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融入孩子的世界(李侖靜老師微課筆記)

大家好,我是李侖靜,我來自韓國的非暴力溝通中心,現在正在煙臺,和結束了六天工作坊的伙伴們在一起。我想先對和我在一起的同伴表達感謝,我將一一談到他們的名字,現在和我在一個屋的有:安德列、凱文、郭盈、李萌、魏君、豌豆、暈暈、安迪、阿春姐還有愛善。

我現在正經歷的是我在韓國也沒有經歷過的方式,我現在覺得有些暈暈的。

……

在我們生活的比較累、特別疲倦的時候,即使父母已經過世,有時候也會特別想念他們,向他們訴說一些事情。

有時候我們可能就會到媽媽的墳前痛哭:“媽媽,我現在特別累,魏君說他愛我,可是我現在還是感覺特別的難過。”以這樣的方式痛哭、訴說,最后和媽媽告別:“媽媽,我回去了,魏君快回家了。”

即使媽媽已經去世,作為兒女,我現在過著什么樣的日子,還是想跟她分享。

有時候,我們也會到爸爸的墳上,傷心的哭一哭,說一說:“爸爸,孩子太不讓我省心了,早知道孩子這么鬧心我就不生孩子了!”這樣訴說完后,和爸爸告別:“爸爸,我回去了,今天孩子考試,我回去給他做點他愛吃的。”

我的父親其實已經去世了呀,但是在這個瞬間他能讓我看到重要的東西。


今天要以什么樣的主題和大家分享,我苦惱了好久。

生下孩子以后,我們其實無法預知會和孩子發生什么樣的沖突。我們在生下孩子的時候,有的只是歡喜吧。但是這個孩子到了14、15歲的時候,他開始指責父母不對的地方,他開始反駁爸爸的意見,你肯定也沒有想到他會這么反駁你。

我回想一下孩子小的時候,喊他的時候,他會是什么樣的表情呢?比如你叫:”豌豆~”豌豆就會跑來說:“哦,媽媽!”然后跑向你。如果我叫安德列,他會說:“是啊,爸爸!”然后跑向你。

就是這樣可愛的孩子,長大以后他就開始瞪著雙眼,開始大聲的吼你。他會把自己的房門狠狠的關上,進屋里去。每次這樣的時候,父母就很容易情緒起來,說他:“你就不能好好說嗎?!”

如果小小的豌豆、可愛的安德列,到了15歲、20歲,媽媽叫豌豆的時候,她還是說:“是,媽媽。”爸爸叫安德列:“安德列,你來做這樣的事情。”他還是說:“是,爸爸。”

如果孩子還是這樣,會發生什么樣的事情呢?

孩子小時候把父母看作神,長大以后就越來越知道這個世界了,開始比較自己的父母。從此他們看父母的觀點會有所變化。父母拼盡全力為了子女而活,拼盡全力生活著,但是孩子可能不能完全理解你。就像他三歲的時候一樣,他那么依賴父母,他一直把父母視為神的存在,那么即使他到了30歲,他可能都沒有辦法從父母那里獨立出去。

他會指責父母、攻擊父母、反抗父母,他其實是在做準備,是從父母這里獨立的準備,他要從父母那里斷離出去。

所以我希望各位父母,即使孩子反駁你、指責你、對抗你,這些是你無法想象的,還是希望大家在心里感謝孩子,這個孩子正在以健康的方式成長著。


大家聽過非暴力溝通這個詞嗎?

你們想不想學習非暴力溝通呢?

可能我這么問的話,有的人會發很大的火,你是覺得我現在很暴力嗎?我不需要這樣的東西,我是個很和平的人。他會把讓學習非暴力溝通聽成一種指責,認為是在指責自己暴力。

那么非暴力溝通究竟是什么呢?他不僅僅是暴力的反義詞。

我們回想一下一個嬰兒剛誕生的瞬間,我們能想像一下那個嬰兒的微笑嗎?他的眼睛還沒有睜開,我們是不是看到他的每一個小動作心里都無比歡喜。

我們出生的時候,會帶著那種和平的本性出生,但是在成長的時候,我們會為了我們的生存而斗爭。為了在這個社會上取得成功,我們可能會很暴力的對待我們自己。在這個過程當中,可能忘記了我們出生時帶著的那種和平的本性。

所以,非暴力溝通是我們尋回我們天生的那種和平的本性。同時,這種本性不只是讓我一個人和平的生活,我們也幫助他人,讓他也可以和平的生活。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意義在于,我們這個世界是不同的人聚在一起、一起生活,如果有100個人聚在一起,這100個人都是不同的,即使是雙胞胎也一樣。

