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的時候,最喜歡下雨天。印象中,只有這個時候,父母才會有休閑的時間。爸爸總是捧著本書(因為是退伍軍人,常看軍事類的書),或者拿份報紙,看的津津有味,微微出聲念讀,媽媽在一旁整理家務,那個場景,對我來說有種天堂般的感覺。
好多時候,大多數人眼里的遺傳,其實就是潛移默化吧。受爸爸的影響,我從小也喜歡看書。
而大多數時候,媽媽會抱怨爸爸,尤其是喊爸爸幫忙但他在看書時,總會念叨:“看書那么多年書有什么用”等等。確實,有時候的作用僅僅是飯后的談資。
而我反思自己,大學時期的圖書卡利用率很高,每次可以借五本書,我每周差不多都會借2-3次。而大學四年過后,我早已經忘記了看過所有書名,更何況內容和收獲。工作后,每年也會買書,但發現自己幾乎沒有收獲。
但在我身邊,有很多博覽群書的人,確實從讀的書中收獲了太多,好多人把自己讀的書轉化成文字,自己也成為作家或專欄作者。這之間的差別實在太大。
前幾天我剛好讀完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由被譽為“筆記本作家”的日本作家奧野宣之所著。讀完之后,解開了我之前的困惑。
其實,很多人對讀書有一個誤區,覺得讀完就算完了,總以為自己會記住或者吸收很多東西,但事實往往不是這樣的。人類是健忘的生物,昨天吃的什么飯可能需要認真回憶才能想起來,又能指望能記住多少書中的精華呢?
讀書之所以會對人產生影響,指的是是讀完書后,真正理解了書中的精華,真正能吸收書中的智慧,自身通過融會貫通才會隨之改變,否則呢,讀上百本,上千本又有什么意義呢?
2
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作者寫到:“更好的讀書體驗便可以成就全新的自己,本書的讀書方法并不是一味讓你讀得更快、更多,而是認真消化,使之對自己有益。”
那么我們需要用筆記本管理讀書生活。即認真做讀書筆記。
而讀一本書我們需要經歷這幾個過程:選書、購書、讀書、活用。我們都需要讓筆記本成為讀書生活的好搭檔。
選書的時候,你會怎么選?如果一本書可以解決自己一直煩惱的問題,或是它的主題讓自己非常感興趣,那么就可以多花時間,踏實地讀。
在讀書的過程中,我們會有自己的想法。或是在讀書之余,瞬間思考就像水里的氣泡,只會出現一瞬間。所以我們需要隨時記錄下來。
法國文學專家鹿島茂先生,是知名的讀書愛好者,他曾在隨筆中闡述讀書筆記的作用:沒有必要從頭到尾詳讀,重要的是不管篇幅多少,都要下點功夫讓自己對讀過的書有印象,即使只記住了作者、書名或做些摘抄都好,要堅持寫讀書筆記,這是最有效的讀書方法。
我個人比較喜歡作者在書中推薦的 “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法,即摘抄加評論。
這個方法讓我想起來在我的中學時期,文藝的學生幾乎人手一本摘抄本,抄錄各種名人名言,愛情箴言,人生感悟等等。
本書這種方法有異曲同工之妙。區別是在摘抄的基礎上加上個人的評論,即你自己的理解:為什么摘抄這句?有什么收獲?或者說當時的心情?統統需要記錄下來。
而摘抄的部分,可以在讀第一遍的時候用記號筆標記出來。
很多時候,我相信很多人都有邊讀書邊劃線的習慣,把自己認為好的內容標記出來。而本書中介紹的更科學的標記,更值得我們學習。如,通讀時折角,重讀時再折角,用不同書簽,各種記號筆畫不同的線等。
這樣,更方便我們做筆記時進行摘抄。個人的評論部分,可以隨時記錄,記在書中相關空白處,作筆記時再錄入。
除了“蔥鮪火鍋式”記筆記,作者還推薦了“剪報式”記筆記,就是在日常中搜集的一些雜志、報紙、書刊上的有用內容剪下來貼在筆記本上,同時可以記錄個人的想法。我想,很多人在上學時期應該也用過這種方法。
3
通過作筆記過程,可以讓讀書活動完成從生搬硬套到獨創思維的飛躍。
需要強調的是,千萬不要為了堅持寫讀書筆記而走形式主義,要踏實記筆記,并真正理解書中的內容。
讀書筆記盡量從簡從速,盡量縮短記述的篇幅,但也要反映書中的精髓。當你以思想輸出為前提去讀書時,思想輸入的質量也會有所提升。
何時做讀書筆記呢?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里,作者建議最好是一周做一次。當然,時間隔得久了也有好處,越能冷靜地看待書中的觀點。
4
做讀書筆記,有太多收獲。
即使掌握再多的信息,如果不去積極輸出,也無法形成知識體系。如果我們做好讀書筆記,積極輸出,久而久之,會形成自己的一套知識體系。
如我,雖然讀了不少書,但大多數知識僅僅是在腦中存在了一瞬間,然后消失殆盡。
在閱讀讀書筆記時,有時甚至可以達到重讀一遍的效果。在資訊化發達的現代,各類書籍鋪天而來,有了讀書筆記,我們可以精簡讀書,節省時間。
好多人看完一本書,想寫書評又不知道從何下手,但只要認真做完讀書筆記,寫書評時自然有很多話說。
通過寫讀書筆記,你就可以找到一本“讀了它我就能做自己”的書。
自從我學習了《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的記筆記方法后,我發現每讀一本書時,我都會按照這種方法,不僅注意力更集中,而且思路也越來越清晰。而且迫不及待想去豆瓣分享書評。
5
讀書體驗比書本身更重要。
作者列了讓讀書體驗更加充實的19個技巧以及更便捷舒適的幾款文具。
如不依賴網絡,多用參考書。把名著放在枕邊。常帶三本書同時閱讀。等等。
個人覺得很受用。擁有一個好的讀書體驗,會給生活帶來更多的驚喜。讀書,也是需要匠人精神的。將讀書的過程發揮到極致,讀書帶來的收獲只是順帶的結果。
每個人可能都會遇到那本能夠成就自己的書。失落的時候,走投無路的時候,那本書都會成為自己的精神支柱。而且,我們需要一些能與自己長期共處的書,比如旅行時想讀的書,難過時想讀的書,而尋找它們正是我們平時讀書的目的。
讀書對于我們來說,不僅僅是消遣,而是通過讀書,我們更能認清自己,在別人的經驗里反思自己,在別人的人生里找到自己的定位。
去體驗吧,就像你從來沒有體驗過一樣!去讀書吧,就像你從來沒讀過一樣!
我相信,會讀書,讀好書,你將會成為最好的自己。而且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