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翠綠欲滴的植物在閃閃發亮,像一片豐厚的嘴唇,性感,溫柔,讓人情不自禁想要上去親吻。再望向遠方滿山滿山的綠色,被感染的蓬勃的生命力,一塵不染的綠色,大風吹過,發出像姑娘銀鈴般的笑聲。
這份翠綠,是綠衣小時候的記憶,那是綠衣還沒有近視,眉眼也甚是清晰,那翠綠實在是可愛,綠衣竟看得發呆了。她待在這個長大的地方,出門、上樓就能呼吸到山里最新鮮的空氣,處處是綠色,處處是美景,特別是下雨后的群山,云煙繚繞,勝似仙境,大大吸一口一塵不染的空氣,清新的竹子氣息,風一吹,還飄來一陣芬芳的荷花香,人已醉了。
泥磚堆砌的房子,有一大群家人住著,也十分溫暖,日子清苦的時候,綠衣常常和小伙伴一起出去捉山坑魚,拾香料,或自己吃或賣幾塊錢,她們天天不是在山上鉆就是在河里尋。最讓綠衣感到興奮的是放魚塘和到田里夾黃鱔。幾個人赤腳在塘里摸索,魚已經被大人撈完了,綠衣和小伙伴就撿田螺和貝殼,彎著腰,用嬰兒肥的小手摸到塘泥里,一步一步往前探索,手觸摸到螺的硬殼,就十分迅速放到塑料袋里,生怕別人搶走了,大家都是暗暗較勁:去摸更多的螺。天暗下來,才拿著螺回家,用清水養著,過幾天就炒了吃。而每年清明前后的夜里就會到田里夾黃鱔,點著松脂,在田地走著,夜里的黃鱔就在水里不動,看到就用夾子夾進桶里,第二天晚上就會有一道美味的菜,綠衣覺得吃著煎得香噴噴的黃鱔,她能吃下兩大碗飯。
清明過后,綠衣就跟媽媽去種芋頭,地里綠油油的紅薯葉子長勢很好,并且非常嫩,綠衣就會央求媽媽摘一把紅薯葉回去炒著吃,她覺得非常好吃,但是常常被家人笑,說紅薯葉都是做豬菜的,但是她就是覺得好吃。直到走出山村后,她還會常常買紅薯葉,天天炒著吃,吃足一個春天、一個夏天才滿意。
田里的稻花開了,媽媽對綠衣說不要把那稻花打掉,那是要長谷子的。因此,綠衣走過田埂的時候,總是非常小心,非常輕地一步一步走,生怕把稻花打落了。田野全是綠色中夾米黃的稻花,所有農人都在期盼豐收的日子到來。
綠衣還會跟著家人到最深山的地方剝桂皮,以便賣了錢就可以交學費了,路途很遠,家人中午也不回去吃午飯,帶一把米,一口鍋,接上山泉水在山邊的空地山煮粥,當然還有一點咸菜。綠衣總覺得在山里煮的粥特別香,特別有趣,大人喝完粥又繼續干活,小孩可以休息一會,大山里,除了家人三兩個人的聲音,就再也沒有人聲,遇上也來剝桂皮的村人是稀罕的,因此,每當看不到媽媽的時候,綠衣就會喊媽媽,媽媽應了,隔一陣,她又會喊媽媽,媽媽應了,她不知道是自己擔心媽媽走丟了?還是擔心媽媽把自己忘記了就回去?
大山里都是綠色的樹,有時看到泉邊開著的花朵,綠衣就琢磨著回去的時候摘幾朵回家插在瓶子里,但是媽媽總是催她快走,她又總擔心媽媽不等她了,匆匆忙忙摘得一朵就奔跑追上媽媽。
后來長大了,她走得越來越快了,把媽媽丟在了后面。
城市的綠色很少,難尋群山環繞,人間飄渺的去處,綠衣喜歡城市的便捷與舒適,她也喜歡城市的文明,但她希望家里有花,出門有綠色的生活;她希望青菜還是那樣健康美味,她希望再次吃到煎得香噴噴的沒有污染的黃鱔,還有那鮮美的魚和蝦,那樣珍貴的美味再也沒有了。
綠衣如今有一個最簡單的心愿:有一個綠色的環境,有一份清新的空氣。
她輕輕撥弄陽臺上許許多多的多肉植物,還有兩盆仙人球和蘆薈,一大盆菊花,幾吊綠蘿,一棵茉莉花,她精心地經營陽臺的這些綠色,這小小的綠色在綠衣心情煩躁的時候滋潤著她,她搬上一張藤椅,一杯清茶一本書。安靜夠了,就去附近的湖邊跑跑步。
綠衣一直想去一個溫暖的地方,要不繁花似錦,要不綠樹成林,要不花香芬芳,那個遠方還是未知的方向,但她似乎慢慢知道,自己的家就是一個溫暖的地方,她把家裝飾地綠意盎然,芬芳四溢。她希望也和身邊的人一起分享這份翠綠的幸福,希望身邊的人也懂得珍惜這份芬芳四溢的生活。翠綠的世界不需要別人來還,可以自己來造。