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本-沙哈爾對幸福進行了追問,解讀了人生的四種漢堡模型。他認為幸福應該是快樂與意義的結合。
? ? ? ? 第一章解讀了關于幸福的疑問,提出“讓自己更幸福”應該是我們終生追求的目標。
? ? ? ? 亞里士多德說“我們的習慣造就了我們。卓越不是一次行為,而是一種習慣。”我們可以培養讓自己更幸福的習慣,首先是學會表達感恩,每天記下五件值得感恩的事。懂得感恩,身體上更健康,內心也會更幸福。
? ? ? ? 第二章解讀了人生的四種漢堡模型。
? ? ? ? 忙碌奔波型認為“一旦目標實現就會開心快樂。”習慣了去關注更遠大的目標,卻不在意當下的感受,只看結果,無視過程,不懂得享受過程,導致終身的盲目追求。
? ? ? “享樂主義型”總是在尋找快樂,并逃避痛苦,他們盲目地滿足欲望,卻從不認真地考慮后果。事實上,沒有目的和挑戰,生活變得毫無意義。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曾說過,“人類最好的時刻,通常是在追求某一目標的過程中,把自身實力發揮得淋漓盡致之時。”享樂主義者的生活完全沒有挑戰,因此不可能獲得幸福,他們很快會感到厭倦與不快。
? ? ? ? “虛無主義型”的人是指那些已經放棄追求幸福的人,他們不再相信生活是有意義的,他們沉迷于過去,而放棄現在和未來,他們被過去的陰影所籠罩。
? ? ? ? 忙碌奔波型,為了未來而活;享樂主義型,為了現在而活;虛無主義者最可憐,他們完全,誤讀了現實狀況,連有限的快樂都感受不到。
? ? ? “感悟幸福型”問的是“如何才能享受當下的快樂以及未來的幸福”,可以在過程中感受幸福與快樂。我們為了一個有意義的目標快樂地努力奮斗,就能夠真正帶來持續的幸福感。幸福就是向山頂努力攀登過程中的種種經歷和感受。
? ? ? ? 讀了這本書的前八章,我感受到真正的幸福一種心態,是一種自我體驗與滿足,金錢、財富、成功都不等于幸福,它們只是增加幸福感的工具而已。我們把幸福作為人生的終極目標,那么我們在實現這個目標的過程中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有意義的,我們就可以在過程中享受到幸福。也就是說我們的金錢、財富與成功都可以幫助我們增加幸福感,同時我們擁有幸福的心態,也會讓我們獲得更多的財富與成功。我選擇教育,喜歡學生,能夠讓學生成長,就是我的快樂,雖然工作中也會遇到一些困難,但是因為有終極追求,所有的困難都是可以克服的,都不那么令人沮喪。我在工作中始終能夠感受到一種幸福。這真是我的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