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人際溝通,這一篇就夠了——《跟任何人都聊得來》讀書筆記

一、人際溝通的心理基礎——自己需要做的準備工作

01 了解真實的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溝通技巧

困擾于聊天的人,大多數是自認為“內向”的人,把不會聊天歸根于“性格內向”。

其實,無論內向還是外向,只是性格表現形式不同,并沒有優劣之分。

內向型的人是指那些通過獨處可以獲得能量的人。他們傾向于自我反思。

外向型的人是指那些通過群體交流獲得能量的人。他們傾向于通過交談來思考,但是容易在“傾聽”方面存在問題,而傾聽是溝通中的重要基礎。

內向型讓交談更有深度,外向則更具行動力。

作者向我們展現出這樣的溝通邏輯: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生活因差異而精彩,而差異性讓談話的內容更豐富,因而交談會更有趣。

要想成為溝通達人,不必重塑自己的性格,細致地了解自己的獨特之處,接受并享受這各路獨特之處才是關鍵。以此作為起點,提升溝通能力。

人際溝通的心理基礎是:接受自己與他人不同+接受他人與自己不同。

02 ?培養好奇心,讓自己變得有趣

可以嘗試以下小練習培養好奇心:

每天瀏覽報紙,對于不太感興趣的也稍微關注下。

尋找周圍你平時不怎么注意的事物。?

走在街道時,嘗試想象擦肩而過的人在想什么。

隨時記錄你的想法。

像孩子一樣多問“為什么”。

探索每次交談中的未知領域。

交談時,假設所有和你交談的人都知道一些你不知道且很有趣的事情。弄清楚這些內容,以此為目標。對方正是你挖掘話題的源泉,無需在腦海中更出一堆話題。

03 ?學會從他人的角度出發,真正對他人感興趣

人際溝通中,我們可能比較擔心自己的言辭是否得當,對方會有什么反應,反而忽視了對方真正的想法和需求。如果我們學會從對方的角度出發,真正在意對方、理解對方,即使溝通技巧不那么嫻熟,也完全可以取得良好的溝通效果。

對他人感興趣,是任何人際關系得以維系的智慧所在。如果我們把全部的精力用于吸引別人的注意力,讓別人來滿足我們的需要,那么對方也會這么做。

04 ?我們不能控制他人,但是可以影響他人

在人際交往中,我們無法保證對方一定會如何回應,我們只要盡力做好自己該做的就行。同時,你的行為也會影響著對方,對對方的回應產生影響。

要從積極的鏡頭審視自我。如果我們從消極的鏡頭中審視自我,就會覺得他人也是以同樣的眼光看待我們。這樣一來,我們和他人交流的方式就會受到影響。如果我們能夠透過真實的、積極的鏡頭看待自我,我們會覺得他人也是以同樣的角度看待我們。積極鏡頭包括:

鏡頭一:接受。

要認識到,每次的交談并非都會完美無缺。每一次交談都會增強你的交流能力。

鏡頭二:愿景。

你無需獲得所有人的滿意,對于個別交流不順的談話,不必在意。

鏡頭三:積極性。

交談的目的是建立聯系,而不是讓他人永遠記住你。不要隨意拿自己與別人比較,關鍵在于認識自己的獨一無二性,與自己和睦相處。

鏡頭四:感恩。

有人花時間與你交流,就是在送你寶貴的禮物,好好享受每一次談話。

鏡頭五:滿足。

真正地接受自己,坦誠地對待他人,在交談中無須努力假裝和遮掩,一切都是自然而生。

二、消除人際溝通的障礙——怎樣聽懂別人,怎樣被別人聽懂

障礙之一:?不同思維的過濾方式?

你表達出來的,是否是你的真實意思?

你聽到的,是否是對方的真實意思?

我們的大腦負責處理接受到的信息,受家庭背景、教育背景、個人經歷、社會地位的影響,即便是同一個詞語,經不同大腦的過濾處理后,被理解為不同的意思。“我們相信什么,世界就是什么。”我們的思維模式決定行為模式。思維會成為一種“過濾器”,直接影響我們的行為,溝通障礙由此產生。那么,如何消除思維模式帶來的溝通障礙?

