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我將思想奉獻給了人類,將身體奉獻給了大地,我沒有走,這就是我的全部!”
? ? ? ?以上就是我寫給自己的墓志銘。
? ? ? ?人生一世,尋得是價值,探的是智慧。在二十歲寫下若干年自己離開這個世界之后的墓志銘也許太早,因為人生起起伏伏,每一段經歷都會給自己不一樣的感受。有人說,人生苦難重重,但我說,人生無畏苦難,既然來了,怎么可以輕易回去呢?有人活了一百歲,無人問津;有人活了二十歲,卻流芳百世。人生的意義實在無法用時間來衡量。
? ? ?若多年后回憶起自己現在寫的這樣一篇文章,不知道會是什么滋味?這樣的話題讓我細數這二十年來的經歷,學著魯迅先生“朝花夕拾”,而我是“朝花朝拾”。從我出生那天,自己就走上了一條不歸路———人生,小時候,伴著家人的教導,自己也漸漸懂事,有能力照顧自己,懂得喜怒哀樂,開始去體驗人世百態。青春年華里最多的時間是花費在學校里的。學習,是一個年輕人的標志,如果一個年輕人不學習,長輩會吃驚、鄙夷,因為在他們的世界觀里,只要一個人學習好、愛學習,這個孩子肯定是有出息的。當初的大學生可是響當當的名號!
? ? ?我,二十歲,是一名普通的大學生。我回顧自己的曾經,心里有苦有甜,也有喜有悲。多數的榮耀是在校園里獲得的,校園給了每一個孩子展現的機會。有些人討厭上學,但是沒有學校,怎么會有你展示的舞臺?當初的我很膽小,也很內向,是需要別人照顧的。然而越來越多的經歷讓我明白,自己也是可以發揮作用的,我試著獨立、與別人交流,爭取機會把自己的想法、努力展現給大家看。我說過了,想過了,也做到了。獲獎、證書以及一系列衡量你付出的東西擺在你面前,有些人或許會迷失,陷入自己無法自拔的過去式優越感。但是在我的價值觀里,我覺得這些只不過是身外之物,緣來緣去罷了,真正令人著迷的是證書背后的熱情與努力。
? ? 《執虛如盈》是我比較喜歡的一篇文章,里面有這么一段話,“恭肅的心,充盈了器物;穎慧的心,充盈了月亮;虔敬的心,充盈了天地。說到底,真正空虛空洞的,既不是器物也不是生活,而是我們昏花的眼與蒙昧的心。”物質上追求簡單,精神上需求豐富,這是人生意境。懂得了這樣的意境,才能讓心不再受世俗控制,可以自由馳騁。精神和奉獻的締造是你唯一能留下來的東西,超出一切有形之物,打破時空的隔閡,只一瞬,便是永恒。
? ? ?有奉獻的人將成為崇高的天使,無奉獻的人便成為地獄下的小丑。
? ? ?我問自己,當我被上帝叩問時,我是忍著謊言的面具向上帝吹噓,還是坦誠地向上帝匯報?而我的回答是,這是事實,上帝早已知曉再怎么爭辯,也不會改變你的一切。天平就這樣傾向了真理的一端。
? ? ?當很多人被問起自己的夢想時,總會詫異的停頓幾秒。他是在想嗎?是的。也許,有時候一閃而過的念想成了你所謂的自己的夢想。我找到了許多目標,這些是自己奮斗的方向,但尋尋覓覓的還應該有自己的最終目標。
? ? ?奉獻,是一個寬廣的名詞,而一切崇高的理想,都是這個名詞最好的闡述。如果你要問我所找到的的夢想,我可能會說我還沒想好:小時候什么都想干,覺得自己神通廣大,說干就干,而認識了這個世界之后發現,不是什么你想干什么就可以干的,所以一切又好像全都破滅了。但是如果你問我要追求的方向,我會明白地告訴你,奉獻!奉獻說出來很容易,但是做起來確實很辛苦。
? ? ?我將自己的墓志銘定義在奉獻一層,是我相信奉獻,相信崇高的理想下總有一顆奉獻的心!當身體再也不能受到理想的驅動時,人們可以感受到的只有那顆掩埋在身體里的背后的奉獻。我希望若干年后一塊墓碑上有這樣一句墓志銘刻著,這是我留給自己,也是留給大家的心言。
? ? ?我有一個習慣,從不隨意傷害外物,哪怕一只螞蟻也有它生存的權利,我不想剝奪他的權利,我敬仰并深刻踐行對生命的尊重。有些時候覺得自己發個燒就很煎熬,而回頭看看醫院中的重癥病人,就會覺得自己原來這么幸運,又會發出一聲感嘆——活著真好!沒有人愿意死,或者說沒有人愿意平白無故地死,死要死地有價值。
? ? ?我也常常幻想,如果每一個人都是積極陽光,努力踐行自己的夢想,那么這個世界該是多么美好,多么地令人向往。而生命的意義,在我看來就是純凈的奉獻,這樣的心靈是珍貴的。
? ? ? 瑪麗蓮夢露將自己的身材寫進墓志銘;牛頓將自己比作一名撿貝殼的孩子;蕭伯納說這一天始終會到來。每一位杰出的人都將自己最驕傲的東西留在了人間,將自己定格在世界的某一個角落。我們深切地懷念著他們!
? ? ?墓志銘的意義就是記錄一個人的一生,但是現在的我一生才開始走,現在與未來都有無限可能,也許最后的墓志銘不是這句話,也許根本沒有。但是它會是我一直踐行的人生準則,是值得為之付出,用一生的時間去感受的兩個字——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