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告白》——走出別人的期待

??????帶著“莉迪亞死了”的結局,去看關于她的故事。莉迪亞身前的成長與經歷,摻雜著她身后的家庭變故、反思與探求,交叉的敘述方式吸引人不斷思考“莉迪亞為什么死了”,然而結局也并不是出乎意料。這是一個家庭教育的悲情故事,卻也是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的成長故事。

????? “莉迪亞為什么死了”,是她背負不了父母的期待,又少了內斯的支持,孤獨少年尚處自我迷茫的階段,卻要承載父母“學霸+交際花”的夢想。想起一個段子,說有一種父母的教育方式,自己本來是一只雞,夢想著有一天飛上枝頭當鳳凰。然而現實讓夢想破碎,就生下一個蛋,告訴它你就是鳳凰。這么看來,國內外的父母都存在這樣的情況,把自己的夢想加載在孩子的身上,將生命的延續演變成精神的延續、夢想的延續。但是,作為家長也沒有問過孩子,他是否愿意傳承你想要的延續。尚在孩童的莉迪亞,還沒有判斷人生方向的能力,她的決定來自于父母的歡喜和表揚,來自于周圍坐標系對她的定義。更可怕的是,這種定義是莉迪亞成長的依據,按著大家期待的方向去努力,按著大家認可的成功去靠近。可是誰來關心她的內心世界,她喜歡什么?她快樂嗎?她想要成為怎么樣的人?當她終于想清楚要擺脫束縛做自己的時候,她不再膽怯、退縮,勇敢的邁向水里,等待她的卻是死亡。為什么?她錯誤的以為拼命踢水就能游到對岸。這又是教育帶來的錯位。一個普世認可的成功模式,不加區別的作用于個體,帶來的竟是這樣一個悲慘的結局。詹姆斯和瑪麗娜最終是否明白莉迪亞為什么是自殺?我想他們終其一生也不懂。以他們的思維和語言能力,讀不懂莉迪亞的無聲告白。

????? 與莉迪亞相比,內斯則幸運許多,他從小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當家庭中的矛盾、沖突、對抗出現的時候,他可以沉浸在望遠鏡的鏡頭里,這種專注帶領他離開家、走向哈佛。而漢娜這個可愛的小姑娘,畢竟還太小,家庭的一系列變故,又會在這個小女孩身上發生怎樣的故事,不得而知。只希望詹姆斯和瑪麗娜最終的和解,能給漢娜帶來更多的愛。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