1.善于發現他人優點,多肯定他人

當我們不理解他人的觀點時,就會做出各種假設,將假設作為事實,進而以此采取行動。而實際上,你的依據根本就不是事實。因此,對于他人要多進行善意的解讀。

2.重新審視自己的判斷,作出調整

以下是書中舉的幾個例子,為了方便閱讀,我用A代表之前的想法,用B代表調整后的想法:

A:別人都很自信,偏偏我不是。

B:我確實不知道他們在想什么,但是他們并沒有看上去那么安適.

ps:實際上,別人也會緊張也會不自信。

A:要想交談順利,就得讓別人喜歡我。

B:別人怎么想不是我的責任,我只要做好自己就行。

A:一定要掌控談話。

B:交談的方向由交談的雙方共同負責。

ps:交談的目的是共贏。

A:我內向,無法與別人順利交談。

B:內向沒什么不好,我要了解適合自己性格的交談技巧。

ps:內向的人只要明確自己在交談中扮演怎樣的角色,心里和外向人的“競爭”壓力就會消失。

A:趕緊想話題,我要準備很多話題才行。

B:我要仔細傾聽對方,了解所談的話題。

ps:我們要改變自己的角色,將注意力放在對方身上,挖掘對方的經歷,將交談拓展到新的領域。從“內容提供者”變為“內容開拓者”。

障礙之二:我們總是按自己的觀點理解生活

這會產生兩個潛在的問題:

我們總覺得自己是對的,對方是錯的。

我們總覺得對方和我們看待事物的方式是一樣的。

對此,我們要明確:

溝通并非是要改變他人的思想,而是理解他人。觀點不同時,我們越是能夠理解對方的觀點,就越容易從差異中找出更好的、更有創意的解決方案。

三、溝通技巧

01 事先做好準備

1.將注意力集中于自己。準備一份“自我介紹”。

2.將注意力集中于對方。準備一些開場白式的話題。根據場合和主題,想想有哪些具體問題可以問,想一想會遇到誰,你們會聊些什么,將這些內容記下來。如果對方是公眾人物,可以上網找找他的資料。

3.將注意力集中于所處于環境。了解大環境內的新聞,平時多注意收集信息。

02 ?準備開場白

以加入一個交談群體為例:不要企圖控制整個交談,也不要開始新的話題。更好的選擇是,繼續你剛聽到的話題,對他們所談之事稍加評價,這種評價最好是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的結果,而非你個人觀點。舉個例子:

例一:大家正在談論汽油價格。

你的開場——不合適:噢,這個價格比我們小區的價格高5毛錢。合適:這個價格不錯啊,在哪能買到這么便宜的汽油呢?

例二:大家正在談論天氣。

你的開場——你們都住在哪里啊?

這個時候,你無需展示自己的交談技巧,只需要和群體建立信任,等待他人繼續你的話題就行了。

當你加入新的群體時,牢記:

一開始不要只談論自己,這樣會顯得很自我。

一開始不要評論他人觀點。

對于大家談論的話題,只需稍作簡短的評論,以此吸引注意力就行。

如果他們繼續討論明顯只有他們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不妨借合適時機優雅離開。

選擇和當時情境相關的開場白,如:你是怎么認識主持人的?/今天的交通特別堵,你們在路上遇到了嗎?/你們是怎么找到這里的?

03 ?如何開始交談

真正的交談在開口之前就已經開始 了。在開口前,我們會通過對方的肢體語言、面部表情,對他進行解讀,以此判斷成功接近對方是否可行。如果我們的解讀信息是積極的,我們就會繼續前進,同時謹慎地揣測其反應。如果解讀的信息是消極的,我們就會覺得對方不太感興趣。

因而,開始交談前,人們就會顧慮重重。然而,作者通過實例表明,通常情況下,我們的這些“這人很難搞、不好相處”之類的疑慮和假設是不正確的。交談之前,我們要把觀察的解讀和假設和事實分開,這一點很重要。

破除心中的假設

假設1:我不想貿然闖入。

我們總覺得貿然闖入,別人會感覺受到了侵犯。但是換位思考一下,別人接近我們時,我們是否經常會這樣感覺呢?

事實上,我們一個人站在那里,會感激別人上前跟我們交談呢。因為他們先開口,我們就不用為難了。

假設2:他們可能不喜歡我,或者覺得我無趣。

交談前別想太多。

假設3:他們比我更自信。

多數 人都會讓自己盡可能地看上去自信,盡管心里很忐忑。

假設4:對方單獨一個人站著,是因為TA喜歡這樣。

他們跟我們一樣!你想,如果真是喜歡獨處,TA干嘛要跑來這個PARTY?

假設5:我不了解他們,因此,我不知道他們喜歡談論什么。

這么想也沒錯,但是,你要知道,這也是我們的最大優勢——正因為彼此不了解,可以談論的才更多啊。

假設6:如果我們交談不愉快,我會覺得很挫敗。

交談的目的并非向對方炫耀你多么優秀,而是在兩人之間建立聯系。交談結果是雙方的責任。

實際操作中,先開口具有很大的優勢——你可以挑選交談對象, 不是嗎?

