
這么勞苦的日子!在我們搬進這幢樓前,他們就已經在這里做了,每一家住戶都熟悉,哪家住戶要搬走,總會把一些不算太舊的東西送給他們。這幾幢樓是他們工作的場所,也是他們的生活源頭,他們也在這里被需要。
共生!在這個超大城市里,有多少這樣的夫妻生活在這里啊,關鍵是他們做得快樂,沒有哀嘆愁苦,溫和有禮也并不覺得自己卑微,他們完全融合在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