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農村黃土鋪地,揚塵四起,雨后溝壑,泥濘不堪,短短數百米的上學路,卻也有過不去的坎兒。
那時,上學途中要路過一個神秘小院,當我好奇的望向里面的時候,門口那把藤椒椅子上,也總有位老人在望著天空……
一
小學三年級之前,我都是在本村上學。學校在村北頭的田地里,村郊雖然荒涼,但風景獨好,那樣的美景百看不厭,以至于后來我離開了家鄉還念念不忘。
要說讓我難忘的,是學校門口那三個高高的用水泥壘起來的蓄水池。水泥在當時的年代是很貴的料材,可想而知,用水泥壘的蓄水池是多么重要,它們是關系到全村灌溉的水源保障池。小時候看著它們好高,光滑的外表也很難爬上去,這當然難不住調皮的孩子們。雖然,水池旁寫著“水深危險,禁止攀爬“的字樣,可誰能阻擋一顆好奇的心呢?
爬到堤壩頂,碧波蕩漾的水面閃晃著我的眼,從小只見過小河小流的我,第一次目睹這寬闊的平靜的水面,立時還有點眩暈。水深不是白說的,禁止攀爬也不是嚇唬人的,沒過多久,據說它就出事了。有孩子掉到里面去了,幸虧解救及時,否則這段美好的記憶該充斥些后怕了。
徜徉的水面總歸讓我的童年獲得了怡然之感,但最讓我難忘的還是上學途中要經過的那個神秘小院。
二
這個小院里面,楊柳依依,三五梧桐長得粗壯碩大,枝繁葉茂,枝頭已伸向墻外,夏季梧桐花開的時候,許多會掉落在放學的路上,彎下腰來,撿拾幾多,夾在書本里,等回到家中,用鼻子嗅著它的香氣,思緒頓時飛向那個小院。
小院沒人敢進去,是因為里面獨居的老人性格很怪。顯然他想與世隔絕,不愿意與外人交流,吃喝全由他的子女定期給他送。密閉的院落仿佛成了他與這個世界溝通的唯一平臺,每天坐在院子里,眼神望向天空的模樣,讓人肯定,他一定是個有故事的人。
他的院子真好。現在想想,他的院子就像是夢里的小院一樣,有花有草,有樹有鳥,屋舍破落,房頂長著青草,還有爬滿墻壁的爬山虎在隨風招搖。可比現在的別墅強多了。
對他的了解是在校舍搬遷時,當告別的步伐再次邁過那座小院時,那位白發爺爺這次是站著望向天空。等我回到家中,父母告訴我,他是黃埔軍校畢業的,新中國成立后告老還鄉,是個了不起的人。
黃埔軍校?當時的我一臉懵。了不起?也不理解為什么。
當后來長大了,才知道,黃埔軍校畢業的人是多厲害,尤其是一個農村人,鬧革命,上軍校,雖革命初期跟錯了信仰,但及時改正,以至于晚年幸福的他,這一生又是多么悲愴和多感。
在我的記憶里,那位爺爺在世時,每年都會有大大小小的干部來看望他,多數是部隊上的。
三
等到我去到市里上學的時候,他還在世。
只是沒過兩年,再一次與父母的電話里得知他走了。
當時的我,還不明白他活著的時候為啥那么喜歡看天空。
現在,或許能猜出一二,那片天空里可能有他的過往,而那片小院則是他僅有的獨屬于自己的空間。一片天,一片地,一個人,一輩子。
而今,小院早已不再,我也從未踏足半步,只是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