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蘇小妹
近年來,基金投資因其風險小,收益又比定存、債券等產品高得多的特點,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
然而對于初涉投資領域的新手而言,基金投資仍有很多未知的風險。臺灣基金教母蕭碧燕在她的書《買基金為自己加薪》里,專門針對投資新手提出一些建議,概括起來總共有5點:
1、越窮越要理財
很多人有一個觀念,就是等有了錢,再來投資,現在賺的錢,剛剛夠每月開銷,哪有多余的錢來投資呢?
其實,越是這樣的時候,越要理財。
因為賺得不多的時候,你不能養成良好的消費和儲蓄習慣,那么等到收入增加了,你依舊會發現沒有多余的錢可以用來儲蓄或投資。
要理財,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儲蓄。
這里所指的儲蓄和一般倡導的概念不太一樣,不是“收入-支出=儲蓄”,而是“收入-儲蓄=支出”,也就是每個月強迫自己儲蓄之后,再來分配支出。
強迫自己儲蓄的關鍵,就是分清“需要”和“想要”,“需要”,就是沒有這樣東西你會活不下去,“想要”就是那些沒有也不會對你的生活造成實質性影響的東西,比如多買一個包包,多買一件新衣服等等。
這樣,慢慢的,你會存下來一些錢,這些錢的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已經逐漸建立了良好的消費和儲蓄習慣。
最后,每個月省下來的錢,當然要找一個最穩妥的方式,好好地打理它,畢竟“唯有投資,才是增值之道”。
2、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工具
要開始理財,第一步,是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投資工具。
現代有很多投資工具,如股票、基金、期貨、外匯、甚至房地產等等。
在這么多的投資工具里,該如何選擇呢?
如果你有很多錢,又非常害怕損失哪怕一點點錢,那么可能定期存款可能是你的最愛;如果你很了解股票,又能夠承受股市的大起大落,那么股市可能是你最好的選擇;如果你想分享股市的利潤,又害怕股市的高風險,那么,投資基金,讓專業的基金經理來幫你打理你的資產,可能會是不錯的選擇。
另外,手頭的資金多寡,資金使用年限,以及理財要達到什么目標,都是影響你選擇投資工具的重要因素。
3、不懂的東西不要碰
前幾年,股票市場火爆的時候,常常看到銀行門口徹夜排隊等著認購基金的人群。上前一問,“買的什么基金?”“不知道。”
“那你為什么要買這個基金呢?”因為賣菜的老王說這個基金好",或者“在銀行工作的鄰居說好。”
再過一陣子,當市場行情走低,你就可以看到網上到處哀鴻遍野,許多人在大罵某個基金坑人。又甚至,還有人跑到銀行門口大鬧,說銀行騙了他,推薦他買的基金虧損很多。
根本就不了解自己投資的產品,是很多初涉基金的人經常容易犯的錯。
所以,如果對一個投資工具沒有基本的認識,就先別急著投資;相反的,如果你要投資,就一定要試著去了解這個投資工具。
4、基金入門投資,首選定時定額
基金投資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單筆投資,另一種是定時定額,這兩種投資方式的操作方法完全不同。
對于初涉基金的新手來說,最適合的方式還是定時定額。
因為基金定投,本身就是通過每個月固定買入基金,來分攤一次性買入可能會買在高點的風險,對于看不懂大盤的新手來說,定時定額投資猶如基金投資的傻瓜式操作,不需要看大盤,不需要考慮買入時機,只需要每個月定期買入固定金額的基金即可。
5、杠桿操作問題多,平安投資最重要
近幾年,在股市陷入低迷的時候,經常會聽到有人在股票市場上巨虧的消息。
其實,出現這種情況的,很多都是使用了杠桿。
杠桿通俗點說就是你自己有100塊投資股市,基金公司愿意借你200,這樣你就有300塊去投資股市,如果賺了,就能有3倍于你自己原始資金的收益。
但同樣,如果虧損了,那么你就會有3倍的虧損,外加借錢的高額利息。
到那時,你很可能連自己的本金虧光,還要倒欠銀行許多錢。
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
所以“不借錢投資”,是投資新手需要遵守的另外一個原則。
對于普通工薪階層而言,只要堅守“不借錢投資”的原則,基本上就杜絕了巨額虧損的可能。
往期熱門文章:
你造嗎?其實司命才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最讓人心疼的男人
中醫學博士告訴你,大米比藥好
資深中醫愛好者10年養生經驗大公開!
揭秘:外地畢業生在北上廣的真實現狀(廣州篇)
如何用7年時間實現財務自由?
所謂幸福,就是過自己最想過的生活
這兩點,是決定你是富人還是窮人的分水嶺
明朝第一牛人——王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