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我受到村上春樹的影響,在一個著名的網站上寫了人生的第一部小說,小說的主題是四個剩女如何通過自我成長和相互陪伴走出情感的傷痛,成為“盛女”的故事。當時,剩女的話題很火熱,我以為我的小說一定會有很高的閱讀量。
實際情況是反應平得不能再不平了,連A級簽約都沒有拿到。
為什么會這樣呢?我請了幾位經驗豐富的寫手幫我看一下文稿,結論是我缺少“金手指”,情節太拖沓了,人物不夠豐滿等。
他們說的我都懂啊,但是要如何才能寫好小說,我還是一知半解。于是,我就把小說先擱在一邊,專心寫書評了。
如何寫好小說呢?我之前推薦過大澤在昌先生的《暢銷作家寫作全技巧》主要是偏向是推理小說,對于純文學小說的話可能就不太適合了。因此,今天我打算推薦一本我前段時間讀過的書——《寫作課:何為好,為何寫不好,如何能寫好》。
首先我想先介紹一下作者。艾麗斯.馬蒂森的本科是紐約市立大學皇后學院英語專業,就像我們的大學本科學漢語言文學一樣。她的碩士是在哈佛大學修讀十六、七世紀文學,主攻詩歌。這樣的教育背景,直接關系到《寫作課》一書里舉例的材料是十六、七世紀的文學,而中國大多數的讀者有點陌生,不太容易理解作者真正要表達。
不過可以暫時擱在一邊,先理解艾麗斯.馬蒂森引用的在她的寫作課堂上真實的案例。況且,艾麗斯.馬蒂森的整體行文非常的口語化,采用的比喻非常的貼近現實,章節之間銜接得當,就像是在讀一本小說一樣輕松。
本書的目標讀者并不是初試身手的新人,也就是說如果你還沒有寫過一部小說,那就暫且把這本書放在一邊,埋頭創作自己人生的第一部小說。
準確地說,《寫作課》的目標讀者是那些已有作品出版或正在接洽出版的職業作家、產量不高的半職業作家和擁有過失敗經驗的作家。本書所指的作家的身份是多元,可能是本科生、碩士生、文學愛好者等,但一定是有過自己創作的寫手,少則在報紙雜志發表過一篇文章都算。
接著,我試著總結艾麗斯.馬蒂森作為22年寫作課導師分享的創作與授課的經驗了。
1、小說的題材來源不止于平日里廣泛的閱讀,了解自己生長的地方和這片土地所承載的歷史也是很重要。
很多作家都在強調廣泛的閱讀對于寫作的幫助,但是若不了解生活的常識和自己生長地方的歷史,那么則是缺少了一塊創作的沃土了。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了。他的小說里大部分的背景都設置在他的生長地:高密市。因為了解熟悉自己生長的土地,所以寫起來如行云流水般的流暢。
還有陳忠實寫的《白鹿原》、賈平凹寫的《廢都》《秦腔》等都是陜西本土為主要題材寫成,池莉寫的《來來往往》、《小姐,你早》則是武漢特色,王朔寫的《過把癮就死》寫的是北京味,王安憶《長恨歌》則是上海往事等等。
你們看了解自己生長地方的有歷史、地理、風俗人情等,相當于給自己的小說找到了一個源源不斷的寫作背景了。
2、小說里虛構性元素的存在是為了滿足故事發展的需要,而不是貼近現實生活。
艾麗斯.馬蒂森建議自己的學生創作小說時以現實生活中的某個人為原型,這個人可以是你的爺爺啊奶奶啊爸爸媽媽啊、七大姑八大姨等,但是在處理小說的情節時要以故事的發展需要去寫,而不是現實生活中他們是怎么做。
現實生活中,你的爺爺可能是遵紀守法的好公民,但在小說里因為情節的需要,你的爺爺可能要去偷東西了。這時,不要猶豫,把你的爺爺往小偷的路上寫就對了。
如果不了解這點,真的寫不出好的小說。張愛玲小說里形形色色的人物,似乎都能找到原型,但又似乎都沒有完全照現實照搬的人物,有的人還被張愛玲寫得很壞。因此,張愛玲的舅舅看了她的小說,以為寫的是自己家里的丑事,還斷言和張愛玲絕交呢。張愛玲的情感世界至今是個謎啊,但從創作小說的角度來說,張愛玲做得不錯呀。
3、處理好小說里巧合。
小說的寫作是要讓人感覺真實并符合邏輯,太多的巧合只會損傷小說的真實性,減弱小說的影響力。最失敗的例子就是《簡愛》里的最后簡.愛和羅徹斯特的相遇竟是聽從大自然的超神力量,太匪夷所思了,也太不可信了。
艾麗斯.馬蒂森建議在小說不能依靠巧合來化解難題,甚至改變故事走向,否則會顯得不可信了。其次,先發制人,以巧合作為故事的開頭,繼而引發之后的情節。再次,創建群體,因為群體成員的關系錯綜復雜,巧合就再的難免了。
想要你的小說更加可信,那么處理好巧合是必要的。
4、想讓小說人物立體化,那么讓他行動起來。
艾麗斯.馬蒂森在剛開始寫作時,花了很多的筆墨去刻畫人物的心理狀態,但是這些在讀者看來并非必需,也缺少耐心讀下去。因此,想要小說寫得好看,那么少一些人物的心理描寫,轉而讓小說里的人物行動起來,多一些動作和事件的描寫,用行動告訴讀者真正的想法。
這一點也就解釋了很多小說的開頭場面都是以打斗開始,因為在打斗中雙方的想法、利益沖突一看就一目了然了,場面熱鬧,讀者也喜歡。
5、尋找有價值的讀者和評論家。
小說是修改的藝術,也就是說好的小說并不是寫一遍就完成了,而是一遍又一遍地修改才臻于完美。
艾麗斯.馬蒂森認為小說寫好后,找到愿意閱讀你的小說并能如實說出真正想法的讀者才是有價值。完全地否定你的讀者會讓你我垂頭喪氣,容易放棄。相反,完全夸贊你的讀者則讓不知道作品的壞在哪里。
艾麗斯.馬蒂森還認為最好的互換作品的作家,原因在于作為作家,他們更了解如何修改,還有他們非常清楚自己的作品也即將被評價,不會將壞情緒發泄在你的小說上。
找到有價值的讀者和評論家,目的都在于幫助你把小說修改得更好。
艾麗斯.馬蒂森不僅有22年的寫作課的授課經驗,她還出版了多部短篇小說集和長篇小說,作品在英語文學界廣受好評,最獲得美國最佳短篇小說獎,歐.亨利小說獎等。
我再一次強調艾麗斯.馬蒂森的背景,想要強調的是這本《寫作課:何為好,為何寫不好,如何能寫好》是有份量的寫作干貨的沉淀,并不是一時就能了解。我從頭到尾逐字逐句地閱讀,我也才吸引了一小部分,但我打算根據艾麗斯.馬蒂森的指引去創作自己的第二部小說了。然后,有遇到難題時,再來翻閱這本書嘍。
2017.10.06
靈林玖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