我們在一起生活,即使我們是不同的,并意味著對方就是錯了。也就是說,我們不會把這個不同表達為對或錯,我們要超越這種不同。


學非暴力溝通的時候,我們借用兩個動物形象,一個是長頸鹿,一個是豺狗。當我們彼此之間用那種和平的語言的時候,會把它比喻成長頸鹿語言。當我們使用彼此指責的語言的時候,會把它比喻成豺狗語言。

長頸鹿語言中的長頸鹿是群居的、個子很高(雖然根據種類有所不同),在哺乳動物中心臟最大的動物。

在生活中會有那種讓你心臟特別波動的時候,也能發現心臟特別抽緊的瞬間,因為我們的人生不會按我們的計劃行動。有的時候我們可能根本就沒有想過會生出殘疾的孩子,但有的父母就會遭遇這樣的情況。有的時候我們想象不到父母會那么早去世,他們可能就突然遭遇了事故。

如果在這樣的突發情況中,在這樣的世界里,我們擁有像長頸鹿那樣巨大的心臟,我們可能生活的和現在有很大的不同。

豺狗是吃那種爛的食物的動物,在非暴力溝通里豺狗是斷裂的象征,它也是攻擊和卑劣的象征。

回想一下我們平時所說的話,是不是使用豺狗語言比較多一些?


這次微課之前,我們邀請父母寫出自己說過怎樣不中聽的話,以及孩子說過什么話很難聽,有很多激烈的話現在在我的手上。我現在各選出一個案例,來看看用非暴力溝通怎么說。

孩子聽到的媽媽不中聽的話

在孩子說不愿意聽的話中,有一句是媽媽說的話。

“你怎么這么沒有禮貌,你要再這樣媽媽就不要你了!”

大家聽了這樣的話會覺得怎樣呢?

請大家想一下自己是孩子,想象一下這句話多么狠,會讓孩子多么不安和害怕。

再來體會一下媽媽,媽媽怎么說出這樣的話呢?媽媽是怎么想的呢?是希望孩子怎樣的呢?是希望孩子有禮貌吧?媽媽剛才威脅孩子,說不要孩子了。這時媽媽是怎樣的心情呢?是特別的遺憾,很傷心,是嗎?

如果我們把這句話改成長頸鹿語言,效果會很不同。

長頸鹿語言會怎么說呢?

第一步要說我們的觀察,就是指我們看到的或者是聽到的。

第二步是說我們的感受,它是要描述我對我看到的或聽到的那個感受。

我們不會沒來由的心里就有那個感受,它其實是有理由的,那是因為我有個很急切很重要的需要在里面。

(第三步)所以我們要看一下這個感受下面我們那個需要是什么,如果我們找到這個需要的話,我們來表達這個需要。

(第四步)然后我們可以向孩子提請求啊,可以提行動請求。如果我們想不起來具體的行動請求的話,可以和孩子提連接的請求:“你聽到媽媽這么說,你感覺怎么樣呢,你現在怎么樣呢?”

我們可以這么說。

因為我們溝通的理由是,和在我面前的這個人進行連接,所以我們以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這個方式來表達。

“你如果再這樣,媽媽就不要你了。”如果媽媽這樣說的話,孩子會想到:“我讓媽媽的心難過了,我沒有禮貌了,我下次一定不要再這樣。”孩子會這樣想嗎?孩子會有這樣的想法嗎?

我想大部分的孩子可能會這么回應:“好啊好啊,那你扔掉我吧,你從哪里要一個禮貌的孩子來養吧!”孩子更可能會這么反饋。

現在我們以媽媽看到的觀察來表達一下:

“豌豆,剛才家里來客人的時候,我看到你沒有和他打招呼就進到自己的房間了。

媽媽那時候有點慌,媽媽也覺得不好意思。

媽媽希望家里來的客人能得到你的歡迎,媽媽覺得那樣的話我們大家都會很輕松,

如果下次家里還來客人的話,你可以出來跟他打個招呼嗎?

