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遇到過一些壓力或困難,感到沮喪、恐懼或憤怒,當時迎難而上還是落荒而逃?再遇到同樣的狀況你能處理的更好嗎?人生不是被恐懼追趕,而是為了挑戰各種可能性主動前進,先給大家分享一個我和“恐懼”的故事。
我的駕照考了2年3個月,我是屬于訓練認真且刻苦的,場考2次,路考2次才最終通過。選了我心愛的標致“小獅子”,老公大人本來陪我給“小獅子”上個戶口就走,看到我開車的忐忑還是決定請假一天全程陪伴。下午五點從艮山東路開出來,老公大人指揮我上橋、下橋、左轉右轉看燈,六點并道時刮蹭了一輛尼桑,七點眼看著快到家了,把“小獅子”耳朵刮花了。老公大人說坐我的副駕駛心臟病都快出來啦,一再叮囑我小心,開車外出盡量讓同事喜超陪著,多提醒我。或許是無知者無畏吧,倒覺得有些小題大做,我一個無方向感、無路感、無車感的“三無”人員外加新手上路,出點事故也在所難免。
真正的恐懼來自第三次事故,喜超陪我開車去培訓現場,結束的時候開出停車場,路很窄,我一時沒把握好分寸,一頭撞在對面的車子上,“小獅子”面目全非,好在路不遠硬著頭皮先把車子開回家。一路上手腳冰涼,恐懼極了,我不知道下一秒自己會撞到那里,萬一撞到人怎么辦?或者一不小心被別人撞死怎么辦?我可能不太適合開車。老公大人說:“老婆沒事,你大膽開,出去撞馬路、撞樹、撞車啥都行,大不了花點錢,只要你自己保證安全,不要撞到人就好”。
真正的勇氣是:雖然有恐懼,還能繼續走下去。后來我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學好開車,給愛我的人做司機,選擇將這份恐懼轉化為感激。4年過去了,我車子開的挺熟練了,每次開“小獅子”都充滿勇氣,再也沒有什么能真正令我恐懼的事情。
人的情緒是有彈性的,假如以前我面對“恐懼”的上限是5分,對開車這事是10分的話,當我穿越了這份恐懼,就突破了原有的邊界,即使再遇到個8分的,也都是小菜一碟啦。所以情緒管理是一種技能,可以通過刻意練習來獲得,選擇做情緒的主人而非奴隸。
到底用什么方法練習呢?經過實踐總結為以下三步:識別、理解和轉化情緒。
當情緒來臨的時候,能第一時間識別并用精準的詞匯表達出來,比如我對開車出事故的情緒是從輕視到恐懼,恐懼是一種本能的自我保護,提醒感受危險并謹慎的做出行動。當我能識別出“恐懼”,就收到了這份提醒,會更有效應對無法預料到的危險狀況。相反小孩子摸電門、玩火導致嚴重后果的,大多是因為缺少恐懼。
什么是理解情緒呢?就是找到負面情緒的積極正面動機,并轉化為行動。恐懼指引我們去找出:認為需要付出的代價是什么,以及思考可以做些什么使自己無需付出這些代價。為了使自己避免傷害,我做了一些改變:開自己熟悉的路段,這樣可以專心練習開車而不必分心看路;晚上到車少的路段多開開,熟悉車子性能增加車感;開車出行預留雙倍的時間避免因為時間緊張增加焦慮。
情緒是一種能量,不能壓抑,但可以轉化為其他的情緒,比如感激、欣賞、關愛。很感激愛人對我的包容和理解,沒有責怪和勸我放棄;感激喜超的信任和鼓勵,連續一周陪駕,每個小小的進步都給予鼓勵,讓我內心恐懼被一點點的驅散。
愛因斯坦說:我們面對的重大問題永遠不能在產生問題本身的層次上被解決,在問題的同一層面來解決問題就好比想通過斥責黑暗,將黑暗強行拉出房間來驅逐黑暗一樣愚昧無知。真正能夠驅逐黑暗的方法其實與黑暗本身完全沒有任何關系,它與黑暗不在同一層面,黑暗中缺少光明。那么,讓光明到來,黑暗就消失了。
生活就是一個問題接著另一個問題,一個七天接著另一個七天,壓力源永遠無法被消除,但可以選擇情緒,找到負面情緒的積極正面動機,并轉化為行動和資源。祝福大家過更美好、健康、值得擁有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