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星爺的一部《美人魚》賺足了眼球,吸金無數,一度打破華語電影的票房紀錄,再次創造票房神話。
如此高的票房背后,除了電影本身可圈可點之外,更多的要歸功于中國電影的井噴式發展,充足的宣傳造勢以及星爺多年來積攢的粉絲和人氣對他電影的集中式回報。
33億票房,《美人魚》真的有如此分量?
我看未必,但是有一點毋庸置疑,那就是中國觀眾對星爺的喜愛程度已經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象,“周星馳”這三個字就是個金字招牌,威力不容小覷,它就像我們生活中活著的IP,每每提到“周星馳電影”,往往代表著一種質量,一份信任,讓我們捧腹之后還能有所思忖。
就像提到褚橙一樣,代表的不僅是橙子,還代表著一個老人不服輸的精神,名字背后的人格往往能煥發出無窮的力量,逐漸的這些名字會變成一種符號,有著特殊的象征意義,當有一天要提現的時候,它們自然就成為一種交易入口。
然而,星爺在電影上取得今日之成就絕非一日之功,是多年來持續創作的結果,《大話西游》,《喜劇之王》,《少林足球》,《功夫》,《長江七號》,《西游降魔篇》,太多太多耳熟能詳的經典,以至于今日再提到華語喜劇電影,香港影壇乃至整個中國影壇,舍周星馳,無人能出其右。
我個人對星爺的電影也是很喜愛的。星爺告訴我們,喜劇也可以催人淚下。
仍記得第一次看《喜劇之王》的時候,看到導演要從尹天仇手中奪過劇本,尹天仇久久不松手這一幕,眼淚奪眶而出,說不出的辛酸。整部劇,“其實,我是一個演員” 這句話貫穿始終,以至于今天這句話成為所有觀眾的記憶。
最開始接觸星爺的電影是在初中的時候,那時候對他電影的認識還只是停留在無厘頭階段,隨著年紀的增長,認知也在發生轉變,今天再看星爺的電影,絕非無厘頭那么簡單,他的電影充滿了對社會的映射、諷刺,對現實的批判,對觀眾的說教,有明有暗,無厘頭之中顯現真性情和大情懷。
誰說無厘頭就是庸俗和膚淺?無厘頭也分高級和低級,星爺的無厘頭,經得起時間的考驗,頗有深度和廣度。
要想真正了解星爺的電影,必須要從他的不同時期的電影作品來看。
星爺的電影可以分為三個發展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他還只是演員的時候,那個時候更多的是一種無厘頭式的搞笑,除了搞笑再無其他,像《整蠱專家》,《家有喜事》等諸如此類的片子,整部影片以演員的滑稽,情節的討巧來取悅觀眾,可能因為那個時期的香港觀眾喜歡類似的創作;
第二個階段是星爺做了導演以后,都說電視劇是編劇的藝術,電影是導演的藝術,這個時期的星爺在電影制作中有了更多的話語權,所以本階段的很多電影貼滿了周氏標簽,更多表現的是小人物的辛酸,如《喜劇之王》,《少林足球》,《功夫》,《長江七號》等影片;
第三個階段是星爺逐漸被更多的觀眾接受之后,今天的周星馳已經從星仔變成了星爺,所以這個時期的電影已經告別了小人物,從表現小情懷到抒發大情懷,從《西游降魔篇》到《美人魚》,從陳玄奘悲天憫人的普度眾生到呼吁人類保護地球,無不體現了這一點。
搞笑,星爺是認真的,也是頗具特色的。很多人說星爺的電影充滿了天馬行空的想象和孩子般的童趣,這些元素在他的電影里隨處可見,這也正是周星馳電影獨特的地方,和所有導演都不一樣,也正是因為與眾不同,才奠定了周氏喜劇今天的地位。
那么周星馳電影到底特別在什么地方?
星爺電影中有一種小人物的悲哀,《功夫》中混黑社會的小混混、《喜劇之王》中跑龍套的演員、《破壞之王》里送外賣的懦夫都是這樣的人,他們都艱難地在這個世界上生存著,在某種極端情況下受到刺激而爆發出超人一般的潛力。
星爺電影中有一種美人魚式的夢想,《少林足球》中撿垃圾的大力金剛腿,《西游降魔篇》中普度眾生的陳玄奘,他們都有著美人魚式的夢想,卻遭到周圍人種種的質疑和批判,但是他們并沒有被現實所左右,而是和周圍的咸魚們勇敢地做斗爭。
星爺電影中有一種天馬行空而又富有童真的想象,《功夫》中的小混混從騙子手中買到一本武功秘籍,卻無意中練成如來神掌;《破壞之王》中的何金銀在魔鬼筋肉人故意戲弄他的情況下,卻最終練成無敵風火輪;《西游降魔篇》中的陳玄奘拿著一本兒歌三百首到處降妖除魔,卻終于感化眾妖,立地成佛;《長江七號》中的周鐵生活異常落魄,兒子周小迪卻在太空狗的幫助下實現了各種愿望。
星爺電影中有一種對現實的不屈反抗,《功夫》中的小混混被火云邪神打的血肉模糊,頭埋到泥土里,卻依然固執的從地上拿起小木棍予以還擊;《喜劇之王》中的尹天仇在所有人的冷嘲熱諷中整日研讀《論演員的自我修養》,見誰都要講一句,“其實我是一個演員”。
星爺電影中的女主都無比清純,配角都奇形怪狀,男老師都異常猥瑣,女老師都溫柔大方。《破壞之王》中的鐘麗緹,《長江七號》中的張雨綺,《少林足球》中的醬爆,《功夫》中的眼鏡仔,《唐伯虎點秋香》中的如花,還有黃金搭檔吳孟達,出彩的角色不勝枚舉。
而我覺得星爺電影最大的獨特之處在于,明明展現的是小人物的悲哀,最后卻讓我們感覺到生活充滿希望。明明如孩童般的天真爛漫卻讓我們覺得恰如其分,理所應當,一切只因他是周星馳,他的電影就應該這樣。
近年來,周星馳電影逐漸成為一種現象。在鄧超的《惡棍天使》中,叫獸易小星的《萬萬沒想到》等新生代喜劇電影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向星爺致敬的電影畫面,可能學的不像,因為他們畢竟都還在成長的路上。
除了影片本身,我很少去關注電影之外的東西,但是對于星爺的履歷饒有興趣。星爺從小父母離異,時常遭到周圍人的欺負,有一個不幸的童年,從藝之路歷經坎坷,一波三折,也正是這些經歷造就了星爺今天自卑、固執、而又富有童趣的多重人格。近年來,經常傳出星爺與人交惡的消息,圈中人士時常群起而攻之,與其說星仔人品有問題,我更愿意相信是他偏執的性格帶來的不圓滑所致。
另外,喜歡他的藝術就行了,至于人品與爾等何干?
2016年,星爺帶著他的美人魚式的夢想繼續出發。星爺說,“做人如果沒有夢想,和咸魚有什么區別!”
我有一個愿望,希望星仔有一天可以成為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都給他想好了,“每一個業界神話都曾有一個強勁的對手,而他的神話從一開始,就所向披靡。自卑讓他學會了天馬行空,固執讓他注定要孤獨前行。周星馳,一個真正的喜劇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