如果我們以這種觀察、感受、需要、請求的方式表達的話,我們可以把我們想說的話很如實的傳遞到。

孩子也會認為,媽媽并不指責我。

媽媽以他那種感受和需要來說的話,孩子就可以停下來自己思考一下:

客人來的時候他因為很煩,所以沒打招呼就回到了房間。他也能記起來:“媽媽上次和我說過,那時候她會比較慌,也會比較不好意思啊。媽媽上次說了,如果我能歡迎客人的話,她會很輕松,所以媽媽也請求我,問我可不可以出去和客人打招呼了。”

孩子也會記住媽媽這樣的請求。

對孩子來說,能得到父母的愛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他們也有那種很美好的心意想幫到父母。雖然我們的孩子偶爾會瞪著大眼睛反抗我們。我希望大家能夠記住,這個孩子的內心中也有這種美好的心意。

我們所說的話,如果在我們有情緒的那種狀態下,我們不去攻擊或者指責他,而是把我們看到的如實表達出來,然后表達對這個觀察的感受和需要,可以具體、明了、積極地試一下這樣的行動請求。


聽到不中聽的話,我們怎么做?

下面我來說一下,聽到難聽的話,我們該怎么做?

這句話是有朋友傳過來的。

“孩子說:‘你就是不想給我弄了是吧?’”

如果我們平常聽到孩子這么跟我們說,我們會是什么反應呢?

“是啊就是這樣,你是怎么知道的?夠聰明啊你,就你這樣的我還能做什么呀?!”

我們是不是平時會有這樣的反應呢?

如果當媽媽這樣說的時候,孩子會有怎樣的反饋呢?

“我就知道你就會這樣,你總是這樣。”

然后我們再試著看一下,這樣的時候我們怎么來和孩子溝通,試著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說一下。正在聽的朋友都一起來想一想。

“你就是不想給我弄是吧?”這么說的孩子,他會是什么樣的感受呢?

雖然我不太清楚具體狀況,我覺得他可能會對父母有什么不滿意的地方。

這個時候媽媽可以做的就是我很如實的把他的感受說出來:

“聽你跟媽媽這么說,好像對爸爸媽媽,你有些委屈,你很委屈嗎?你希望爸爸媽媽為你做點什么呢?”

如果我們這么和孩子說的話,孩子會怎么樣呢?

孩子可能會說:

“嗯,我有委屈的地方,爸爸媽媽不是總是把肉菜放在哥哥前面嗎?你們自己不知道吧?我也很喜歡吃肉,我希望爸爸媽媽也能重視我呀!”

如果我們能這樣讀到孩子的心的話,孩子會把他深藏在心里的話很自然的表達給父母聽。那也不是非常難的事情。如果我們互相幫助的話,很大部分我們都是可以互相解決的。


聽到這里,大家是怎么想的呢?

我們能感受到平時我們的話有多少豺狗嗎?

我們有沒有勇氣嘗試一下長頸鹿語言?

可能有人有這樣的想法,我已經生氣了呀,我還要那樣說,干脆修行算了。

我們是去修行還是按原來那樣去生活呢?

我們是父母,孩子們可以隨意的說話,但是身為大人,我希望我們每一個瞬間都能覺醒著說話。

孩子不會一直停留在聽媽媽話的那個3歲孩子的狀態,他會每天不知不覺在成長,很快就到了13歲,很快就到了20歲,孩子在一步一步的做著走向這個世界的準備。

如果父母一點準備都沒有的話,這樣的時候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孩子越大,父母也有必要越來越成長。如果我們沒有對這方面準備的話,你會很驚訝,會很驚慌,也有可能你會遇到那種心都要碎了的痛苦。

希望大家都嘗試著讓自己的心臟變得更強大一些,大家的心臟更強大,我們可以心和心進行連接,我們可以很和平的進行生活。

為了這些,愿意去學習非暴力溝通的中國人越來越多,希望我和各位能通過長頸鹿語言,向我們自己的孩子傳遞愛。

如果沒有準備,我雖然也想傳遞愛,但有時候從我們嘴巴里說出去的話,可能更像一個拳頭。

在我們說話之前,我們深呼吸一下,想一下我想傳遞給孩子的是什么,我想表達給孩子的是什么,你先把自己的心溫暖起來,然后再傳遞我們想傳遞的那種愛。

在我養育孩子的時候,在這個孩子離開我之前,在我們的懷抱中,讓他經歷更多值得慶祝的,充分感受到愛,然后幫助他走向這個世界。

如果孩子在父母身邊的時候能夠感受到這些,再走向世界的時候,他會把世界看成是很安全的地方,他會很自信的發揮自己的能力。

大家覺得怎么樣?我今天感覺很激動,和這么多的中國朋友,在這個時間我們在一起,我感到特別開心,我希望聽到廣播的朋友,能夠通過這次微課,和我們自己的子女更深的走向幸福。

感謝!

再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語音 李侖靜(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翻譯 樸延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y ?崔崔陶子整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