饅頭和面條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饅頭他們都是食物,而且都是面食。但是我今天要說的饅頭和面條可不是用來吃的,而是指人。饅頭其實就是英語單詞mentor的音譯,意思是導師、指導者,而面條呢是mentee的音譯,就是指接受指導的人、學員。
我第一次聽到饅頭和面條的這個概念是在2016年,那時我的導師要求每個學生每周輪流進行PPT匯報,匯報我們看的英文文獻或者實驗進展。我深知自己的表達能力不夠,一上臺就容易腿腳發軟、舌頭打結,當時我就想要是能提升我的演講能力就好了。可能正是心之所向,目之所往,某天我在逛朋友圈的時候看到一篇演講訓練營招生的文章,戳中痛點的我一狠心一跺腳,交了699塊錢大洋,參加了這個在微信群里進行的訓練營。訓練營開營的時候,營長向我們介紹說我們所有的新學員都是小面條,也就是mentee,將會在專屬饅頭的帶領下進行21天的學習。饅頭的作用有兩個,一個是督促我們完成每天的作業,第二個是給我們的作業進行點評。當時我覺得這個學習模式挺不錯的,有了饅頭的監督,我就不怕拖延癥托我的后腿了。就這樣,我開始了21天的學習。
21天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啊。我以為我能輕松的度過,我錯了,每一天都是煎熬,早上晨讀晚上主題演講,差點逼死我。我以為在饅頭的幫助下我的拖延癥阻擋不了我,我又錯了,我的專屬饅頭只給我點評了兩次作業就消失了。后面全靠著我頑強的意志支撐著,心疼學費啊。
可是時間一長我就吃不消了,于是我向營長申請更換饅頭,營長同意了。新來的饅頭不一般,每天早上當我還在睡夢中的時候她就給我發消息提醒我打卡了,我要是一個不小心偷懶了,就等著她中午一遍、晚上一遍的催促吧。我的新饅頭不僅很好地起到了督促作用,在點評作業上面也給了我很好的建議。比如說剛開始我在發語音作業時聲音打顫、還帶嗯啊等贅語,她就建議我深呼吸放慢語速、邊講邊聽自己的內容。作為南方人,前后鼻音總是分不清也聽不出來,我的饅頭也會仔細的幫我指出來。就這樣,在新饅頭認真負責的陪伴下,我順利地完成了21天的學習。
后來,畢業成為老學員的我收到了營長的邀請,邀請我成為下一期新學員的饅頭,這時候我才知道原來我的饅頭們都是無私奉獻的志愿者。帶著教就是最好的學的想法,我答應成為饅頭。新的一期開始后我帶了三個面條,剛開始幾天我還能輕松應對。隨著作業難度的增加,我每天都要擔心兩件事,一是我的面條們交作業了,我發愁如何給他們點評,第二件事是他們不交作業,時間一點點過去,怎么還不學習,我就得三催四請地讓他們做作業。好不容易熬過了第二個21天,三名面條中有兩名畢業,我算是順利地完成了任務。
但是,當營長再次邀請我當饅頭時,我果斷推辭了。因為,當饅頭太累了,饅頭的責任太重了。
我們從小就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也會有幸遇到能幫助自己的“饅頭”,如果你的饅頭很優秀,請好好珍惜。如果你的饅頭資質平平,也請體諒吧。同樣的,也希望我們每個人能有幸成為別人的饅頭,這是一種責任,也是對自己能力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