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網絡世界如此發達,不僅給世人提供了諸多便利,同時也給壞心眼兒的人,提供了一條“捷徑”。
騙人之術,防不勝防。
你想要賺大錢,這無可厚非。
可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更不會掉餡兒餅,想要賺大錢,只能一步一步地來。
“我只是網購了一件衣服,5分鐘后被騙走了小半年的工資!”
還有幾個月就過年了,騙子又開始沖業績,用上了新的騙錢花招。
不僅要騙走你的錢,還要讓你背上高額網貸。
蘇州的張女士,就是最新的受害者。
她只是在網上買了一件衣服,卻被騙走了將近2萬塊錢,這是她小半年的工資。
騙子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了解完事情真相之后才發現,一切是那么的觸目驚心……
1
最近,蘇州的張女士花了26塊錢在網上買了一件嬰兒用品。
過了幾天,一位網購平臺的“客服”給她打電話,說商品質量有問題,要給她退款并給予雙倍賠償。
張女士一聽就有點著急了。
可憐天下父母心,畢竟這事情和自家孩子有關,誰都不想用上有問題的嬰兒用品。
但她不知道,自己的注意力已經被吸引住,正一步步掉進了騙子設的圈套里。
接著, “客服”說先要核對信息,準確報出了張女士網購商品的名稱、訂單號、型號、收款地址、電話等。
張女士一聽,已經完全放松了警惕。
相信對方就是平臺客服,畢竟自己沒和別人說過自己買過什么,也沒泄露過任何個人信息。
“客服”告訴她,待會進行退款的時候會收到一個驗證碼,把驗證碼發給他即可。
沒過多久,張女士果然收到了一個驗證碼。
她把這個驗證碼發給對方,再過了一會,她的手機收到提示,銀行賬戶多出了5200元。
張女士非常納悶,此時“客服”打電話過來,說財務是新來的,因為操作失誤,本來要退給張女士52元,現在退了5200元,希望張女士能把錢退給他。
張女士答應了。
沒過一會,她的銀行賬戶又多了一萬多塊錢,加上之前的5200元,一共多了19800元。
此時,“客服”還是同樣的說辭,說財務操作失誤,給張女士又多轉了一筆錢。
希望張女士能夠把這筆錢還給他們,不然新來的財務就要受罰了。
張女士并不是一個貪小便宜的人,她也不希望看到新人受罰。
很快就把多出來的19800元轉給了對方。
可沒過一會,張女士就收到一條短信,說她在某網貸平臺成功貸款了19800元。
張女士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剛剛她轉給“客服”的19800元,根本不是對方錯轉的,而是對方拿著她的個人信息和驗證碼,在網貸平臺借回來的錢。
現在,這筆錢全部轉給了騙子。
她自己也背下來19800元的網貸,這可是張女士小半年的工資。
張女士趕緊報警,警方目前正在偵查之中。
實際上,類似的騙局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了:
2019年8月,央視報道了山東濟南的李女士在淘寶購物。
同樣被“客服”以貨物損壞需要理賠為由,被騙走了10萬元網貸回來的錢。
還是今年8月,四川西昌一名女子,也被一名自稱“淘寶客服”的人,以退款為理由,騙走了12萬,這筆錢同樣也是網貸回來的。
可謂是,防不勝防。
2
除了假扮購物平臺客服,現在還有一種騙局不得不提,那就是“刷單”。
很多大學生、在家帶孩子的寶媽,因為外出工作不方便,都希望利用閑余時間賺點錢,這就給騙子提供了可乘之機。
不少騙子會假裝提供“刷單”的工作機會,足不出戶,只要用手機和電腦就能賺錢,最后再引誘受害者“充值”。
之前央視曾經報道過這樣一個案例:
吉林長春的市民劉女士接到一條短信,說某公司誠摯邀請劉女士加入刷單群。
每天工資150到300元,月入過萬,一單一結,只要在家就能完成。
劉女士一看,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加了對方QQ。
對方表示只需在家里用電腦操作,足不出戶就能日賺千元,上不封頂,這讓劉女士很是動心。
對方給她發來一個鏈接,說只要劉女士點進去充值就能完成刷單,隨后會返回本金和4%的傭金。
劉女士試著在該平臺買了100元商品,果然拿到了104元本金加傭金。
隨后,對方告訴劉女士,想要多賺錢,就要完成大額的刷單任務。
劉女士信以為真,購買了12500元的商品,對方果然返還了750元的傭金。
劉女士后來表示,每完成一個任務,對方還會要求她截圖發過去,感覺十分逼真。
此時,劉女士已經完全陷了進去。
為了多賺錢,她再次購買了12500元的商品,沒想到這次對方卻換了個說法。
對方表示,劉女士需刷完“雙單”才能返還。
如果不刷,無法結算,前期投入全部作廢。
這下劉女士覺得有點不對勁了。
短短2小時她已經投入了25000元,但得到的只有750元所謂“傭金”。
她一再要求對方返還本金,但對方用各種理由進行搪塞,說什么網絡出現卡頓,必須再刷2500元進行激活,才能返錢。
劉女士確信自己是被騙了,連忙到當地派出所報警。
就在劉女士報警之后,對方依然試圖和劉女士聯系,試圖繼續對劉女士進行詐騙。
警方表示,類似的“網上刷單類詐騙案件”高發。
目標主要是全職太太、在校學生以及工作之余想要多賺點錢的打工族。
