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分析:
一家五口——莉迪亞,詹姆斯,瑪麗琳,內斯,漢娜
莉迪亞:貫穿整部小說的主人公。小說開篇就提到她的死,并以她的死作為引子,逐步展開導致莉迪亞死去的原因(其中涉及到了詹姆斯與瑪麗琳的婚姻,詹姆斯和瑪麗琳兩人的家庭背景,莉迪亞與內斯、漢娜的兄姐妹的關系)。詹姆斯和瑪麗琳最疼愛的女兒。
詹姆斯,瑪麗琳:詹姆斯是中國人,瑪麗琳是美國人。兩個人在校期間發展了師生戀。在那個中國移民在美國很難處的年代,詹與瑪的愛情并不被人看好,瑪麗琳的母親就很不看好這場婚姻。但瑪麗琳與母親的緊張關系(瑪麗琳不愿受母親擺布)讓瑪麗琳堅決與一個中國男人結婚,認為他“與眾不同”;而詹姆斯在美國生活的那些年都是處于一種極其自卑的狀態,對本土美國人看待自己的眼光特別的敏感,因此,瑪麗琳表現出的對他的好感讓他也覺得瑪麗琳“與眾不同。”
內斯:莉迪亞的哥哥。內斯是這個家庭中莉迪亞唯一的知心親人,內斯理解莉迪亞的苦惱,但同時他又嫉妒莉迪亞能達到父母如此多的關注,而自己在父母眼中卻可有可無。
漢娜:小說中唯一一個可以說活的沒苦惱的人,她作為這個家庭里最小的女孩子,從小就常常被父母哥哥姐姐忽略,以至于她已習慣了自己躲在角落里看著家人的一舉一動,盡量不出現在他們的視野里。她就像一個旁觀者在觀看著,洞察出可能引起這個家庭走向破裂的一切蛛絲馬跡,卻又怯于說出口,亦或者是不知如何開口。
“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
通篇小說讀下來,能特別深地感受到這個混血家庭表面雖其樂融融,實則每個人都特別的孤獨難耐的內心世界。而這種孤獨在每個人身上表現出來是怎樣子的呢?
瑪麗琳的孤獨表現為對夢想追求不如愿后的自卑,結婚后的她依然對自己想當醫生這個夢想耿耿于懷,“我意識到,我現在的生活并不快樂,我頭腦里總是憧憬著另一種生活,但實際情況卻事與愿違。”于是她毅然決然離家人而去,然而當她得知懷上漢娜之后又不得不回家,夢想再一次落空。但她為自己這種追夢的動力找到了另一個載體——莉迪亞。她把自己所認為的為了莉迪亞更好的未來著想,她每天都希望莉迪亞能按照她的思維來學習,給莉迪亞買各種與學醫有關的書,每一次的生日禮物也都是書。而莉迪亞自那次母親的無聲出走后就特別害怕再次失去母親,因而在母親回來后對自己提出的每個要求都唯聽是從,只希望母親開心。“詹姆斯雖然出生在美國本土,也沒有去過別的國家,但他也不覺得自己屬于這里。”——這就是詹姆斯的孤獨之處。身處異國,身體外貌上的差異就已經讓他一直活在本土人異樣的眼光底下,這樣的外部環境極大地影響了這個混血家庭的生活。特別是內斯,他在與朋友的相處中會時不時地受到他們的捉弄和嘲諷,而詹姆斯對于兒子這種經歷的反應是覺得內斯就像小時候的自己,因而對他的懦弱厭惡至極。生活中并沒有什么朋友的他極其渴望得到朋友的認可與贊揚,而又怯于去做這樣的事,于是他也把自己的這個期待施加在莉迪亞的身上,經常提醒莉迪亞要多交朋友。而這也正是莉迪亞的孤獨之處,“莉迪亞自己——她是全家人的中心,盡管她不愿成為這個中心——每天都擔負著團結全家的重任,被迫承載父母的夢想,壓抑著心底不斷涌起的苦澀泡沫。”這種長期不斷積壓的期待讓莉迪亞在父母面前總是得想辦法撒謊騙取他們的安心,她既害怕有一天母親會再次消失,她父親會因此崩潰,全家再次瓦解;又恐懼失去內斯——他是唯一理解他們家那種奇怪而脆弱的平衡的人。當她得知內斯要離這個家庭而去的時候,她再也支撐不下去了,她知道繼承父母的夢想是多么艱難,如此被愛多么令人窒息,她想要真正屬于自己的東西,屬于自由的東西。其實,瑪麗琳和莉迪亞都是活在他人的期待里,瑪麗琳對于她母親的期待厭倦不已,于是總是想辦法逃離,而當她自己的理想沒辦法實現的時候,她就把它硬生生的轉交給了自己的女兒,讓莉迪亞也同樣活在了父母的期待里,延續了上一代的悲哀。而內斯的孤獨則是來自父母的冷漠與朋友的嘲諷。再說漢娜,作為這個家里最小的一個孩子,得到父母的關注卻是最少的,然而她并沒有憤怒與嫉妒,而是盡量避免出現在家人的視野中。漢娜也是孤獨的,但她的孤獨不同于其他人的孤獨,我認為漢娜是一家五口中活的最像自己的角色。
無聲告白是怎樣一個含義?
我理解的“無聲”是指一種潛在的影響,也就是某種影響是在潛移默化中進行的,這種影響下的變化是偏重于內心世界方面的,而不是外在的轟轟烈烈的進行。而告白,就是這種變化的一個結果,顯然這個結果是能讓人產生共鳴的。無聲告白在這部小說中,體現出來的就是:這個混血家庭面對痛失莉迪亞這個事實,從一開始的懷疑,變得絕望,再至墮落,然后咆哮憤怒,最后歸于平靜。在莉迪亞死亡這件事情上,瑪麗琳,詹姆斯和內斯等都不對自身的原因進行好好的反思,把一切原因都歸咎于他人,后來當他們開始意識到的時候,詹姆斯發現瑪麗琳眼中的“與眾不同”不是所謂的“中國佬”與“美國人”的不同,而是追求生活與自我的標新立異;瑪麗琳意識到,莉迪亞自始至終,愛的并不是科學......一切改變都在無聲中進行,到最后,他們從一開始想逃離這個家,到迫不及待地想再次擁抱對方。一句“我以為你走了”足以成為最好的告白。
“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莉迪亞的離去讓人心痛,但這也成了對一家五口的救贖:家人的羈絆不再是他們生活中的絆腳石。莉迪亞的離去讓詹姆斯和瑪麗琳變得加倍疼愛內斯和漢娜,不再讓他們活在自己的期待里。莉迪亞走后,父母和內斯總在漢娜的身上看到她的影子,他們已經習慣在以后的生活中摸索出任何與莉迪亞有關的畫面。撕下偽裝的面紗,允許各自脆弱的內心在家這個暖爐中從無聲的告白再一次走向有聲的擁抱,敞開心扉,找到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