04 ?找到共同的興趣點

作者將交談模式分為三類:

交談模式

第一類:將注意力集中于左邊的圓圈。這樣就錯過了人際溝通的最大資源:對方的人生閱歷和思維觀點。

第二類:將注意力集中于右邊的圓圈。這樣也不利于交往的開展。

第三類:將注意力集中于兩個圓圈的交集。

最佳交談模式

兩個圓圈的交集可能大,也可能小,但這都是真正交談開始的地方。我們可以從共同的興趣點出發,探索每個圓圈中的“未知領域”。這樣,我們的觀點就可以從“自我”到“對方”,最后到達“我們”。

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從周圍的鄰居開始進行交談,找到共同點,建立關系就簡單多了。

05 正確提問,推進交談

受思維“過濾器”的影響,對方說的話, 我們都會加上自己的注解去理解,容易導致交談障礙。因此,要從傾聽者的角度提出問題,而非從自己的經歷和經驗出發。

一般來說,交談剛開始時,可以用封閉式提問(用“是/不是”等簡短詞語就能回答)的方式交談。慢慢地,可以采用開放式提問。當別人就我們的問題作答時,我們可以從中篩選信息,從而判斷他們愿意進一步探討的話題。

例1:你詢問對方在哪里長大,他如果回答說:“多數時間都是在美國東海岸。不過,自從爸爸參軍后,我們搬家就比較頻繁了。”從這句回答中,你可以繼續以下問題:

他屬于哪個軍種?

你還在哪里居住過?

這么說來,你覺得哪里稱得上“家”呢?(個人認為可以問:你居住過的這地方,你最喜歡哪?)

你們多久搬一次?

沒多久搬一次,重新開始,對于孩子來說意味什么?(個人認為可以問:沒多久搬一次,重新開始,你能適應嗎?)

例2:有人向你介紹了一個朋友,告訴你說他曾在中東待過一段時間。你可以問:“你為何要去中東呢?”如果對方回答很簡短:“軍事原因。”你可以再提出幾個封閉式的問題,獲得信息,然后再回到開放式問題上。

你是哪個軍種?(封閉式)

你為什么選擇海軍呢?(開放式)

我總覺得伊拉克到處都是沙漠。海軍在沙漠地區能做什么呢?(開放式)

你在那兒過得怎么樣?(開放式)

你們的日程安排是怎樣的?(開放式)

其實,開放式與封閉式提問的差異有時候僅僅是微小的改動。比如:

不要問“那里熱不熱?”(封閉式),而應問:“那里天氣怎么樣?”(開放式)

不要問“你準備回來嗎?”(封閉式),而應問:“如果有一天你選擇回來,會是什么原因呢?”(開放式)

不要問“你相信你的家人嗎?”(封閉式),而應問:“離開家人這么久,你感覺如何?”(開放式)

把自己想象成記者,將六個W(who,what,when,where,why,how)作為開放式的探索工具,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如果你對對方的話感興趣,可以鼓勵他繼續說:

如果這事發生在我身上,我都不知道該怎么處理。你當時是怎么想到的?

真是讓人難以置信!之后你受影響了嗎?

這正是我想知道的,能再多告訴我一些嗎?

同時,觀察肢體語言有助于我們作出判斷。多數的肢體語言是無意識的,這恰恰能反應出對方的真實感受和想法。

如果在室內交談,要注意關注周圍環境中的事物,比如墻上的圖片。真誠的贊美,指出你注意到他們的優點,會讓對方在交談中自如且充滿安全感。

避免雷區注意事項:

開始交談時,不要問比較難回答的問題。

提問要有針對性,回答也就有了一定的范圍。不要問“你對政治怎么看?”這樣的寬泛問題。

事先作好計劃。商務場合,對于即將交談的人,可先去對方公司網站了解對方情況,據此設計一些問題。

多準備一些一般性的問題,熟記于心,可用于冷場的救場。

對于久未謀面的人,問工作、家庭成員等不要過于針對性,可以這樣表達:“上次我們聊天時,記得你說過工作有些棘手,后來怎樣了?”

遇到不理解的問題,直接問,這樣會讓對方感覺你在認真聽,但是提問,而非質疑。

遇到面無表情的人,說完后可以問:“ 這是我的想法,你怎么看?”或者“我這和說講得通嗎?”“你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問題?”