這群人的特點是沒有穩定工作、收入不高、時間碎片化,又有強烈的賺錢欲望,所以很容易成為騙子們的目標。
據公安部門不完全統計:
年齡在18歲至35歲的社會群體,已成為這類案件受害的重災區。
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輕信“刷單能賺錢”這類的鬼話。
3
最近,公安部把一類詐騙案件稱為“當前令群眾損失最大、危害最突出的案類”,這就是 “殺豬盤”。
騙子把受害者叫做“豬”,把戀愛叫做“養豬”,把聊天工具視作“豬食槽”。
同時,還有一套培養感情的劇本,稱之為“豬飼料”。
騙子通過甜言蜜語,獲取受害者的信任,讓對方以為自己遇到了愛情。
最后再從對方身上騙取錢財,這個過程就是“殺豬”,而這套騙術就是“殺豬盤”。
這套騙局最早出現于2017年,剛開始主要目標是單身男性,后來騙子們開始瞄準了單身女性。
不少女性非常渴望愛情,但又沒多少戀愛經歷,這就給了騙子可乘之機。
騙子們往往會打造出一副成功人士的樣子,再通過甜言蜜語俘獲女性的心。
最后再哄騙對方投錢參加什么“大項目”,實施詐騙。
來自深圳的王小姐,今年29歲,家人都對她的感情生活非常關心。
她自己也有點著急,就通過某相親網站認識了男子張某。
兩人加了微信,張某第一天只是打了個招呼。
接下來的幾天,張某每天都找點話題和王小姐聊,每次聊的時間也不長,所以王小姐也不覺得有什么。
聊著聊著,王小姐就對對方產生了感情。
因為她平常生活非常單調,除了上班也沒什么可做;
張某卻非常外向、健談,經常和王小姐分享生活中的趣事,這讓王小姐的生活開始有了色彩。
而且,王小姐對張某的基本情況也是挺滿意的。
因為張某自我介紹是北京某企業高管,朋友圈也經常曬出外出旅游、健身、參加各種會議的照片。
僅僅2個星期,兩個人就熟絡得整晚整晚地打電話,兩個人甚至還沒見過一面,就已經確立了男女朋友關系。
張某信誓旦旦地和王小姐發誓,自己要去南方,和王小姐生活在一起。
王小姐非常感動,但有時候想和張某視頻見面,卻被張某找各種理由拒絕了。
王小姐并沒有生疑,因為她已經完全信任了張某。
等到第三周,張某說自己在某網站發現了bug,能通過這個來賺大錢。
自己已經賺了1萬元,所以讓王小姐也試一下。
王小姐半信半疑地投了幾次,從幾千元到1萬元最后再到5萬元。
不僅賺了幾千元,每次都能成功取現。
于是在張某的蠱惑下,王小姐拿出自己的所有積蓄,再借了30萬,一共120萬都投了進去。
這一次,王小姐發現錢已經提現不了。
張某也無法聯系上,張某的照片也是網上別人的照片。
王小姐的情況并不是少數。
截止今年5月底,已經有1000多名受害者登記在冊,涉案金額2.5億,也就是平均每個人被騙了25萬。
不僅如此,這類型的受害者通常是付出了真情實感的,這種人財兩空的打擊,對受害者來說更加致命。
有人變得自閉、有人性情大變,甚至有人一時想不開選擇自殺……
4
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的3種最新騙局:
假扮客服、刷單和“殺豬盤”。
隨著科技的升級,騙子們的詐騙方式也“與時俱進”。
雖然警方一直在大力打擊相關詐騙行為,但我們也要提高警惕。
畢竟,只要有利益誘惑,就會有各種騙局。
提高自我保護意識,才是不上當受騙的最根本辦法。
一、任何時候都不能泄露驗證碼、身份證號等個人信息
騙子為了騙取錢財,需要我們的個人信息來獲取我們的信任。
同時需要驗證碼來實施詐騙。
所以,在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泄露驗證碼、身份證號等個人信息。
要記住,官方平臺是不會讓你索要驗證碼的。
一旦對方向你索要驗證碼,100%是騙子。
平時,我們也要少上不正規的網站、APP,不隨意泄露自己的真名,注意保護個人信息。
二、千萬不要先交錢
要記住,任何“先交錢”的兼職,都不可靠!
三、不要怕丟臉,一定要及時報警
如果遇到了騙局,一定不要怕丟臉。
要及時報警,這樣還有可能挽回一部分損失,同時也有可能避免更多人被騙。
四、不貪小便宜,堅信天上不會掉餡餅
最后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任何時候都不要貪小便宜!
很多時候,騙子就是抓住了人們貪小便宜、急于求成的心理。
買錯了東西雙倍賠償、刷個單就能月入過萬,這可能嗎?
還有“殺豬盤”的騙局,試問一個從來沒有見過面、只在網上聊了幾個星期的陌生人,就說要和你過一輩子,有這么容易嗎?
如果你真覺得自己有這個運氣,還不如去買一張彩票。
請記住,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什么免費的午餐,沒有無緣無故的好事會降臨在你的頭上。
如果貪小便宜,以為自己能從別人身上謀得什么好處,最后吃虧的往往是自己。
老祖宗很早就告訴我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想賺大錢是沒有捷徑的,事情要一件一件地做,賺錢要一步一步地來。
你追尋的捷徑,往往只是加速自我滅亡的一個沼澤罷了。
踏踏實實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走捷徑賺快錢,這就是最好的自我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