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說貳。烏龍茶的審評方法,習慣用鐘形有蓋茶甌沖泡。
其特點是:用茶多,用水少,泡時短,泡次多。中級考試包括福建安溪鐵觀音(清香型)和條形水仙。
程序如下,爭取沉穩熟練地在40mins之內妥妥滴完成。
一、備具(左??右)
干評臺:
對照樣2號罐,兩只茶罐(審評樣X或參照樣X),四只評茶盤(疊起),天平(歸零),抹布。
濕評臺:
定時器(2mins.),葉底盤一排,評茶碗(評茶杯扣在評茶碗中)一排。湯碗,內放湯匙,漏勺,濕巾。左下吐茶桶,右下水壺和托盤。
二、布具(左??右)
干評臺:
對照樣2號罐位左,茶罐依次排開。評茶盤依次打開,與茶罐對應。第四只(勻樣盤)位右。缺口相對,方便后續操作。
濕評臺:
將葉底盤逐個翻下,將評茶杯逐個取出。如果評茶碗中有水,要倒進吐茶桶。
三、勻樣與取樣
雙手慢慢旋轉2號罐,將茶葉傾倒在評茶盤中,可敲擊茶罐,以防有茶末殘留。(注意手法,這已經開始悄悄的勻樣哦)。左手持評茶盤,右手持勻樣盤,來回傾倒2~3次,使其充分拌和,即可觀察茶葉外形,作出初步判斷。
左手水平持評茶盤,右手指沿對角線劃一次,再沿茶盤兩邊劃,意在從不同的部位取出適量的有代表性茶樣(150g-200g)。要謹慎取樣的質量和數量。這是整個審評的基礎哦。將剩余茶葉倒回茶罐,蓋上蓋子。依次進行。
四、準備稱重
取天平。將兩個秤盤輕扣,保證無殘余茶末。調節天平一端,刻度為零,指針指在中間粗紅線。然后將游碼滑到5g。
五、燙杯
開水依次注入倒鐘杯。將杯中水倒入對應的評茶碗。
六、稱重
手指勾取茶葉最底部,稱5g倒入評茶杯。依次稱重。多次稱重要重新勻樣。為節省時間,避免反復稱重,要小心放取茶葉。因天平是精確到0.1g的。保持天平與評茶盤一一對應。結束將天平游碼歸零,稱盤落起。歸位。
七、1st沖泡(2 mins.)
左提杯蓋,右提水壺,注入熱水同時,按下定時器。依次注入評茶杯,評茶碗。刮沫。蓋上杯蓋。
八、搖盤
雙手拿住評茶盤對角邊沿,運用均勻手勢作前后左右回旋運動,意在使盤中茶葉分成上、中、下三層。觀察干茶。以條索、色澤為主,結合嗅干香。條索看松(差)緊(好)、輕(差)重(好)、壯(好)瘦(差)、挺直、卷曲等。色澤以砂綠或密黃油潤為好,以枯褐、灰褐無光為差。干香則嗅其有無雜味、高火味等。
九、收盤
雙手拿住評茶盤對角邊沿,分別用左右手顛簸評茶盤,使均勻分布在樣盤內的茶葉收攏成饅頭形。
十、簸盤
雙手拿住評茶盤對角邊沿,然后雙手同時作上下簸動,使盤內細小輕質的茶葉簸揚在樣盤內茶葉的前方。
十一、濕嗅
計時器響起,立刻按下,出湯前,嗅杯蓋香氣的高低,是否有異氣。
十二、出湯
抓穩評茶杯蓋子與杯身。將茶湯瀝盡。保持臺面干凈。
十三、看湯色
撩凈茶渣,對比湯色。以金黃、橙黃明亮為佳。
十四、熱嗅,嘗滋味
主要聞香氣中有沒有異味,凡有煙、焦、酸、餿、霉等均屬異氣。嘗滋味主要按濃淡、強弱、鮮滯、爽澀、苦甜及純異等來評定優次。優次評定由你的鼻子、舌頭說了算。
十五、2nd沖泡(3 mins)
將1st的茶湯倒入吐茶桶。去觀察干茶。出湯前,嗅杯蓋香氣的高低,是否有異氣。后面的過程同1st沖泡相同。
十六、3rd沖泡(5 mins)
將2nd的茶湯倒入吐茶桶。去觀察干茶。出湯前,濕嗅杯蓋香氣的高低,是否有異氣。后面的過程同1st和2nd沖泡的過程相同,只是添加溫嗅與嘗滋味、冷嗅與嘗滋味的過程。
十七、溫嗅,嘗滋味
主要是判斷香氣的高低。品嘗滋味同上。
十八、冷嗅,嘗滋味
主要是嗅香氣的持久性。一般好的茶葉,香氣維持的時間久一些。差的茶葉或低檔茶葉多有粗老氣。品嘗滋味同上。
十九、出葉底
將葉底全部倒入葉底盤中,拌勻、鋪開、掀平,看其嫩度、厚薄、色澤和發酵程度。用手指按掀葉底,感受葉張的軟硬,觀察葉張的厚薄。葉張完整、柔軟、肥厚、色澤青綠稍帶黃、紅點明亮的為好。葉底單薄、粗硬、色暗綠、紅點暗紅的為次。評定時要看品種特征,如典型鐵觀音的典型葉底出現“綢緞面”,葉質肥厚。
二十、完成評語。
二十一、收具
干評臺:
茶罐依次為2號(對照樣),審評樣,參考樣。評茶盤落起。
濕評臺:
定時器歸零。用茶盤將所有物件端走清洗。茶巾抹干外部,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