簡單說來,交談的一般流程是:提一個封閉式的問題——采用開放式的問題6W——仔細傾聽對方回答——重復。

06 ?傾聽:最有效的溝通技巧

作為傾聽者,你屬于哪種水平呢?可以先作個測試:

對方說話的時候,你是否正在準備自己要說的內容?

你是否喜歡插話?

如果對方說話時間比較長,你是否失去耐心?

你是否覺得他人理解你的觀點比理解他人的觀點更重要?

如果他人告訴你他的困擾,你是否愿意出主意?

人們是否覺得你善解人意?

說話者在與你說話的同時, 也在觀察你的肢體語言和面部表情,當感覺你不在傾聽時, 彼此間的交談就無信任可言了。一般這些信號會反映出你沒有在傾聽,交談時要避免:

沒有堅持眼神交流,或者目光呆滯無神。

面無表情。

簡單的點頭回應,但是不會參與話題討論,也不會問細節。

很容易被周圍的動靜吸引。

簡單聽幾句就開始對你說的不停評論。

傾聽如果卡殼的處理方式:

1.你走神了:可以就之前的交談基礎,稍加評論。但最好的方式是告訴對方:“對不起,剛才我還在思考你之前說的內容, 因此最后一句沒聽到。我可以就你剛才說的內容問個問題嗎?”

2.你沒聽懂:微微一笑,然后說:“我不太懂你的意思,幫我解釋解釋。”

3.不感興趣:體面地結束這次談話。

三、正確看待壓力——壓力是一種積極的溝通力量

我們要知道,交際的壓力和緊張,任何人都會有。壓力是中性的,無所謂好壞,重要的是,我們如何看待壓力。

疏通壓力要做到:

認真準備。

交談前自己先演練,想象一下交談的過程。

深呼吸。

把注意力放到對方說了什么,而不是時刻關注自己的緊張。

交談順利需要一定的時間,你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掌握對方的節奏和風格,不要過于著急。

交談成功,不要獨攬功勞;交談失敗,不要獨自擔負責任,責怪自己。

經常練習,讓壓力成為交談的伙伴。

群體交流中要注意:

從看起來友善或者和自己風格相似的人開始交談。

活動結束后,對自己的表現進行復盤。如果不理想,仔細考慮一下原因所在,問自己:“如果再次面臨這種情況,我會怎么說?會作出什么改變?對于他們提出的問題,我怎樣回答更好?”回顧一次即可,不要糾結、深陷其中。

跟自不要將自己與他人進行比較。

四、恰到好處地結束談話

1.轉移話題:對于不想繼續的話題,可以巧妙地進行轉移。比如:某人看到一則負面新聞,開始激動地評論不休。你可以將他的評論引至新的方向:

是的,最近有很多類似的讓人沮喪的新聞。最近一次你看到鼓舞人心的新聞是什么時候呢?

2.去粗取精:總結今天談話的精華,回顧一下,體面地結束談話:

我之前從未和蹦極的人交流過,今天聽了你的經歷,真是太棒了。很感謝你的分享——預祝你今晚過得愉快!

3.坦誠相告:簡單地告訴對方,你接下來要去哪里,干什么,這樣對方會明白結束談話是因為你還有事情要忙,而不是逃避他們。

4.換位思考:你是否認識一些小企業的創辦者?我正在做相關調查,想見一見相關經歷的人。

5.靈活機動:利用群體交談的動態變化脫身,如有一兩個新人加入圈子的時候。

百搭告別辭:

和專業人士聊一聊真的很不錯,受益匪淺,謝謝你。

感謝你與我分享你的觀點。現在我需要回去好好消化一下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生命如此美好 想起你和很多事情 都會幸福的微笑 …… 一場雨洗凈了霧霾的天空 早上醒來后發現還能再睡一個小時 為自...
    董小夕閱讀 228評論 0 1
  • 如果一個人連最起碼的道德底線都沒有的話,那么這個人的品行質感也就不言而明的渣渣凄然了。我們都是一個個的平凡人,并不...
    阿俊xi閱讀 1,617評論 0 0
  • Albert陳凱閱讀 1,391評論 0 0
  • 防溺水,安全你我他 暑假安全班會記錄 一、導入 1、出示課件實例 現在正是天氣逐漸轉熱...
    已經很帥閱讀 500評論 0 0
  • “教育”的本質是什么?人人都說教育是為了讓人生活的更好,明白更多的道理,提高自身修養,擁有健全的三觀。何曾有人思考...
    深眠seven閱讀 190評論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