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周 管理兩個時間維度
引言
首席執行官清醒地意識到,他們需要在短期成果和長期成果之間取得平衡。他們認識到了這一點,并權衡考慮長期和短期兩個方面。例如,一旦短期盈利目標實現不了時,就很容易減少研發和培養員工的投入。但是如果這樣做了,就一定要保證盡快恢復投入,以保持未來競爭所需要的創新、知識和技能水平。只有恢復了這些投入才能保證戰略規劃不受影響。
這就是戰略規劃的精髓——今天所做的資源分配的決策將會影響到未來。這就需要有意識地把人員和資金投入到那些能夠確保組織的未來的項目上。短期成果畢竟是很有必要的,這就要求你在短期和長期成果之間取得平衡。
管理者通常并沒有“大把銀子”同時分配給現在和未來的產品或服務。他們必須計算一下,對現有產品、服務和人才開發的新增投入到多大,就會犧牲組織對未來發展的投資。如果這種犧牲是可以接受的,那么這個決策就是對的。不然的話,就必須重新考慮當前和未來的資源分配,直至達到適當的平衡。
(個人理解:這個命題是每個CEO都會面臨的話題,長期與短期,尤其是在資本市場的壓力下。然而長期與短線的動態平衡卻在企業經營過程中至關重要,對于企業家是否經常處于有覺知地決策要求甚高,這也就是企業家需要教練的緣故。教練不是導師,更像一面鏡子,在需要決策的關鍵節點讓企業家更加清晰、明朗地知道自己在哪里,以及自己在整個時間、空間中的哪里。)
閱讀
組織的短期使命與長期使命必須能夠兼容,但是當你看到某些現代組織,例如,剛剛接受惠普公司的一位很能干的女士,她接手時,為惠普寫了一個短期使命和一個長期使命,然而這兩個使命相互并不兼容。這一點她是知道的。她也很聰明。她說,最基本的一條是我們必須挽回過去的損失,然后再去構建未來。順便說一句,這是老生常談,但是根本行不通。但問題不在這里。這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即管理兩個時間維度,這是你必須要考慮的。你必須要有短期成果,也必須要有長期成果。有個古老的醫學諺語說,如果一個病重的老太太今夜就要去世,即便她知道明天的手術能救她一命也無濟于事。但是如果她活過了今夜,而你明天不做手術去救她的命,也同樣于事無補。所以你必須既有短期使命又有長期使命,而且這兩者必須是兼容的,盡管它們常常并不相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彼得?德魯克,2009年2月2日
(個人理解:短期目標和長期戰略目標的關系要處理好)
思考
1、為當前目標與為長期績效所采取的行動之間總是需要權衡考慮。在做出這些取舍決定時,管理者應該知道短期行為將對長期成果產生什么影響。
2、這兩個時間維度中的使命可能不同,但是它們應該相互兼容。
(個人理解:后者如果不用使命而是定位可能更貼切。)
管理者的任務
“應該說,管理者既要低著腦袋埋頭苦干,又要抬起頭來放眼未來——這真需要一點演雜技的功夫。”
一個管理者有兩項具體的任務。第一項是創造出一個真正的整體,一個大于各部分總和的整體,一個有效的、產出大于全部資源投入總和的整體。管理者的第二項具體任務就是在每一個決策和行動中,協調當前的和長遠的、未來的要求。犧牲當前要求和長期要求中的任何一個,都會使企業受到危害。
如果一個管理者不關注今后的100天,就不會有今后的100年。不論管理者做什么,都必須既有利于實現當前的目標,又有利于長期的根本目標和原則。即使他無法協調這兩個方面,也至少要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他必須要計算為了保證企業獲得當前利益而犧牲的長遠利益,也需要計算為了長期利益而犧牲的當前利益。他必須盡可能地減少這兩個方面的犧牲,而且必須盡快彌補這些犧牲帶來的損失。管理者同時生活在當前和未來這兩個時間維度里,并對企業整體及他自己的部門的績效都要承擔責任。
? ? ? ? ? ? ? ? ? ? ? ? ?德魯克,《管理:使命、責任、實務》,1973、1974年,第31章
管理者必須解決過去的問題,但他們真正的工作是把企業的資源投入未來的機會中去。
(個人理解:一個管理者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做統一,統一過去、現在與未來,找到可以統一的、一致不變的因素;統一內部、外部,同樣找到不變的東西。這個是哲學層面的課題)
把今天的資源投入到創造未來中去
不管你喜歡不喜歡,管理者總是在擺脫過去。這是無法回避的事。所謂今天,乃是昨天所做決策和所采取行動的結果。人總是人,無論什么職務或級別,都無法預知未來。昨天的決策和行動,不論當時看起來如何勇敢,如何睿智,都不可避免地會成為今天的問題和危機,甚至被證明是愚蠢的。盡管如此,不管是在政府、企業,還是在其他機構中,管理者的具體工作就是把今天的資源投入到創造未來中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德魯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1976年,第5章
(個人理解:挺經典的一段話,個人理解即佛家的無常,因為無常因此不執著于過去的成績或失誤,立足每一個當下做最恰當的選擇,然而這也是非常難的。因此,企業家更需要修心,每個當下都在覺知地狀態去覺行。在心沒有修到一定程度都需要一個第三方時時讓企業家的心回到當下,這又再一次體現了教練的重要。)
使命總是長期的
使命總是長期的,不僅需要短期的努力,也往往需要短期的成果,但是它起始于一個長期的目標。17世紀著名詩人和宗教哲學家約翰?多恩的講道詞中有一句美妙的話:“想要成就永恒,別等到明天才開始,因為永恒絕非一蹴而就。”所以我們總是從長遠開始,然后反過來問自己,我們今天要做什么?“做”是關鍵詞。。。有一些取得長期成功的公司。。。它們都是從一個非常清晰的長遠觀念開始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德魯克,《非贏利組織的管理》,2009年,第一章
管理者如果犧牲兩個時間維度中的任何一個,
實踐—提示
你的組織的使命宣言中是否清楚第闡明了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它們是什么?
你的使命宣言中,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能夠相互兼容嗎?
你的組織是否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放在解決過去決策所造成的問題上?
你這樣才能抽出一些時間和資源,并把它們集中到你所在部門創造的機會上?
警句
1、應該說,管理者既要低著腦袋埋頭苦干,又要抬起頭來放眼未來——這真是需要一點演雜技的功夫(關于需要協調造成短期和長期影響的決策。)
2、所以我們總是從長遠開始,然后反過來問自己,我們今天要做什么?
(學習總結:一個組織和一個人是一樣的,我們都從過去到現在,走向未來。因此帶著過去的各種印記,做當下的選擇,如果能夠做到:“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喪志”每個當下都清明,自然可以統一過去、現在與未來,做出最恰如其分地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