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宋老師
最近讀了一本溝通類的暢銷書——《跟任何人都聊得來》。書中提到了想要成為溝通高手,你必須要知道的四條法則。
認真體會這四條法則,覺得非常實用。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經歷和一些具體的事例,詳細解析一下,該如何在現實生活中去運用這四條法則。
1.接納自己的個性,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極致
在心理學上,最簡單的個性劃分方法就是把人劃分為內向型人和外向型人。這里一定要注意,個性沒有好壞之分。無論你是一個內向的人還是一個外向的人,只要你能接納自己的個性,都有機會成為一名溝通達人。
我的導師,就是一名性格偏內向的人。但是每次在和他聊天的時候,他的話總是能直擊人心,帶給我很多啟發。
有一次,他語重心長的和我分享了他作為一名內向者,在這么多年職業生涯當中的一些體悟。他告訴我,在他剛工作的時候,也曾渴望變成一個性格外向的人。在酒桌上,他也曾羨慕過那些能夠非常輕松自如的和領導們交談的人。但是輪到他對領導說話的時候,總是覺得不自然。偶爾說出幾句好聽的話,也會感覺渾身不自在。
后來,我的導師告訴我,他和自己和解了。他接受了自己內向的性格,只是他學會了把自己作為內向者的優勢發揮到了極致。他發現自己更加擅長傾聽,另外一點就是,雖然他的話不多,但是說出來的話往往都能說到點上。
如此以來,內向的性格并沒有阻礙他和其他人更好的溝通,也沒有阻礙他的職業生涯發展。在我畢業的那年,我的導師發短信告訴我說,他受學校公派,即將赴日本出任某高校孔子學院的中方院長。
其實,無論你是內向者還是外向者,你都可以做到和任何人都聊得來。關鍵是要接納自己的性格,然后把自己的性格優勢發揮到極致。內向者更加善于傾聽,說出來的話也往往更加具有深度。而外向者更加容易和別人搭訕,同時也很容易在眾人面前侃侃而談。
2.準備越充分,你就越自信
在任何時候,機遇都只青睞有準備的頭腦。準備越充分,人在溝通的時候就會越自信,溝通的效果就會越好。尤其是在見重要人物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記得有一次,我要請一名大學教授幫忙做一些事情,并且通過關系終于得到了一次和他見面聊天的機會。在見面之前,我就盤算著該如何做才能快速的和這名教授拉近距離。后來,我在網上搜到了這名教授的博客,仔細翻閱他的博客文章,發現他對泰戈爾的詩很感興趣。于是,在和教授見面之前,我就花了不少時間去讀泰戈爾的詩集,以備不時之需。
后來在見到教授的那一天,教授面帶微笑的坐在我對面。我不經意間說出了泰戈爾的那句詩:“你微笑,沒有對我說一句話,而我覺得,為了這個,我已經等待很久了。”教授一下子聽出了是泰戈爾的詩,聽我說完后既驚又喜。因為這首小詩,我們之間的心理距離一下子被快速拉近,接下來也是越聊越投機。我所求助的問題也很快得到了教授的熱心相助。
3.永遠保持一顆好奇的心,對他人真正感興趣
這一條法則,對我來說,最為受用。在與別人聊天的時候,我們往往會碰到這樣一個問題:無話可說,不知道該聊什么話題,出現冷場的局面。
導致這個問題最可能的一個原因就是:我們對聊天的對象不感興趣,在聊天的時候無法對聊天的對象保持一顆好奇心。
在聊天的時候,我們可以這樣提前告訴自己:每個人身上都有不一樣的故事。如果我們能夠把聊天的目標當成是探尋每個人背后的那些精彩故事,那么我們就會有聊不完的話題。
學駕照的時候,我碰到過一位海員。剛開始的時候,他的話不多。但是我實在是對他的職業太好奇了,于是就問了他很多問題。后來我們越聊越投機,他也給我講了很多關于他出海的經歷。他還給我講了他在船上的生活,講他們碰到海盜時的驚心動魄,講他們去不同國家的一些所見所聞等等。聽著聽著,我口水流了一地。通過聊天的方式,你可以走入另外一個人的世界,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想要和任何人都聊得來,你一定要有一顆好奇心。因為只有你對別人真正感興趣,別人才會對你感興趣。
4.學會從他人的角度出發,真正在意對方
所謂“學會從他人的角度出發,真正在意對方”就是指,在溝通的時候應該變被動為主動,要先學會去理解對方,然后再爭取對方去理解自己。
我們很多人都有類似的感覺,在和自己同輩的人聊天的時候毫無壓力,但是在和長輩聊天的時候,往往不知道該從何聊起,往往是聊了幾句話之后就無話可說了。
最近這些年,每次回老家的時候,我總是感覺家里的一些長輩不像以前那樣關心我了。最直接的表現就是,他們不再像以前那樣愿意跟我說很多話,問我很多問題了。
后來,我認真的反省了這個問題,發現問題的真正癥結在于,自己的心態還停留在小孩子的層面。自己總是感覺應該是長輩主動關心晚輩。殊不知,在長輩的眼中,我早已長大成人。這時我應該及時轉換自己的角色,主動去關心長輩,主動去對長輩噓寒問暖。
當我開始從長輩的角度出發,變得真正在意他們的時候,我發現我和長輩之間竟然也有聊不完的話題。我開始主動關心長輩的身體情況,主動走入長輩們的精神世界,和他們一起探討家里孩子的成長和發展問題,總之談他們所感興趣的話題。他們也一下子變得興趣盎然起來。
這個道理不難理解,誰不想在聊天的時候被人在意,被人關心呢?
如果你想讓對方在聊天的時候更加在意你。那么,也請你拿出足夠的誠意,先做到真正的在意對方吧。
寫在最后的話:
那么,是不是只要做到以上四點,就真的可以做到和任何人都聊得來了?
非也。溝通這件事情,需要兩個人的共同參與,才能達到一個良好的溝通效果。一個巴掌拍不響,如果對方就是不想和你聊天,即使你掌握了N多種聊天的方法,也很可能依然出現冷場的狀況。
如果你盡了最大的努力,帶著足夠的誠意去和對方溝通,但是對方對你依然不感冒,那就果斷放棄吧。不要把時間浪費在一粒無法結出果實的種子上,你可以換個人聊天。
當然,這種情況真的很少會出現。也就是說,本文所講解的這些道理,對于大部分的溝通情境來說,還是適用的。不信試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